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丨醴陵釉下五彩瓷 有古意有新章

王铭俊   新湖南客户端   2017-06-24 18:09:29

新湖南客户端6月24日讯(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吴宝善 王佳琪)

80多天,6门课程,5场讲座,1次考察,11位大师、教授悉心传授,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设计创作青年骨干人才培养”于今天在湖南工艺美院圆满收官。

时间回到4月7日,来自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山西、云南等十一个省(市、区)的30名学员齐聚湖南益阳。

马赞,生于醴陵沩山陶瓷世家,自幼随祖父学习绘画。

“我家就在醴陵沩山,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到处都是瓷片”,马赞因为对家乡的瓷片产生了兴趣,于是半路出家,开始学习醴陵陶瓷制作,虽然才22岁的年纪,从事相关创作也已有了近七个年头。

周婷,自幼酷爱书画,2009年师从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何湘陵学习釉下五彩勾线、汾水以及画面创作。

现在,被湖南馨品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聘任为工艺美术师。

张睿既是河南泥塑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又是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副教授。

刘莎,任教于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从事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工作。

其作品曾参加“瓷上敦煌”中国陶瓷艺术展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

他们从全国各地而来,开始了国家艺术基金首个“釉下五彩瓷装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曼妙学习时光。

并且,与190公里之外,素称“瓷城”的醴陵,发生了甜蜜的关联。

20世纪初,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在醴陵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制造总公司,引进当时最先进的陶瓷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

1909-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质地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先后获武汉劝业会一等金质奖、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

从此,醴陵釉下五彩瓷蜚声海内外。

马赞、周婷、张睿、刘莎,要寻找到的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现代答案。

近年,醴陵釉下五彩瓷仍拘泥于传统图案的花纸贴图批量生产,少有创新突破。

各大陶瓷公司、瓷厂技术工人数量庞大,却严重缺乏装饰设计创作、工艺研究等相应高级人才,以致造型装饰过于单一局限,大众兴趣缺乏。

这些都成为影响醴陵瓷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怎么办?工艺美术类院校可以为之做什么?

湖南工艺美院主动承担非遗传承、保护与发展重任,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湘瓷艺术学院院长李升介绍,湖南工艺美院从釉下五彩瓷专业理论研修、艺术审美能力提升、釉下五彩瓷装饰设计创作实践三方面为学员制定了培训课。

理论学习方面,醴陵釉下五彩瓷黄永平大师和熊晖大师为学员做了系统解析。

为提升学员的艺术审美能力,学校聘请了清华大学郑宁教授、李正安教授做了《中日陶瓷艺术特征之比较》等系列专题讲座。

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凝聚创新思维,历时八十多个日夜的研习、创作,从立意、构图、配色到纹饰,30名学员最终以饱满热情创作出釉下五彩瓷作品近200件。

其中有工笔有写意,有山水有人物,有古意更有新章。

结业后在湖南工艺美院展出的优秀作品,不仅呈现出釉下五彩瓷“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的五类特性,更呈现出“体正、气厚、格清”三大特点。

体正者,传承与创新脉络明晰,技艺纯正;气厚者,传统文化学养充盈,气脉醇厚;格清者,潇洒多姿,一派生动明媚。

学员收获满满,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张震学习釉下五彩制作的张伟说,他掌握了一门新技术,可以补充到“祖传秘籍”中去了。

马赞同样将醴陵陶瓷装饰设计现今鲜少用到点彩、泼墨技法结合传统技法叠加运用,找到了陶瓷装饰设计的新思路。

张睿通过走一条非遗技艺结合创新设计的道路,创作出了更有意思的作品。

而刘莎对于自己的学生“找到好工作,拿到高工资之外,还能成为大师”有了更多的自信。

与学员朝夕相处80日的教师,甚是欣慰。

作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黄永平看到学员们刻苦的学习和辛苦的创作很感动。

“感谢各位学员,因为你们的参与,醴陵釉下五彩瓷文化更加发扬光大,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创新和发展又添加了新的生力军。”

“达到了项目的预期培训效果,没有辜负国家艺术基金和学校对你们的殷切期望。”

湖南工艺美院院长陈鸿俊介绍,近年,学校主动承担非遗传承、保护与发展重任,对振兴、发展湘瓷艺术倾注的大量心血有了回报。

湖南工艺美院党委书记余克泉寄语学员,希望大家结业后,能继续研琢磨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主动进行釉下五彩瓷装饰设计创新,继续发挥他们在陶瓷行业、企业的骨干核心作用。

余克泉希望大家以高度的大国工匠意识,主动担负醴陵釉下五彩瓷传承、创新的使命。

“湖南工艺美院也将与大家一起砥砺前行,为湘瓷乃至陶瓷行业的发展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