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8-01-23 12:05:15
【南岳衡山拼图】
【石鼓朝霞 聂志翔/摄】
衡湘,《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4509页1103解释:衡山和湘水的并称。具体说来,就是衡阳15310平方公里的大地山河。
东晋罗含《湘中记》(又称《湘中山水记》),多处提到“衡山”“湘水”。我所写的《东晋罗含<湘中记>中的衡岳湘水》,追溯了衡阳文学的发轫,以及“衡岳湘水”这个文化地理学名词的由来。湖南著名画家廖先悟先生应邀前后作画两帧《东晋罗含诗意图》。
现在可知第一个以“衡湘”入诗者,是中唐郎士元《送李敖湖南书记》:“莫信衡湘书不到,年年秋雁过巴东。”我敦请湘潭书法名家黄苏民先生挥毫,拟收入《衡阳诗词三百首》诗书选本。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为柳宗元作《柳子厚墓志铭》:“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这句话十分有名,堪称衡湘金句。
南宋湖湘学派宗师胡宏《与吴元忠书》:“然荆峡单残,衡湘罢敝,岳鄂武陵,群盗之区,八桂五羊,民方喜乱。”
南宋杨万里《送刘子思往衡湘》:“浩斋先生第一孙,秀峰後进第一人。向来著论三分国,唤起阿瞒戮奸魄。有司手持金粟尺,越罗蜀锦遗道侧。洞庭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石廪与祝融。归来定有惊人句,肯寄江西道院翁。”
元代有三位诗人写过“衡湘”。欧阳玄赞“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的傅若金,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归来路过衡阳,作《衡湘驿》诗曰:“烽火连诸郡,旌旗转百蛮。野莺先客至,江雁及春还。吴楚青天迥,潇湘白日闲。登临慰怀抱,况复近乡关。”张昱《题华光梅》:“墨梅之作盛衡湘,始作俑者推华光。”北宋衡州华光和尚,独创墨梅画法,并创岁寒三友图(松、竹、梅)这类题材。黄庭坚、秦少游曾专程拜访,释惠洪、陈与义、刘克庄均有诗赞。今衡阳市石鼓区华光街即以其号命名。又有郑泽《佩忍初来长沙即席奉赠》诗:“衡湘秋气清,识子翩来游。”但我一直没有读到这首全诗,盼知者有以教我。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焚书·卷一·书答》,凡二十七篇,内有《附衡湘答书》二篇,不知这个“衡湘”所指的是什么?
明末清初高珩《衡湘道上》:“山水高深各异方,兼长合是数衡湘。东吴回首无乔岳,妩媚青山似女郎。”衡阳人读了这首诗,是不是感觉异常自豪?
清乾隆年间,湖南常宁县人王万澍,号衡湘野人,撰《衡湘稽古》,仿照朱熹《通鉴纲目》,采录正史有涉湖南者,上自太昊,下迄西周,凡有关衡湘史事者,摭拾无遗。其子王国牧继父志,依原书体例,续成《湖南阳秋》,后被采入《四库全书纲目提要》。2012年,岳麓书社将王氏父子所撰收入“湖湘文库(甲编)”,出版《湖南阳秋》。袁义玺跋曰:“衡湘,古帝王巡狩都会之区也,孕灵毓秀,神圣钟焉,名贤出焉。”
清代彭维新《题溯湘望衡图》:“暖云烘彻衡湘路,水程纪自花石戌。烟中欸乃闻渔歌,波底澄明涵堤树。举头七二青芙蓉,系缆扬舲随处逢。九面分明真面目,太胜山中扶短筇。”
齐白石大师与衡岳湘水的渊源极深,曾见其画上题诗《补题借山图》:“闻道衡湘似奕棋,山光惨淡鸟鸟啼。庭闱此日知何处,肠断题诗老画师。”
抗战期间,长沙临大文学院暂居南岳衡山,国学大师吴宓自哈佛大学学成归国,在外文系讲授《西洋文学史》。《吴宓日记》中有《流转》一诗:“衡湘雾雨无干土,滇越硫氛多瘴侵。戮力神州千万辈,名心已尽道心痴。”
1992年初秋,我调离青海柴达木油田,与凌须斌、张海平、李如明、徐继成等友人告别,口占《敦煌答众兄弟》一首:“家在衡云湘水间,翩翩一骑出阳关。高原岁月未虚度,瀚海青春不枉然。聚宝盆中沥肝胆,尕斯湖畔写诗篇。胡笳一曲敦煌远,折柳今宵须尽欢。”
此外,尚有几则事例可纪,可助读者谈资。
民国十二年(1923年),毛主席恩师、衡山人符定一创建湖南私立衡湘中学并任校长,这就是现今的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
1988年10月1日,衡阳市区107国道衡湘大桥正式通车,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可见此桥的交通意义和战略地位。
2007年9月23日,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罗玉成教授,在校内学术报告厅宣告成立衡湘文化研究所。该所旨在研究衡阳地域文化,重点是研究衡阳当代文化(文学)人士的成就。如对李升平、甘建华、郭林春、蒋勋功等的研究,召开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同时还对两个市政项目进行了文化论证。我有幸被聘为首批特约研究员,2017年元旦与内子王锦芳同被聘为研究员。
2015年春,我在衡阳尔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湖南衡岳湘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敦请世界华文诗坛泰斗、著名书法家洛夫先生题写“衡岳湘水”四字,编辑、出品“衡岳湘水丛书”(包括《名家笔下的衡阳》《唯有南岳独如飞》《衡阳是个好地方》《石鼓书院锦绣华》《爷爷在父亲心中》《茅洞桥记》《湘西草堂》等)。是年10月,由于我对“衡岳湘水”这个地理名词的深化与推广,加上之前独创的“西部之西”地理名词,业已成为国际上对青海高原西部地区的统称,并在笔下构建了一幅崭新的中国西部文学版图,因而被全国成立最早(1912年)、已逾百龄的学术团体中国地理学会(GSC)招为会员,成为目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唯一的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2016年10月,知名文学评论家、衡阳师院文学院院长任东华(任美衡)教授,在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衡岳作家群研究》(上、下册)。这是关于衡岳湘水本土作家文学评论的开山之作,也是文学湘军视域中“衡岳作家群”研究的扛鼎之作。《湖南日报》《衡阳日报》及新浪、光明网、华声在线、新湖南客户端,相继发表了我的书评《衡岳湘水文学的继往开来》。
2018年1月19日,“翰墨醇香•六十年代”全国书法名家学术邀请展在衡阳开幕,展出61位书法名家122件作品(每人两幅,其中一幅写衡阳),堪称“当代书坛中坚的学术巡阅”。按照年齿排序,第一位是中央美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彦湖。他在《创作手记》中谈到:“往日读《古诗源》,读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的诗句,就非常喜欢,同时对衡山与湘水也产生了莫名向往。2004年秋,借来长沙举办‘文字江山’个展之机,游历了衡阳、湘潭,对诗句有了更切身的体验……我所向往的其实就是这个。”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