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发布 2016-11-08 18:29:36
2016年10月下旬,邵东籍航天专家闵跃军作为副团长率高级别的中国航天代表团出访考察设在荷兰的欧洲航天局(ESA),并在国际航天大会上用英语作学术报告。
闵跃军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13研究所,研究员职称,担任副所长职务。目前为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惯性技术学会会员及资深会员,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闵跃军(左一)与驻荷兰大使吴恳合影 )
闵跃军1967年6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火厂坪镇龙环村竹山园组一个贫寒的农家,家里共有兄弟姐妹六个孩子,而父亲闵华春只有初小文化,母亲吴春英没有受过学校教育,都是种田为生老实本份的农民。
曾经一段时期,家里捉襟见肘,寅吃卯粮,过着紧巴巴的苦日子,好在他的父亲有一门铁匠手艺,农作之余日夜辛劳赚取学费并养活一大家子。
俗话说,“苦难是一所大学”。他的父母隐忍耐劳,目光长远,从来就没有因为经济拮据而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后来兄弟五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初从邵东三中毕业后相继考上了本科重点大学,成为时代的“天之骄子”,以现实版的“五子登科”闻名四里八乡,真正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内涵,他们日后也都能在各行各业独当一面。
1985年9月,从未离家远游的十八岁农家子弟闵跃军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时尚称北京航空学院)制造工程系机械制造专业求学深造。
在大学本科的四年学习里,他质朴勤奋,刻苦钻研,1989年7月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同时因大学期间综合排名居全班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免试保送读研机会,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精密机械仪表专业硕士研究生,于1992年3月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并被评为当时航空航天部科研机构优秀研究生毕业生,其毕业论文后被推荐参加1994年6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惯性技术会议,本人在大会上用英语宣读论文。
自1992年3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24年过去了,他从当年的初出茅庐,头角峥嵘,到如今近知天命之年,成为航天科研领域的知名专家。
目前主要从事航天卫星、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等领域惯性导航系统及其仪表的工程研制工作。惯性导航系统相当于它们自主飞行和控制的“眼睛”,决定着卫星入轨和导弹的打击精度。
闵跃军主要从事包括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嫦娥工程”所用的长征三号甲/乙和载人航天工程的神箭长征二号F等多个型号火箭的惯性平台系统的研制工作,担任主任设计师,参与并负责包括两个“973”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个国防科研基础项目的预先研究工作。
闵跃军二十余年深耕科研,硕果累累。曾先后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一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两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各一项,在国际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七篇,并先后远赴俄、土、埃、英、德、荷等国提供技术支持、参加学术交流访问和航天企业合作对接等工作。
天道酬勤。闵跃军被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航天奖”;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工程技术类专家。
责编:李莉芹
来源:邵东发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