潇湘晨报 2016-11-06 11:38:40

壶口瀑布,黄河流经此地,突然狭窄收敛,一下倾落30多米,如同茶壶注水一般。

吉县苹果,皮薄且脆,特别香甜。

人祖山彩虹桥。

人祖山路边石刻。

车城乡乡亲们听说我们要来,打着腰鼓吹着唢呐站在道边迎接。

从长沙到临汾,漫长的旅途中,在这里,北国风貌呈现出极其多彩的一面。

广汽三菱的车主和嘉宾们给曹井小学的孩子们送来了棉衣和文具。
时已深秋,广汽三菱“2016·寻找美丽乡镇”的车队一路驱驰来到了黄河边的晋西南古城临汾。在这里,北国风貌呈现出极其多彩的一面,秋日的山原和大河,色彩斑斓,沉郁大气,不用刻意寻找,美景就在脚下,眼前。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王砚
如果苹果界也有选美
吉县一定有当仁不让的头号美人
临汾是个让人拥有探索热情的城市。它既有古老的内在,又有丰实的旅途收获。它古称平阳,曾是帝尧建都的地方。如果说尧帝历史过于遥远让人觉得陌生,那么春秋时期的晋文公的大名一定让你如雷贯耳,对,这里也是晋文公建立王图霸业的地方——史书上记载的晋国。如今的临汾,曾因煤矿业发达而污染较重,但是近几年经过治理后,成功转型成为环保城市。初来乍到,空气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糟糕,相反,街道干净整洁,杨柳低垂,“煤”的痕迹已经淡而又淡了。而尧庙是临汾市最出名的一处景点,其中还保存有历史沧桑感的地方为五凤楼、广运殿前的千年古柏及尧井。五凤楼始建于唐代,现存为清代遗构。古柏则是晋代种植的。
我们要去的吉县,在临汾的西部。虽然很小,只是一座建在黄河古道上的小镇,但它一直都是晋南重镇。从临汾到吉县,多山,山路蜿蜒,并不好走。沿途的玉米地已经收割,苹果园一个接一个,大部分也已经下果,还有一些未来得及摘下的苹果,红彤彤挂满了枝头,引来一片艳羡声。如果苹果界也有选美的话,吉县的苹果一定是当仁不让的头号美人,皮薄且脆,特别香甜。
花了三个多小时才抵达车城乡曹井小学。乡亲们听说我们要来,打着腰鼓吹着唢呐站在道边迎接,寒风中满是浓浓的乡土情谊。这所吕梁山下的小学只有三十余人,老师宿舍和学生宿舍都在一排平房里,他们的房间除了铁床,桌椅,小柜子,并没有多余陈设,同样简朴。一位李老师已经教学二十多年,工资只有一千多元,寒暑假还要和丈夫一同外出务工才能勉强贴补家用。孩子们的父母也多在外地打工,家乡的土地瘠薄,玉米和苹果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财富。
广汽三菱的车主和嘉宾们给曹井小学的孩子们送来了棉衣和文具,吉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志愿者们也和他们一起,将爱心物资送到了每个孩子手中。
中午,我们和乡亲们一起分享具有吉县特色的“水席”,黄米粥、苹果糖水清甜可口,还特别养胃。新鲜的大苹果更是成了抢手货,有经验的果农教我们如何挑选好吃的苹果:果皮上有竖纹的口感最好,外形圆圆的,表皮有星点的是高冠苹果,稍次之。
距离村庄不远处的三皇峪,一座古朴端庄的小庙宇坐落在山岭间,与它相对的,还有一个小巧戏台。四周空空落落,山风凛冽,它们仿佛遗世独立,一派沧桑。踏进庙宇,神像都不在了,空余满墙精美的壁画。细细打量,每幅壁画都各有朝代,既有宋人服饰风格的神仙朝会,孩童嬉戏,又有清代的牧牛图。当地学者秦老师介绍说,三皇庙最初的建立时期几不可考,有记载的是宋代,清代复修过,最后一次修缮则是在民国时期,壁画的不同风格恰巧也证明了这些。每年的3月18-21日,村民们在此集会祭祀,庙内香火旺盛。
人祖山清晨漫步
秋日森林隐匿着褐马鸡歌声
我们在暮色中到达人祖山景区。吉县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1742.4米)巍然耸立,相传这里曾是女娲和伏羲生活过的地方。山路盘旋,越往上,气温越低,路边隐隐可见霜花。而满山红叶经霜后却更显妩媚,车窗外,层林尽染,仿佛自然之手涂抹而成的巨幅油画。偶尔可见鹰和鹞低翔在山谷,车轮飞驰而过,劲风卷起漫天落叶,北国的山林赋予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豪迈之气。
雄踞人祖山主峰之巅的人祖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祭祀女娲、伏羲的遗址。沿石板路一直攀登至顶峰,一眼却难见到庙宇外观,它被一层夯土围墙层层围在中央。1938年,当时第二战区阎锡山的晋绥军将它改建成防御工事,上下三层碉堡,顶部是交通战壕,墙体上设置了不少射击孔,十分坚固。人祖山其它主要山峰、道路都设有这样的军事工程,碉堡、哨卡、瞭望台随处可见,当年的人祖山正是一个巨大的抗日阵地。1938年3月18日,晋绥军第66师206旅431团,在人祖山与五千余人的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众寡悬殊的激战,最后以牺牲126名战士的代价取得了这场阻击战的胜利。
藏在防御工事中的人祖庙至今仍保存完好,院内的伏羲殿、娲皇宫、地藏殿、唐代石碑等等也都残存着历史的印痕,从寺院俯视群山,峰峦层叠,莽莽苍苍,不禁感叹,无数时间里的过客已被时间带走,满山只飘散他们的故事与传奇。
