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溆水与溆浦

  “三门龙”微信公众号   2016-12-01 16:39:41


溆水,沅水中游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溆浦县境内的一条主要内河,属沅水水系。

溆水,曾名序水,叙水,又称中河、双龙江。郦道元《水经注》载:“沅水又东与序溪(溆水)合,水出武陵郡义陵县鹿阝梁山…”鄜梁山在溆浦县南的黄茅园镇境内,又名:“古佛山。”溆水上游在龙潭境内称龙潭河。

水自黄茅园向西流、经横板桥、龙潭,在龙潭圭洞折向北、经葛竹坪而进入北斗溪。这一段流域有著名的米粮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湖南省最大的自然瀑布“木鳌瀑布”(瀑布上宽80米、高100余米);全国面积最大、梯级最多的山背梯田。自北斗溪,九溪江、桐木溪、水东至桥江车头与四都河汇合,以上称二都河。这一段河段自九溪江至统溪河,全长约20公里,这一带是两岸山高林密,河床狭窄,落差较高的美丽河段。沿途有“乌龙”、“狭槽”、“三羊”等20余条险滩,是旅游者漂流的最佳自然水道。

(山背)

自车头溆水流至溆浦县城东,与三都河汇合于溆浦城县东长禾坊。溆水在此开阔浩瀚,自溆浦县城河水折向西经仲夏、思蒙、小江至江口镇,在江口镇犁头咀下而注入沅水。这一段自桐木溪刘家渡至仲夏,为沅水中上游流域内最大的河谷盆地——溆水盆地。盆地开阔平坦,两岸桔林茂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辞海》主编舒新城先生的故居,就在溆水与两丫与两丫坪水汇合处的高明溪“南岳行宫”山下的刘家渡村。西汉武陵郡治的古城遗址、座落在盆地中部——卢峰镇梁家坡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同志故居,座落在县城西的溆水北岸。

溆水经过宽阔的盆地西流至仲夏,便进入思蒙丹霞风景区,丹霞景区自思蒙伸延至辰溪县的后塘,面积约60平方公里。这里秀峰如画,碧水如镜,有五佛山、桃源洞天、破岩山,花园、三闾滩、崖墓等诸多景观,现为湖南省“新蒲湘八景”之一风景区。溆水自思蒙向西流至小江,便进入著名的“屈子峡”。峡谷长约10公里,这里两岸山高蔽日,幽谷夹江,林木葱蔚,景象万千。屈原咏此:“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③后人为纪念屈原,称此峡谷为“屈子峡”。这里是屈原《楚辞》唯能考证的地方。岸边的屈原庙、马王庙、吊脚楼、栈道、更展示着幽谷的古老。

(思蒙)

出小江,河面逐暂开阔,经过“鬼葬山”风景区及郑国鸿将军陵园前,在犁头咀而注入沅水。相传,屈原《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入”就是屈原见两水汇合处的狭窄溆水,而产生徘徊的心情。这里是沅水中游一个重要的水路驿站,两排低矮的铺面中间夹着一条狭窄的青石板街道,房屋的吊脚楼一边吊在溆水,一边落在沅水。今日古镇内还保存有古驿站的衙门、古炮台以及旧时的钱庄、盐行、茶庄、青楼、客栈、药行等遗址和通往沅水和溆水的十一条青石码头。在光洁如镜的青石板上,不知留多少历史的沧桑。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曾作《泊溆浦江口》诗云:“溆浦江边泊,云中见驿楼、滩声回树远,崖勒落江流。柳发新年绿,人归隔岁舟。穷途时极日、天北薯云愁。”除此,屈原、马援、王昌龄、林则徐、严如煜、郑国鸿,以及近代学者舒新城、向达、沈从文、钱钟书,剪伯赞、张天冀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大江口)

溆水的一级支流三都河,又名“大潭河”,发源于木溪乡纱帽垴。河水经木溪、观音阁,麻阳水在溆浦县城东而汇入溆水。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向达先生,就安葬在麻阳水向家仁三都河畔。

四都河也是溆水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县北让家溪圣人山东瓜岭(圣人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禹王碑就在此山麓)。河水自东向西南经让家溪、潭家湾、低庄、双井、桥江、在车头汇于溆水。

贯穿溆浦全境的溆水,除主干外,还有大小河流、溪沟336条密布在溆浦境内,为农业灌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理位置介于雪峰山北端,具有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共同特点和独特的地方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水适中,两热基本同季,有利农作物生长。

县境四周高山环绕,中部开阔平坦,构成溆浦关山阻隔,自成一体的封闭局面。古时,以溆水沟通沅水成为溆浦对外唯一的一条水路交通线。盆地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出产丰富,属有湘西“乌克兰”之称。沈从文先生说:“溆浦地方在湘西文化水准特别高,读书人特别多,不靠洪江的商务,却靠一片田地,一片果园——蔗糖和桔子园的出产。”④溆浦水果很有名气,桔、桃、杏、李、柿、枣、栗、葡萄应有尽有,故有“水果之乡”之称。有诗曾赞溆浦水果:“春晓梅桃花盈盈,夏末梨萄果味浓,秋天枣榴板栗多,人冬桔柿满地红。”

