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设计 2018-05-03 00:05:48
2009年开工至今,长沙地铁的快速建设为绿色交通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4年开通的长沙地铁1号线贯穿南北,2号线贯穿东西,并与1号线十字交叉于五一广场站,开启了省会地铁的「换乘时代」。
同时,共享单车又引爆绿色交通回归,倒逼慢行系统完善,所谓慢行系统,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因此,长沙需要促进慢行与公交、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
在此背景下,要实现「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需要通过完善慢行设施、增加慢行空间、提升慢行品质来实现。
既是打造「可行走城市」,引导绿色出行,首先要做的,就是梳理在慢行出行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01 | 慢行通道不连续
部分路段自行车道、步行道空间狭窄或缺失;部分慢行空间被侵占,迫使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混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2 | 慢行节点缺失
缺少慢行过街设施,行人过街难;缺少独立慢行系统,快慢交通矛盾突出。
03 | 慢行设施不完善
慢行通道铺装破损,影响慢行出行;标识系统被忽视,无障碍设施流于形式,设置不足。
04 | 慢行环境较差
慢行环境条件不一,部分道路慢行环境较差,缺乏休息场所,没有考虑座椅、绿化小品、环境设施等人性化设计。
为此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HD)为主导编制了湖南省的《慢行导则标准》,指导规划建设实施:
为推动湖南省城市(县城)绿色交通发展、保障慢行交通的出行需求,改善慢行交通设施,提升慢行出行品质,湖南省出台了多个文件,编制了多个慢行规划,但缺乏从规划设计到全面实践的指导性文件,多个规划设计间不统一,落地性较差。
受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HD规划院交通市政所承担了《湖南省城市(县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及建设标准》(简称《导则标准》)的编制工作,目的是响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以人为本的绿色出行方式。
该《导则标准》指出,各城市应根据实际道路情况逐步恢复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而自行车道断面形式主要有机非分离、机非共板、人非共板等形式。
第一种是「机非分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采用绿化带/设施带隔离,保障机动车快速通行和非机动车安全性,像这样的道路有芙蓉南路等。
第二种是「机非共板」
主要是通过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加设高护栏,在地面喷涂白色的自行车形状标识,并在路边设置标志牌,给自行车明确的路权。
第三种是「人非共板」
即当主道路路面车流量较大,无法再增设非机动车道,而旁边的人行道又较宽(超过4.5米),则将自行车道建到人行道上,像这样的道路有营盘路烈士公园南门路段、韶山路与八一路交会处、新韶路省政府北门路段、杉木冲路等。
另外,在交叉口应将自行车与行人的交通组织方式进行统一考虑;同时,应提高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设施水平和环境品质,引导湖南省城市交通向绿色交通方向发展。
该《导则标准》的出台,对于引导慢行系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导则标准》具有全面性、广泛性、特色性、可指导性几大特点,针对建设阶段提出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设计指引等内容在全国具有首创性。《导则标准》的编制出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HD的专业结构,将HD的科研技术水平又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
在其指引下,长沙将编织一张总里程90.8公里、便捷通达的自行车专用道网。
有趣的是,这些车道可能将被铺上「彩色地毯」,同时加设隔离方式,以明确路权,给骑行者营造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打造成「可行走」示范城市。
文| 何莎 & 安桐(HD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
责编:王铭俊
来源:湖南设计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