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 2017-08-29 10:53:57
指挥蒋介石身边的卧底 策反林则徐侄孙起义
平江人吴克坚:不败的红色特工
文丨肖欣

吴克坚

吴克坚(右一)1938年在重庆《新华日报》任总编辑。

部分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在解放后的合影,前排左起:王尧山、沙文汉、刘长胜、刘晓、潘汉年、刘少文、吴克坚;后排左起:赵先、张毅、刘人寿、张承宗、王清、黄景荷。

周竹安(前排右一)和吴克坚(前排左一)与友人1960年6月摄于四川花溪。

沈安娜夫妇及女儿。

毛泽东接见起义后的林遵(前排左二)。

吴克坚故居:平江城关镇三等街(现北街犁头咀)17号。
吴克坚,1900年出生在湖南平江县城关镇一个理发工人家庭。1928年在上海加入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中央特科。1929年,负责保护我党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秘密电台。1932年前往苏联学习,回国后出任中共长江局副秘书长兼周恩来随身副官。武汉沦陷后,被派往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务委员、《新华日报》总编辑等。1946年后,被派往上海等地负责党的地下情报联络工作,侦获敌方大量重要情报。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局统战部部长、中共上海联络局局长等职。1986年在北京病逝,终年86岁。
画外音
记忆不是虚幻,而是能触摸的真实
因为周竹安,“记忆”版知道了他的上级、平江人吴克坚。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中共秘密战线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这并不是一场艰难的搜寻,历史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出色的湖南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白手起家领导的那条秘密战线,三年时间里没有一个人出事,没有一部电台被毁,被称为“吴克坚系统”,与潘汉年系统等共同载入中共秘密战线史册。
如果不是因为热播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湖南人周竹安、吴克坚和更多的湖湘谍战风云人物,对于“记忆”版和许多读者来说也许仍将是沉落深海的寂寞。他们像一片浓密的森林却被云雾笼罩——不是消失,而是被遮蔽、遗忘。
这是一个有些令人尴尬的现实:在这个浮华年代,影视剧成为打开谍战历史宝库的魔力钥匙,但真实的历史,却又因为趋于粗制滥造的影视跟风,而被娱乐、被浅化。人们在为屏幕背后渐露真容的昔日英雄们感到幸庆的同时,也会略感当下谍战历史留存与传播的单调和贫瘠。在城市中心的博物馆纪念堂,应当陈列更多秘密烈士的遗物;在校园里课堂上,应当让孩子们翻开书本时可以读到谍战英雄的事迹和故事;应当通过口述、视频、出版等更多的方式,留下幸存者们珍贵的记忆、真实的容颜,让更多战斗者的名字被发现、被传播……
时间的力量太过强大,没有谁能抵挡无处不在的遗忘。然而一个国家与民族不能忘却的记忆,绝不是冰冷的没有任何联想的虚幻,而是活着的人能感受到、触摸到的一种精神信念与真实存在。我们需要大众身边那些更久远坚固的载体来承放它们,需要更多创新的传播手段与体验方式来讲述它们,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孩子。如此,我们才有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肉、刚健强壮的精神脊梁。
[壹]
任周恩来随身副官
与李克农武汉智截张国焘
1938年,吴克坚时任中共长江局副秘书长兼周恩来随身副官。这一年清明前夕,张国焘趁祭黄帝陵时机私自出逃,坐火车到达武汉,准备投敌叛变。周恩来交代李克农,一定要把张国焘从火车站接回来。
死缠烂打“陪同”张国焘
1938年4月11日傍晚,汉口车站。 一辆从西安到达武汉的火车徐徐停下。张国焘坐在最后一节车厢里,正在紧张地等待前来接他的国民党特务。
一直在车站等候的李克农与吴克坚、丘南章迅速上车。李克农对张国焘说:接王明同志与周恩来副主席指示,请你立即回去。吴克坚与丘南章将张国焘一左一右 “架”着,把张国焘硬“请”下车,往停在站台上的小汽车走去。旁边几个国民党特务发现情况不对,急忙上来抢人。吴、丘两人迅速掏出手枪,就在特务一愣之机,李克农一行早已驾车而去。
在武汉,张国焘多次以配眼镜等借口出门,李克农要吴克坚“陪同”前往。途中张国焘一直设法摆脱吴克坚,但毫无希望。4月16日傍晚时分,两人来到长江边上的轮渡码头。张国焘心生一计,待旅客全部上船,轮船抽回跳板的一瞬间,迅速跳上轮船。他正暗暗庆幸,却发现吴克坚就在他面前。 过江到武昌后,吴克坚劝说他饭后回去,张国焘根本不予理睬,吴克坚只好安排他暂且住下,并悄悄写了一个纸条,请茶房打电话告知八路军办事处。李克农接到电话,立刻派人赶到旅馆,连推带拉将张国焘带回汉口。到汉口后,张国焘坚持不肯去办事处,丘南章只得陪同他在太平洋饭店住下,吴克坚赶回办事处报告经过情况。
