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8-06-30 12:01:54
登高自卑终达巅:邓中夏岳麓诗抄
作者丨张泽麟
在中国共产党97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中,湖南大学及其前身湖南高师、工专、法专、商专的一大批杰出校友,从麓山脚下的千年庭院走出,积极投身革命,始终走在前列,担当天下,向死而生,他们是党的革命征程中壮丽的篇章,是千年学府历史中永远的丰碑!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已经成为湖大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
邓中夏(1894-1933),谱名隆渤,字仲澥,湖南宜章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1915年考入湖南大学前身之一的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文史专修科,1917年6月毕业。随后考入北京大学国学门。在李大钊的引导下,他开始研究马列主义,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成为五四运动中著名的学生领袖。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1925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宣传部长。1927年6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广东省委代书记。1928年5月赴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0年7月回国,被任命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据地,后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1932年到上海,任全国赤色互济会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是中共第二届、第五届中央委员,第三届、第六届中央候补委员。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9月21日在南京就义。
邓中夏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作为从湖南高师文史专修科和北京大学国学门毕业的高材生,文学特别是诗词创作,是他生命中不能忽视的亮色。在邓中夏的存世诗作中,以描绘岳麓山的数量最多。他在诗中以岳麓山为奋斗征程的起点,既表达了自己勇往直前、“创造乾坤”的豪情,又激励学友披荆斩棘、“登高”“达巅”。在他的诗中,岳麓山已经成为象征革命意向的精神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和邓中夏、蔡和森等先辈从湖南高师毕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回顾邓中夏在麓山脚下求学的历史,重读烈士诗作,缅怀这位杰出校友的崇高风范。
求学岳麓
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于1907年,原名湖南官立优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湖南都督谭延闿“拟就岳麓创办湖南大学”,“当时所计划者,规模扩大,开办经费拟定为八十万元。适二次革命军兴,戎马仓皇,各种款项悉行移作军饷,创设大学之计划,遂无形停止”。于是“改迁优级师范学堂于岳麓,易名为高等师范学校”。
1915年,湖南高师设立文史专修科,培养文史专才。高师教授杨昌济认为,这是湖南“学界进步之征兆”,鼓励有志青年报考。当时正在一师求学的毛泽东在给其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适得高等师范信,下期设招文史两科,皆为矫近时学绝道丧之弊。其制大要与书院相似,重自习,不数上讲堂,真研古好处也。”
高师文史专修科的招生信息传到郴州,正在郴郡六城联立中学读书的邓中夏也决心报考,他借了哥哥邓隆泮的中学毕业证书,由宜章县出具证明,改名为邓康,经学校保送,与叔叔邓典训及同学张楚等9人一同报考。他与邓典训、张楚被录取,他与张楚分在文科乙班,邓典训分在博物科。文科乙班同学还有蔡和森、朱芳圃、蔡人龙、周方、熊光楚、王光霞、吴日三等人。
(1917年的邓中夏)
