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湘西人的《无问西东》

  “你好大湘西”微信公众号   2018-01-22 11:44:25

△无问西东,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最近,电影《无问西东》热映,好评如潮,讲述了西南联大时期的故事,立德立言,舍我其身的青春感怀。有一位吉首的朋友说:“这两天我脑海里总是浮现电影里的场景和台词,我也在问我自己,该如何追寻自己的真心和初心。”

在《不问西东》电影的结尾,字幕一一道来的西南联大老师,成为影片最大彩蛋:朱自清、吴晗、钱穆、陈寅恪、沈从文……

沈从文,这个湘西人,正是现场见证者。

当你感叹在电影《无问西东》中看到了真正的“芳华”时,我觉得我们可以仔细聊聊,包括沈从文在内的,那些年,湘西人的《无问西东》了……

沈从文 | 自由

那个时代里,沈从文就在西南联大。

他就是民国文学大师,湘西凤凰县人。

他在西南联大见证了乱世的奔波,

他在苦难的拉锯战中用沉默对抗粗暴,

他曾说“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他就是沈从文,一个土生土长的湘西人。

沈从文性温和在联大出了名。

一次跑空袭警报时,刘文典路遇沈从文,面露不悦:“你跑什么?我跑,若我炸死了,没人能讲《庄子》。”

沈从文倒也不跟他理论,一言不发,扭过头,一走了之。

难怪学生汪曾祺曾评价,说沈先生有“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这话不假。

1980年代,沈从文出国访问,研究联大的外国汉学家问他:“抗战条件那么苦,为何西南联大八年培养的人才,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人才的总和?”沈从文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黄永玉 | 深情

黄永玉出生于湘西凤凰,著名画家,

他与妻子张梅溪的传奇爱情,感动世人,

年轻时,他一腔湘西人的真情和深情,苦苦追求,

以一颗湘西人的真心,终于打动了将军的女儿张梅溪,

生逢乱世,相濡以沫,一生颠沛,历经波折,

后来,在“牛棚”中他偷偷地写下长诗《老婆呀,不要哭》,来安慰妻子。

在诗中,他大胆对她说“一百年不变”。

1970年,黄永玉给夫人张梅溪又写了一首情诗。

诗中说:“我们相爱已经10万年。”

他一本正经地对夫人说:“不是说人生百年结为一世夫妻吗?10万年也就是千世夫妻吧!”后来又在一幅画上题诗:“嫁与老夫只一好,凡有好画留下来。他年翻开箱底看,取为儿孙剪新鞋。打油诗一首,梅溪老伴一笑。”

石邦藩 | 敢勇

石邦藩,苗族,湘西乾州人,一位敢勇的抗日英雄。

少年时,在乾城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后考入保定航空学校,

日军侵华,在民族危亡关头,石邦藩奉命率领中央航空第二队“容克”四七式驱逐机7架调防南京,旋即集中杭州。

发生在杭州湾上空的空战,是中国空军第一次参加保卫祖国神圣领空的战斗,

在这次战斗中,抗日英雄湘西苗族飞行员石邦藩首创了击落日机的辉煌记录!

杭州湾空战震惊中外,这是中国空军第一次参加祖国神圣领空的战斗,首创击落日机的记录,石邦藩则为中国第一个击落入侵日机的飞行员。此战中国空军战机损失6架(一架失事)5死1伤;日本空军战机损失4架,4死1伤。

石邦藩的座机中弹68发,石因左臂伤势过重无法保全,而被齐肘锯掉。

伤势痊愈出院后,国民党当局蒋介石亲自召见,并加以奖励。

当时,石邦藩被人们称为“断臂将军”。

尔后,上海民众为赞扬石邦藩保卫祖国之功绩,一家烟草公司特以优质烟叶精制“邦藩牌”香烟,“邦藩牌”香烟一时风行全上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

陈寅恪、陈衡恪 | 初心

△ 陈氏兄弟留影(左至右:陈隆恪、陈寅恪、陈衡恪)