周恩来等经过研究,并与延安电报联系,4月17日在太平洋饭店与张国焘最后摊牌,提出三点办法:一、改正错误,回党工作,这是中共中央的希望;二、向党请假,暂时休息一段时期;三、自动声明脱离党,党宣布开除他的党籍。张国焘表示可在第二、三办法中选择一种,希望允许他考虑后答复。然而当晚张国焘就乘军统派来的汽车离开饭店,并在房间的桌子上留下一张给周恩来的字条:“兄弟已决定采取第三条办法,移居别处,请不必派人找,至要。”4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并向全党公布。
[贰]
做 “光杆司令”
白手起家从“蒋光头”那里获取绝密情报
1946年,党中央决定派吴克坚重返上海,开展隐蔽战线斗争。启程前,李克农表示他没有什么情报关系交给吴克坚,并说:“老兄,我管的这个摊子,货架上是空空洞洞的,全靠你们到蒋光头那里弄点东西来,否则我是难向党中央交差的。”吴克坚答道:“行,我就白手起家。”
在上海,吴克坚很快组织起一个庞大的情报网,遍及昆明、长沙、武汉、南京等地,并在七届二中全会时拍回了三份电报,揭露了蒋介石的阴谋。他所领导的情报系统在上海3年的地下斗争中,无一人被捕,无一部电台被侦破。
深夜秘会蒋介石身边的卧底沈安娜
1945年10月下旬的一个深夜,上海。国民党中央党部速记员沈安娜的家中,突然响起“嗒-嗒嗒-嗒”的敲门声,这正是她与中共地下党员对接的敲门暗号。
早在1939年,沈安娜就一直与吴克坚的妻子、地下党员卢竞如(平江城关镇人,后与吴克坚离婚)单线联系,后来卢竞如调回延安,沈安娜改由吴克坚领导。沈安娜多次设法弄到绝密文件,交给时任中共南方局常委、《新华日报》总编辑吴克坚。1942年8月,沈安娜的直接领导人徐仲航被国民党逮捕,沈安娜与组织的联系中断。三年间,她苦苦等待党组织的联系,并坚持没有搬家,等来了这个令人振奋的敲门暗号。
敲门人正是吴克坚。他带来了党组织与周恩来的问候,并指示:在中共和国民党和谈期间,要着重了解国民党策划的阴谋活动,及时向组织报告。同时,吴克坚交代沈安娜:为安全起见,情报交接处定在牛角沱,时间夜半。交接时吴克坚、华明之相向而行,擦肩而过时速交(接)“香烟盒”,不着一语,背向而去。
此后,沈安娜冒险从国民党最高层核心会议中搜集到大量情报。1946年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召开后不久,蒋介石连续两次召开最高军事会议,策划在半年内歼灭八路军、新四军主力,然后分区围剿,并确定了军事部署。沈安娜都用速记符号仔细地记录下来,连夜翻译整理,子夜由华明之交给吴克坚。这些情报很快被传送到延安的最高决策层。周恩来称赞说,吴克坚领导的情报工作者所提供的情报“迅速、准确”。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身边的这位美女速记员,竟是中共地下党员。
[叁]
“和平起义大使”
策反林则徐的侄孙与“央航”起义
1948年冬,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将第二舰队调入长江,担任从江阴到安庆间的江防任务,企图阻止解放军渡江。 “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则是蒋家王朝的官僚资本,共有飞机100架左右。1949年春、秋,风雨飘摇的国民政府先后把“两航”从上海、广州迁到香港,以保持其跟西南、台湾的空中交通。党中央交给吴克坚等情报工作者的任务,是加紧策动“两航”和平起义。
“我就充当了这样一个小卒……”
第二舰队司令林遵,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曾被派往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留学。1948年12月,吴克坚派林亨元潜往南京与林遵方面秘密接头,代表中共跟他正式对话,最终坚定了林遵临阵起义、回到人民怀抱的决心。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平谈判宣告破裂,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慌了手脚的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急调第二舰队冲出长江。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占领南京,同一天,林遵在南京笆斗山江面宣布起义。毛泽东与朱德致电林遵及其率领的起义官兵:“庆祝你们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林遵率领第二舰队起义,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海军最大规模的舰艇集群起义。
1949年6月,为彻底断绝国民党军事物资的空运,中共中央要求香港情报系统和上海情报系统加紧策动“两航”起义,吴克坚把他的工作对象锁定为“央航”副总经理查夷平。