邓中夏的父亲邓典谟(1874-1946),1897年曾考入岳麓书院,师从大儒王先谦,与杨昌济、杨毓麟等人同学。1902年,中光绪壬寅科乡试举人,与谭延闿同榜。历任湖南省议会议员、衡山县知事、北洋政府国务院铨叙局主事、秘书厅主事,国民政府行政院一等书记官。一家两代,与千年学府结下深厚渊源。
(邓典谟乡试硃卷)
高师文史专修科汇聚了杨昌济、徐特立、黄兆枚、吴獬、刘人熙、刘宗向、朱剑凡、杨树达、易培基等一大批名师,正如毛主席所说:“教习闻皆一时名宿”。名山胜景,师友济济,邓中夏一面努力学习国故,一面努力寻求新知。他的成绩在班上很好,尤其是国文。他的作文《拟柳子厚零陵郡复乳穴记》《拟马文潇戒兄子书》《拟苏东坡游赤壁赋》等,深得国文教师吴獬赏识,被作为范文在校内张榜公示。课馀,他常邀约同学或饮酒赋诗,探讨国家大事,或登高揽胜,描绘无限风光。后来成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的朱芳圃曾回忆:“和森沉默寡言,终日伏案用功,中夏性情豪爽,喜交游,好谈论,温和中带刚毅之气。由于大家课馀饭后常结伴出游,接触多,所以很快便成为亲密的学友。”他还与蔡和森等人常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到天马山下杨昌济的寓所请益,并结识了毛泽东、张昆弟等人,由于共同的志向,很快成为挚友。
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长沙船山学社公开举办反袁演讲会,邀请名流莅会演讲,邓中夏与蔡和森、毛泽东等常结伴到小吴门赴会听讲。1916年6月,他撰写《讨袁世凯檄》投寄长沙《大公报》,因报社慑于时任湘督、袁氏爪牙汤芗铭的淫威,不敢发表。
1917年6月30日,邓中夏、蔡和森等142名文史专修科学生从高师学成毕业,开启新的人生征程。
(邓中夏手迹)
麓山诗抄
《岳麓山观雪》
(1915年冬)
瑞雪霏霏四海扬,亿兆苍生庆丰穰。
爱晚亭旁枫树白,云麓宫外梅花芳。
滚滚洞庭翻冰浪,巍巍衡山换素妆。
可怜奸贼改洪宪,日出霜消转瞬忙。
(编者按:“洪宪”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时的年号。)
(1916年时的爱晚亭)
《夜游岳麓山》
(1916年秋)
麓山高处隐天光,待月何人踏夜凉。
灯火万家迷故国,江流一线认危樯。
青燐应有血成碧,白骨终当土化黄。
载酒过从思沃酹,满天风战一林霜。
《登麓高待月》
(1916年10月18日)
山椒零露泫珠光,结伴登临两袖凉。
出谷梵钟警落木,隔江星火照连樯。
高垣晻暖生虚白,野径依稀认抱黄。
省识青灯书味好,满庭何必月冬霜。
《九日登岳麓山,次蠡屋九日柬白云上人原韵》
(1916年11月4日)
徒倚山亭万里秋,漫同王粲赋登楼。
风高衡岳迴寒雁,日落长沙杳去舟。
大地红羊悲旧劫,荒落黄叶帐重游。
偷闲醉把茱萸看,且学卢家号莫愁。
七律
(1917年)
人是伤心愈感秋,况经终日在高楼。
眼中有泪悲铜狄,堂上无波覆芥舟。
风月抬寻歌士女,雨云翻覆忆交游。
坐看世事成今昔,徒倚危栏动容愁。
雅集索赋
(1917年)
麓山雅集兴何如,况复秋生感慨俱。
星带草堂桐影瘦,江流盘岭雁声疏。
范滂明志曾持辔,温峤求名愧绝裾。
相见时难休错过,清词丽句尽情摅。
怀学兄张楚
(1920年)
昔年同学岳麓山,今日分离隔海关。
忽往天涯与地角,或走东北或西南。
丈夫意气尚坚决,创造乾坤有何难。
登高自卑终达巅,毋急毋荒毋盘桓。
神州茫茫多荆棘,仍须消灭极加餐。
(1920年1月1日,毛泽东<左四>、邓中夏<左五>、罗章龙<左六>等人在北京合影)
赠张楚诗四首
(1920年)
一
长沙分袂行匆匆,劳燕分飞各西东。
何日登楼话旧雨,几时促膝挹春风。
(1920年夏,李大钊<右三>、邓中夏<左二>等人在北京合影)
二
湘江离别忽三载,胡马嘶啾怀故人。
岳麓峰上风月好,一览众星拥北辰。
三
金台作客三春秋,回忆章江怀旧游。
弹指艮岩唱和处,数曲清泉韵悠悠。
四
忆昔麓山共琢磨,阳春白雪相如歌。
高山流水知音少,不见钟期叹奈何。
(1924年5月,邓中夏<前排左一>、向警予<前排右一>、毛泽东<三排左二>、恽代英<三排左八>等人在上海合影)
过洞庭
(1921年10月)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
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
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
禽猕歼除之,我行适我素。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
秋水含落晖,彩霞如赤炷。
问将为何世,共产均贫富。
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素。
(毛泽东主席签发给邓中夏家属的《光荣纪念证》)
(作者系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