(蚕灯)

溆浦位于湖南西部,沅水中游,雪峰山北麓,为湘西的东大门,溆浦以溆水而得名。溆浦一名最早见于屈原《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一句,地与隆回、新化、安化、洞口、沅陵、辰溪、洪江、中方等县市接壤。县境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110公里,面积约3440平方公里。人口约85万。有汉、瑶、苗、土家、侗等十三个民族,其中的花瑶、土家是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

溆浦历史悠久,自1978年以来,省、市、县各级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溆浦境内的沅水和溆水两岸,发掘出土距今约万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数量较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现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存来看,它和中原地区一样,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夏、商、周属荆州,春秋战国属楚巫中地及黔中郡。经考古发掘证实战国至西汉其间,溆浦空前发达,楚人、巴人、秦人和少量的越人、就在溆水和沅水流域繁衍生息,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沅水流域的氵伏水湾、江口及溆水流域的马田坪、桥江、思蒙、小江、卢峰镇、花桥等地发现大面积春秋战国西汉古基葬群,其面积与墓葬数量占湘西各县市之首⑤。

(宗祠)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置义陵县,义陵又为武陵郡治所在地。武陵郡城的遗址在卢峰镇梁家坡被发现,它与古文献的记载相符合。这座古城遗址、是湘西各地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古郡城遗址。当时武陵郡管辖的地域很宽,其北至湖北省宜昌以南;西达四川,贵州的东部;南接广西的龙胜。湖南境内的沅水和澧水流域。溆浦当时就是这一广阔地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汉末年王莽纂位,改武陵郡为“建平郡”,改“义陵县”为“建平县”。葬败复原名。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武陵郡治义陵县城因被武陵蛮攻占,迫使朝庭将武陵郡由溆浦迁到洞庭湖畔的“索”(今汉寿县)、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又由又寿迁今常德。现今称常德为武陵,那是公元133年以后的事了。自汉高祖建武陵郡于溆浦,至建武六年武陵郡由溆浦迁索,武陵郡设在溆浦约232年时间,这段时间,应该是溆浦历史的鼎盛时期。也由于武陵蛮的占领,东汉初并废义陵县划入辰阳(今辰溪县)县。至此,义陵县并入辰阳县后,历东汉、三国、晋、宋、梁、陈至隋等五百九十二年,溆浦沿革随辰阳县而改。唐高祖五年(622年),分辰阳县原汉义陵县地,复置溆浦县。溆浦县名一直沿袭至今。

(向警予同志纪念碑)

溆浦人杰地灵,这里还孕育出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清代著名的“防御”理论学的倡立者严如煜。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而牺牲的郑国鸿将军,(他和葛云飞,王锡朋史称“定海三总兵”。)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新华社第一任社长向仲华将军;湘赣边区特委书记邓乾元;八路军医院院长曾育生将军;教育家、辞学家我国第一部《辞海》主编舒新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被誉为“敦煌艺术的拓荒者,西域文明的采珠人”向达,国民党党史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杜元载等一大批优秀儿女。县南的抗日名镇龙潭,是抗日战争最后一战“湘西会战”的主战场之一。从卢沟桥对日抗战打响的第一枪,到龙潭的最后一枪,中国人民八年对日抗战,以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在这里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次战争的结束,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在这座抗日名镇中的两座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中,长眠着1200余名抗日将士的英灵。这里是“湘西会战”中留下的唯一纪念地。溆浦山灵水秀,风景优美,有溆水沔游美丽的思蒙丹霞风景区,有峡谷幽深的屈子峡,有神秘莫测的鬼葬山悬棺,有传说屈原作《山鬼》的明月洞,有分布密集的溶洞群,有湘西第二条金鞭溪之称的龙潭米粮洞。座落在县城溆水河畔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同志故居,以及纪念屈原的建筑:涉江楼、桔颂阁、怀屈亭,屈原文化广场、纪念楚义帝的慕义亭等名胜。乾隆进士陶金谐的《义陵怀古》:“楚天风雨怨灵修,招屈亭前野色幽。公子未归芳草暮。王孙已去桂花秋,断云残照空今日,长铗高冠鋘昔游,击汰杨舟令来往路,遭回江上独离忧。”

(龙舟)

部分注释:

①、②《湖南省志·地理志》沅水。

③屈原《九章·涉江》

④《沈从文散文集》“沅水上游几个县份。

⑤《湖南考古辑刊》第二辑“溆浦县马田坪战国西汉墓发掘报告”熊传新,向开旺。”

责编:朱晓华

来源:“三门龙”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