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他,你才这么纠结“到底读清华还是读北大”

  岳麓书社   2017-06-15 10:23:05

“大学之父”

张百熙是清末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1902年,张百熙任管学大臣(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他对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

力主维新变法

张百熙(1847—1907),湖南长沙人,同治进士。张百熙自幼立下读书报国的远大理想,走入仕途后力主维新变法的政治主张。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张百熙积极主张抗战,并弹劾李鸿章“阳为战备,阴实主和”,要求朝廷对李鸿章的妥协行为严加处理。维新变法运动爆发后,张百熙还因保举康有为而受到革职留任的处分。

△张百熙像

1900年,张百熙被派往英国任头等专使大臣。到任后,他悉心考察了英国的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深切感受到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认识到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培养。

“增改官制,整理财政,变通科举,广建学堂,创立报馆”

回国后,张百熙即上疏陈述了五条革新大计:,提出了完整的变法自强方略。在朝廷一些热心改革官员的支持下,张百熙的变法主张也部分得以实现。如1906年他主持编定实行的新官制,增设了学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民政部等新的部门,使官制机构的设置逐步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推动教育改革

张百熙一生为官清正勤谨,他在工部、刑部和吏部尚书等任上都很有作为,然而他最大的贡献是任管学大臣后推动了近代教育的改革。

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以参加科举考试为学习目标,并不能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1902年,张百熙主持制订了我国第一个系统的近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详细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目标、性质、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等。然而,后来由于清政府对张百熙存有戒心,加上这一学制本身的不完备,因此并没有实行。

我国第一个真正实施了的、较为完整的近代学制

1903年,清政府又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重新拟订的一系列各级学堂章程,这是,它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恢复和发展了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戊戌变法时在北京设立,变法失败、新政废止后,京师大学堂也变得有名无实。1900年,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京师大学堂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京师大学堂匾额

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后,着手恢复京师大学堂。他一面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一面延揽优秀人才。他在登门聘请桐城派领袖、著名文学家吴汝纶为总教习时,吴汝纶以年迈为由力辞不就,张百熙见状长跪不起,吴汝纶甚为感动,最终慨然允诺。在张百熙的积极筹划下,京师大学堂于1902年12月17日举行入学典礼,宣布正式开学。

关心保护学生

张百熙为官正直廉洁,敢于仗义执言。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时,大肆铺张,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张百熙却挺身而出,向光绪帝上奏请求庆典从简。这下惹恼了慈禧太后,她咬牙切齿地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令其终身不欢。”

张百熙任管学大臣时,也敢于违抗朝廷的旨意,关心保护学生。1903年,日、俄为争夺我国东北和朝鲜,酝酿在我国领土上进行战争。腐败的清政府不仅不加干涉,竟要宣布中立,甚至准备订立中俄密约,接受俄国的无理条件。消息传到京师大学堂,师生群情激愤,立即鸣钟集合,要求政府“力拒俄约,保全大局,展布新政,以图自强”。次年2月,日、俄在我国辽东半岛爆发战争,腐败的清政府果然宣布中立。京师大学堂学生得知后义愤填膺,发起拒俄运动,这是中国学生爱国运动之始。

清政府对大学堂学生的拒俄运动十分震惊,慈禧太后更是勃然大怒,传话给张百熙,要他对学生严加管束。张百熙却肯定学生上书是爱国行为,他赞扬学生对时势的分析透彻、正确,并劝告学生要继续关心国事,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授人以柄。由于张百熙对进步学生的保护,使他们都顺利在京师大学堂毕业。

责编:周杨

来源:岳麓书社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