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岳麓书院留下他们对中国的思考

  成都商报   2017-04-06 08:17:28

岳麓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创办以来,文脉不绝。1012年,周式出任山长(古代称书院院长为“山长”),办学成绩卓著,使其闻名天下。他拒绝了国子监主簿的官职,坚持回岳麓书院执教,宋真宗为其精神感动,特赐“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仍悬挂在书院正门。

近代以来,岳麓书院在1903年至1926年之间的20多年里,发生了“岳麓书院———湖南高等学堂———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的更替,完成了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的变革。然而,在“文革”期间,岳麓书院只剩残垣断壁,几成废墟。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湖南大学对其着手修复。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自1995年主持院务至今,恢复了岳麓书院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功能,作为湖南大学的一部分,岳麓书院现在拥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并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岳麓书院千年以来,都是新兴思潮的重地。两宋时期,朱熹两次到书院讲学,湖湘学派也于此时形成。明中叶,王阳明的心学思潮在书院大盛,倡导“知行合一”。近代以来,书院学生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则一生都在实践着“师夷长技”。新文化运动以后,湖南更涌现出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成都商报记者查阅文献资料,为您梳理出岳麓书院千年以来,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出现的圣贤豪杰和他们对中国的思考。

一副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在书院门口,有一副很著名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清嘉庆年间,袁名曜出任岳麓书院院长,撰题正门对联时,袁以“惟楚有材”让学生应对。这时,贡生张中阶应声而答:“于斯为盛。”上联典出《左传》,下联典出《论语》。名联由此而成,意为“楚地真是出人才,岳麓书院更是人才济济”。

一块牌匾

实事求是

在书院讲堂,保存着众多反映书院文化内涵的文物古迹。这块“实事求是”牌匾是民国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校长宾步程所撰。院长朱汉民说,“实事求是”是中央党校的校训,这句话最早出现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东汉史学家班固用“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来评价刘德的治学精神。

王夫之

明崇祯年间入学

为经世致用思想埋伏笔

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据人民网介绍,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肄业。在校期间,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

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过很大影响。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谭嗣同等皆深受他的思想影响。

魏源

19岁到书院求学

后提“师夷长技以制夷”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他既坚决反抗侵略,又重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魏源故居的“魏源生平事迹展讲解词”中提及,1812年,为准备参加拔贡考试,魏源十九岁时从邵阳家乡来到岳麓书院求学,开始受到湖湘学派“经世致用”学风的熏陶和深刻影响。魏源品学兼优,深受书院院长袁名矅、湖南学政汤金钊的喜爱和赏识。又据李柏荣《魏默深师友记》一书介绍,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贺长龄对魏源影响极大,魏源的改革抱负和许多主张是通过他们而付诸实现的———此二人皆为岳麓书院的学子,也可视作是岳麓之风对魏源的一种影响。

曾国藩

24岁进书院就读

诗文突出获推荐参加“大比”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据《长沙晚报》报道,曾国藩23岁那年考取秀才,第二年就进入岳麓书院就读。恰好赶上当年“大比”,他因诗文突出获得推荐,参加八月的本省乡试,首试即考中第36名举人,于是在当年十一月入京参加进士考试。

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李鼎芳所著《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中这样评价:曾国藩的留学计划成功地培养了一批卓越的人才,推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

左宗棠

少年时屡试不第

进书院7次考试得第一

洋务派首领。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转而留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遍读群书,钻研兵法。后来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据《长沙晚报》报道,左宗棠在20岁时就读于岳麓书院内所设的湘水校经堂,成绩优秀,七次考试都得第一,当时左宗棠父亲已过世,左宗棠“赖书院膏火之资以佐食。”

据《北京日报》报道,王震上将曾这样评价左:“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

程潜

在书院与同学议国事

知道了“戊戌政变”真相

曾为国民党高级将军,于1949年8月在长沙宣布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

据《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一书中《程潜小传》一文描述:在岳麓书院学习期间,程潜常与同学议论国事。此时的程潜认识了一位留心时事的学者曹毅亭,知道了“戊戌政变”的真相以及发生政变的原因。面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程潜愤怒万分,意欲寻求真正的救国救民之路。1903年,程潜投考了湖南武备学堂并以名列第一的成绩被湖南武备学堂录取,从此开始了他的救国梦想。

据《湘城文史丛谈》记载,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曾拜访程潜叙旧,并主张其在国大选举中竞选副主席,1948年,程潜参加竞选失败,但被任命为长沙绥署主任,总制湘赣。1949年8月4日,程潜与陈明仁发表起义通电,第二天,解放军进入长沙市区,长沙和平起义胜利。

毛泽东

“实事求是”

从岳麓书院到中央党校

据中央党校网引用新华网报道《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匾额的启示》一文,岳麓书院的讲堂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扁悬挂于此。文章引用《毛泽东传(1893~1949年)》的记载说,岳麓书院重视经世致用的湘学士风,表现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实事求是。1916年到1919年,青年毛泽东曾经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常在岳麓书院与他的同伴们“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岳麓书院“实事求是”的校训也深深刻在毛泽东心中。后来,毛泽东曾几次为中央党校题写“实事求是”的校训。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潘媛

综合中国青年报等

责编:朱晓华

来源:成都商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