陈寅恪是民国时期国学大师,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

他能用13种文字阅读,学问之博大精深,被傅斯年誉为“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陈寅恪教历史,上课第一天就说,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

近人讲过的,我不讲;

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

我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的课,旁征博引,指点中西,内容涉及历史、宗教、语言等多方面,能完全听懂他的课的学生凤毛麟角,但却吸引了冯友兰、吴宓等教授去旁听。

著名学者许渊冲说:“哈佛大学也找不到陈寅恪这样的‘四不讲’教授。”

陈寅恪秉持学术初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把初心二字看得极重。

极重初心,尊崇学术独立,精神自由,素以照本宣科为耻。

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史学成就,创建了一系列奠基性著作。

陈寅恪的哥哥陈衡恪,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厅道台衙署,

陈衡恪是陈三立长子,是中国近代画坛大师,

民国初年便扬名京城海内外,并且有着传奇的人生。

他以篆刻、书法、诗文见长,是一个有忠孝礼义和温顺的人,

他也秉持初心,没有豪言壮语,从不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低声低调,

他用自己的智慧与才能绘好自己的画,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

其实,还有很多湘西人…… | 盛放

当总理做慈善

“湖南神童”熊希龄的传奇人生

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因晚年学佛,又有佛号妙通。湖南省凤凰县镇竿镇(今沱江镇)人。中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北洋政府总理,民国总理,教育家,慈善家。熊幼时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并能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少年时就初露锋芒。被誉为湖南“神童”。清光绪年间先中举人,继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受梁启超、唐才常的影响,主张维新立宪。熊希龄,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这位风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做统帅写名著

“湘西王”陈渠珍的柔情世界

陈渠珍,号玉鍪,1882年9月22日生于湘西凤凰。一位亦正亦邪、横跨三个朝代的江湖匪王,一位经历汉藏传奇婚恋,写出《艽野尘梦》这种痛彻心扉爱情的传奇官人,一位九十多年前就已徒步穿越青藏高原的奇人。原来在家族中的名字叫陈开琼,7岁入私塾读书,后在本县学馆芷江明山书院就学,16岁入沅水校经堂读书。其心高气傲,抱负不凡,便改名“渠珍”以喻珍宝空遗沟渠,因古书上有“古者有鍪(武士头盔)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故又自号“玉鍪”。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并加入同盟会。年仅24岁的陈渠珍分配在新军第四十九标任队官,在协统钟颖辖下驻军四川百丈邑,后入西藏抗击法国侵略。回到湘西后,陈渠珍逐渐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统领了湘西境内武装,人称“湘西王”的陈渠珍了。三朝元老陈渠珍的传奇一生,如同链条一样将晚清至新中国的若干历史事件与人物都能连接起来。其著作《艽野尘梦》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学名著。

是将军是画家

“画马四杰”张一尊竟还是少将副司令

张一尊,字也军,学名耀定,土家族,乾城县太平乡司马溪人。1922年从沅陵联中毕业后到长沙考入武卫军事学兵营。后从军,任过连长、营长、少校副官、中校主任、上校科长。1934年,国民党第四路军改编,被列为编外上校附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被湖南省政府派往乾城任保安暂编团团长,后又兼沅陵防空少将副司令。同时,专注于画画,以画马和画山水著名,在上海、南京、杭州、重庆、贵阳、桂林、长沙、衡阳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有作品参加全国历届美展。虽未进过美术专门学校,但潜心研究古法,融精髓于一炉,推陈出新,不落前人棠臼。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他画马时只用腹稿,常先画马尾,再画马身,后画马头,巧用笔墨,顷刻成画,神形兼备,寓神于形,栩栩如生。代表作有《三骏图》、《八骏图》、《万马奔腾》等,被誉为中国画马“四杰”之一,有“北徐(徐悲鸿)南张”美誉。

为你骄傲,湘西人!

为你自豪,湘西人!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责编:朱晓华

来源:“你好大湘西”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