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妹子”微信公众号 2017-11-05 09:24:11
唯经岁月验证的情书才够得上深情
如何经营幸福的家庭
今天,我们来分享湘妹子周俟松和许地山的婚姻生活
人物档案
周俟松(中)与许地山及子女
周俟松(1901-1995)
教育家,著名作家许地山的夫人。出生于湘潭县黄荆坪辰山一个世代官宦家庭。
邓颖超与周俟松
1986年,邓颖超同同学周俟松在西花厅敘怀往昔。
1916年迁居天津,与邓颖超成为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同学。次年入读北京女高师附中。“五四”运动期间,燕京大学学生代表、后成为燕大教授的许地山给她留下很好的印象。
周俟松与许地山
1929年5月,周俟松与许地山在北京举行婚礼。 随着两人零距离的生活,周俟松渐渐的从当初对许地山的崇拜中走了出来,她越来越感到难以接受许地山不修边幅、随意乱丢东西等粗心男人的缺点。在她试图改变许地山唠叨中,两人便发生了一次次的“战争”。
1933年秋,许地山携夫人赴广州中山大学讲学,之后绕道台湾探亲。这期间两人大吵一场,都不肯妥协。一气之下,周俟松愤愤地说:“我再也没法与你生活在一起!”说罢便负气回北京去了。许地山则远赴印度考察宗教去了。
周俟松与子女
1934年,在印度的许地山反思后给周俟松写了封信,在信中订立了“爱情公约”:
一、夫妇间,凡事互相忍耐;
二、如意见不合,大声谈话以前,各自离开一会儿;
三、各自以诚相待;
四、每日工作完毕,夫妇当互给肉体和精神的愉快;
五、一方不快时,他方当使之忘却;
六、上床前,当互省日间未了之事及明日当做之事。
周俟松与许地山及子女
大半年的分离,周俟松也对婚姻有了一些感悟,她觉得强迫他人非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这是就是霸道,看似是爱,实际上却让对方感到有被“奴役”之嫌。过一段时间,许地山回国到家里,抬头看见墙上高悬着他拟的那份“爱情公约”。
从此,两人都自觉遵守公约,终于营造出了一个和谐的充满温馨和欢乐的家庭。
周俟松看丈夫为了工作、为了抗日,四处奔波,十分辛苦,便省吃俭用买了一辆小轿车亲自学驾驶,每天接送丈夫。许地山有时也忙里偷闲,经常与妻子和孩子一起游戏玩耍。
他晚上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周俟松便时常陪伴着他,为他整理资料,准备夜餐,从而使他更顺利的完成了《道教史》、《印度文学》等著作的创作。许地山对周俟松说:“泰戈尔是我的知音长者,你是我的知音妻子,我是很幸福的,人生得一知音便可以无恨矣,何况我是两个呢?”
周俟松参编《中国现代作家选集—许地山》稿酬存根
周俟松参编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许地山》
当代妇女杂志专访周俟松
1941年,49岁的许地山病逝于香港。周俟松一直活到90多岁。在丈夫身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她默默地做着丈夫未竟的事业,从事教育工作贡献突出,成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的全国先进。退休后,她整理编写了《许地山及其作品》、《许地山年表》、《许地山传略》等书籍,并写下70多篇回忆文章,为新文学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责编:朱晓华
来源:“湘妹子”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