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烈士谱丨革命伉俪陈觉、赵云霄:两封不朽遗书感天地

  红网   2018-04-18 09:47:41

红网记者 曹缇 通讯员 彭丽娜 株洲报道

“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死了,但是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希望你长大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一个展柜中,并排陈列着两封烈士的遗书。它们的主人是一对年轻伉俪,即著名的革命烈士陈觉与赵云霄。

4月10日,记者走进醴陵烈士陵园,工作人员杨云志拿出了两封遗书复印件给记者,一封是丈夫写给妻子的遗书,一封是这位妻子写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遗嘱。如今,近百年过去了,英雄虽已逝去,但精神永存人间。

年轻伉俪相约为革命奉献一生

革命伉俪陈觉、赵云霄。

陈觉,原名陈炳祥,1903年出生在湖南省醴陵泗汾镇一个富裕家庭。其父亲陈景环,虽是泗汾首富,但为人正直,家风很好,家训甚严。从陈觉孩提懂事起,其父亲就一直谆谆告诚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923年秋,陈觉在醴陵县立中学读书时,与蔡申熙、左权、陈恭、宋时轮、王亚文、肖石朋等30余名进步学生,组织了“社会问题研究社”。

1904年冬,陈觉在孙小山等人介绍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春,中共醴陵特支决定将部分团员转党,陈觉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他受党组织选派,去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留学。

赵云霄,原名赵凤培,1906年生,河北阜平人。1924年,考入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受党委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陈觉与赵云霄由相识到相知,共同的理想使其迈着同样的步伐向着共同目标前进,最终结为革命伉俪。在简朴的婚礼上,他们宣誓以革命事业为共同的奋斗目标,相约为革命奉献一生。

革命烈士留下两封不朽遗书

陈觉、赵云霄的不朽遗书保存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1927年9月,正当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时,陈觉与赵云霄学成回国。俩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出生入死,一起在东北、湖南先后从事革命活动组织游击队,建立小型兵工厂,发动醴陵年关暴动,带领农民开展武装斗争。

1928年春,陈觉出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与此同时,赵云霄被调回长沙在湖南省委机关工作,参加组建中共湘南特委。

就在俩人为了革命而分离奔波的过程中,已怀有身孕的赵云霄于当年9月因中共湖南省委遭破坏而被捕;陈觉于10月在主持中共湘西特委工作期间,在常德被捕。

被捕后的赵云霄与陈觉均被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威逼利诱,两人都大义凛然,不为所动。陈觉还痛斥了利用乡情前来劝降的一个法官。不久,敌人匆匆将俩人判处死刑。

10月14日,陈觉未能见到自己的孩子,英勇就义,年仅25岁。陈觉在就义前4天,给妻子留下了一封生离死别的信。绝笔中饱含着革命志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和对妻子的一往深情,以及对父母无限的感激和思念。

赵云霄因怀有身孕,刑期推迟5个月。3月26日,赵云霄为孩子喂完最后一次奶,在长沙从容赴死,年仅23岁。赵云霄在就义前两天,给女儿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展现了一颗搏动着的滴血的心所饱含着的强烈的献身精神和伟大的母爱。

英雄已逝 战魂永存

在醴陵烈士陵园,陈觉和赵云霄的铜像傲然挺立。

在醴陵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大厅内,展示着陈觉和赵云霄的革命事迹,在纪念馆附近,他们的铜像傲然挺立,目视前方。杨云志在醴陵革命烈士陵园工作已有七年时间,将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都铭记于心,在他看来,“遗书中看不到两个将死之人的恐惧,感受到的只是共产党人面对死亡的从容和满腔真情的流露。”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烈士纪念工作,全国各地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的氛围也越来越浓,杨云志说:“在陵园工作数年,我感受到市民缅怀革命先烈的情感越来越深厚,每天都有无数人前来陵园拜祭英烈,特别是清明节前后,陵园的人流量达到两万多人次。”

英雄已逝魂还在,巍巍青山缅忠灵。陈觉和赵云霄临危不惧、舍身取义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千百万革命者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青春和力量。

责编:朱晓华

来源:红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