第二天清晨漫步人祖山的大森林里,如同漫步在辽阔的天然氧吧。吸一口清冷的空气,整个人马上神清气爽。山中多桦栎,树干修长,落叶金黄或嫣红,脚步过处一片轻盈的沙沙声,偶尔会惹来几声鸟鸣遥相和应。深秋的森林似乎并不枯寂,树叶深深浅浅的红黄夹杂着针叶林的青翠,阳光又给它们分出了层次,光影流转,仿佛行走在流动的画中。一处山坡那忽然传来一声“咕呱咕呱”的大叫,一愣,停住脚步,紧接着左边的坡下也传来回应般的叫声,声音之大之粗嘎,令人忍不住一探究竟。往坡下一张望,发现低矮密集的灌木丛中有一大群似鸡非鸡,拖着长尾羽的大鸟,全身浓褐色,只有尾羽是白色的,看起来身形比较笨重。我突然想起某年发行的邮票中好像有它,那是什么呢?打开手机查了查,居然是褐马鸡!这是一种古老的禽鸟,马鸡属中最为名贵的种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各朝的典籍说起这种鸟都啧啧大赞,因为它太刚毅勇猛了,打起架来斗死方休,“毅鸟也”。从战国时的赵武灵王起,历代帝王都用它的尾羽装饰武将的帽盔,借喻的正是它不怕死的勇猛气概。大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滥捕偷猎,它的数量急剧下降,列为保护动物后,种群才得以稳定扩大,亦由此可知人祖山生境保护较为出色。
不是每一次漫游森林都能亲眼见到珍贵的野生动物,这群褐马鸡的出现,让人祖山之行更加完美了。
初窥壶口瀑布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浓缩一个世界
说到壶口瀑布,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黄河大合唱》,想起影像中,它的奔腾咆哮,在许多人心目中,它是黄河的缩影,是中国的另一个代名词。
但是,当车队来到壶口,每一个人站在岸边,观看那一道壮阔的水流冲开河道,发出震天巨响时,所有的想象和听闻都变得苍白。很多地方是“看景不如听景”,而壶口瀑布是听一万遍景不如看一眼的地方,你甚至会觉得,所有的艺术作品试图表达其气势,但都不及它本身的万分之一。
黄河水浑浊,壶口瀑布更是奔涌不止,浊浪滔滔,最早记录它的《尚书·禹贡篇》也这样描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黄河流经此地,突然狭窄收敛,一下倾落30多米,如同茶壶注水一般。其实,现场感觉更像沸油在巨锅中翻滚。瀑布周围近五十米处都留下了水花飞溅的痕迹,人站在护栏边,仍觉惊心动魄。对面是陕西界,两省景区隔水相望,但山西这边看到的效果要更壮观一些。十一月的壶口瀑布水量并不算大,但已经足够震撼,每年雨季之后,水量将是平时的两倍。
从地形上看,壶口就是历来兵家的必争之地。唐高祖李渊正是经壶口而夺取长安,确立政权后,立即将壶口列入关内,驻兵把守;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率领军队驻扎在壶口克难坡,使得克难坡在1940-1945年成为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们在克难坡一户农家大院里吃午饭。这里距吉县县城只有30公里,西面与壶口瀑布相邻。它的本名叫“南村坡”,是个只有6户人家的黄土山梁,阎锡山将这里定为营地后,觉得“南村”音近“难存”,所以改成“克难”。经过两年多的修建,竟然将这个弹丸之地建成为一座处处窑洞层叠,可容纳两万余人的山崖小城,人称“小太原”。如今,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除了传统窑洞还有依山体修建的新式窑洞,看上去更为宽敞,采光亦佳。苹果也是这里的特产,主人刚下了一树,个个新鲜红润,散发着清香,自制的苹果干、大枣一时也都勾起了大家的购买热情,纷纷解囊。
回程路上,依旧一边是黄河,一边是吕梁,飞驰在黄土大地,迥异于长江两岸的风光依旧深深吸引着我们。那些沟壑纵横、草木稀疏的山体,看似坚硬荒凉,可一转角却相接着层层梯田,冬小麦郁郁青青,这是人类生活带来的柔情。它们糅杂在一起,魅力无穷。临汾还有不少并不那么著名,但同样酷极的地方,比如,考古挖掘尚未完成的陶寺遗址,这项规模庞大的发掘工作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持续至今,期间发现了陶寺文化的墓地、器皿、古天文台,目前已经挖掘到了城墙遗址,进一步证实了尧曾建都于临汾。这绝对是一个震惊四座的考古大发现,也是旅行者的最佳福利。
从长沙到临汾,漫长的旅途中,欧蓝德带领全新劲炫、新帕杰罗·劲畅一路畅行,无论是高山森林,还是丘陵沟壑,它们以出色的性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路况,为我们带来出色的迅捷体验和安全保障。接下来,广汽三菱“2016·寻找美丽乡镇”将前往最后的目的地陕西西安,这将是2016年寻美旅途最精彩的一站,你,还等什么?
责编:文聪玲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