吴克坚在他的晚年回忆录中写道:“首先我通过友人介绍,认识了中央航空公司副总经理查夷平,帮他认清形势。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句话,即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就是点一把火,照亮他们的眼睛。向他们大叫一声,告诉他们出路,并加以组织。于是,吕明和我就充当了这样一个小卒……”
1949年11月9日,“两航”员工在香港宣布起义。
[肆]
“开国大典的功臣”
成功营救张澜、罗隆基等知名人士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 周恩来密电吴克坚,全力保护和营救正在上海的宋庆龄、张澜、罗隆基、史良,以防蒋介石痛下杀手。 吴克坚怎么从特务围困中展开营救?他 运用了自己独特的情报方式:争取敌人营垒的重要人物,使其整个系统为我服务。这次营救,吴克坚瞄准了杨虎。
“你杨司令自己也上了老蒋的黑名单!”
杨虎时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表面看不过一个闲职,可作为上海青帮老大,又有个担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的女婿周力行,他在上海很有势力。此时的杨虎与蒋介石矛盾重重,他宠爱的夫人田淑君虽然是军统安插在杨虎身边的钉子,却一心为杨虎前途着想。她与锦江饭店女老板董竹君是密友,而董竹君又是吴克坚的情报人员。通过她俩的关系,吴克坚多次登门拜访,晓以大义,并提醒他“你杨司令自己也上了老蒋的黑名单!”杨虎表示:“我不会让快进棺材的老蒋拉我垫背!”
其时,上海警察局长毛森指示:由担任警备区稽查大队大队长的军统特务聂琮负责抓捕张澜、罗隆基。两人正在虹桥疗养院养病,聂琮迅速带领十多名军统特务包围了疗养院,将要动手之际才想起,自己直接执行毛森命令,没有和警备区打招呼,而这个地区是稽查大队副大队长阎锦文(杨虎的亲信)分管的,聂琮给阎锦文打了一个电话。阎锦文接受杨虎的指示来到医院,对聂琮说:他们两人病情严重,行动不便,只要找个人担保,随传随到,保证万无一失,就这样把聂琮打发走了。5月24日晚10点,阎锦文亲自驾驶大型轿车将张、罗两人送到杨虎家,出来迎接他们的是解放军便衣队
■文丨迭戈 刘玉锋
口述
口述者:吴兆力,吴克坚的儿子
“如果上海再晚几个月解放,你们就要成流浪儿了。”
我是在重庆出生的,后来跟着父亲来到上海,住在常德路恒德里148号。关于隐蔽战线斗争的事,父亲从来不说。比如营救民主党派人士张澜等人的事情,《开国大典》等电影里也有反映,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和父亲那个系统有关。他嘴巴非常紧,不对我们说,要说也是一些互不关联的小故事。
譬如说送情报。有一次他去送情报,坐着小汽车,带了一匹很高级的绸缎,把情报包在最里面。敌人把他的车拦下来,检查他手里的绸缎。他就一层层打开,慢慢吞吞,不慌不忙,敌人烦了,就放他走了。还有甩脱盯梢。父亲说他只要发现身后有特务跟着,就去等有轨电车进站。车来了,先不上,等门要关了,车要动了,他才一个快步跳上去,特务反应不过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扬长而去。当年在上海,斗争是相当残酷的。敌人早就盯上了我父亲。所以父亲老是非常严肃地对我们说,如果上海再晚几个月解放,你们兄妹三人就要成流浪儿了。
记得1946年初,我们刚到上海不久,住在淮海路,跟许广平的寓所不远。有一天,我正在弄堂口玩,周恩来来了,我叫了他一声周伯伯。周恩来是来看许广平的。我回家就告诉父亲,谁知父亲马上带我们搬家。后来我才明白,周恩来的后面一定有特务跟着,我喊他周伯伯,特务肯定会追查。(改摘自《解放日报》)
相关链接
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1915年出生于江苏泰兴(今泰州)。1938年至1949年,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做速记员,以国民党特别党员身份作掩护,在蒋介石身边潜伏长达11年之久,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1949年获中共中央集体通令嘉奖。2010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中共重要的情报系统
潘汉年系统 1939年底,潘汉年组建华南情报局,统一领导原在香港的各系统情报班子,其情报工作的触角深入到了香港社会的各个层面。
吴克坚系统 1946年我党在南京、上海建立的情报组织,由吴克坚负责,助手有何以端、周竹安等。1949年5月中央曾致电此系统称:几年来你们在克坚同志领导下,不避艰险,任劳任怨,坚守岗位,获得敌人各种重要情报,保证了同中央的联络,直接配合了党的政治和军事的斗争胜利,你们的密台工作是有成绩的,特电嘉奖……
王石坚系统 1941年,王石坚被派到西安从事情报工作,建立起以西安为中心、联结北平、沈阳、兰州等地的情报网络。胡宗南身边的熊向晖等就属于此系统。1947年王石坚在西安被捕后叛变,此系统被连根拔起。
【参考资料】
《开国前夜绝密档案》、《文史精华 2·营救张澜、罗隆基脱险记》、《从秘密战线走出来的开国上将李克农》、《英雄岂无名 潜伏十四载》等。
责编:朱晓华
来源:光明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