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物 2018-02-17 20:05:35
每到年底,伴随春运大潮一同高起的,就是各种关于“回家”的抱怨。年年如此,我们抱怨回家,却又想要回家。
其实家,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我们极力想要挣脱它的束缚,向往外面的世界,想要出去闯荡;可是自出门那一刻起,家就是一个永恒的念想,一生都在逃离,一生都想要回去。
家,是我们一直都在逃离的地方
想起小时候,我常被妈妈骂“不着家”,只要一有机会就跑去外面玩。跟家里比,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有同龄的小伙伴,各式各样的植物昆虫、新游戏、新事物,每时每刻都吸引着我。
而家里只有一个人的无聊,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以及被约束着写作业......所以小时候就想:赶紧长大吧,长大后就可以自在的出去浪,就可以自由的生活啦。
米格出生在鞋匠世家,他们家是整个镇上,唯一讨厌音乐的家族。但是他却自幼喜欢音乐,一点都不想同父辈那样成为一个普通的“做鞋的”。于是他一有机会就跑出家,去广场上听流浪歌手唱歌,自己一个人偷偷躲在阁楼上,拿着自制的吉他自弹自唱,极力的想要摆脱家族的束缚。
最后还是被家人发现了,愤怒的祖母一把摔掉他的吉他,米格目光炯炯,含泪喊出:“梦想是比家人更重要的事情!”然后就头也不回的跑掉了。
所以,不管我们多么贪恋家的温暖,多么享受家的安逸,还是会在特定的时刻,订好一张车票。家,是一个我们一直在逃离的地方。
离开的每一步,都是回家的路
一边在逃离,一边想回去。
我们向往外面的世界,但同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从离开家,就开始了“回家”。
不久前看到一条新闻,一个民工大叔在售票大厅排队购买回家的火车票,工作人员告诉大叔,票都卖完了,连站票都没有了。已经来火车站6趟,排队十几个小时都没抢到票的大叔,急得当场下跪大哭。
今年春节,我的一个发小回国。他先要坐十几小时大巴到尼日利亚机场,然后飞行10个小时到卡塔尔转机,那里才有回中国的航班。再飞行7个多小时后才降落北京,简单吃碗泡面,又坐上飞往西安的班机。下了飞机,还要坐2小时的大巴才从咸阳机场抵达西安市里回到家。
林清玄说,二十岁之前过春节,想的是“去日苦短,来日方长”;二十岁后过春节,愁的是“来日方短,去日苦多”。
家,是我们最大的备胎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问大家过年回不回家。有个读者的留言说:本来不打算回家的,留在北京和朋友们一起过年。但临近春节,朋友们一个个都回家了,整个城市一下子变得好空。心里也觉得空落落的,于是,我也就决定回家了。
总以为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总觉得脱离父母的控制可以过得更开心,但是等所有朋友都离开了,我们就逃也想要逃回家里去了。
想到一个小故事,汉代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每次他犯错,母亲总是严厉地教导他,甚至还会拿棍子打他。即使长大成人后,只要犯错,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伯愈有了过错,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竟跪在地上放声大哭。母亲很惊讶,问他:“以前也曾打过你,没有见到你哭,今天却哭起来了,莫非你有什么委屈吗?”韩伯愈回答说:“以前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但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已经很老了,身体越来越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所以,不要总是把家当做你最大的备胎,世界这么大,常回家看看,不要等你浪够了,却再也没有人等你回家了。
责编:李莉芹
来源:极物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