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为学费卖冰棒,赚了二十块

  潇湘晨报   2018-07-22 07:20:58

▲儿时常见的白糖冰棒。

1961年夏天,我11岁,马上进入小学五年级。一放暑假,妈妈就为我秋季开学的6元学费发愁。妈妈想让我去卖冰棒,指点我请邻居王大爷做个冰棒箱。

王大爷、王大妈俩老人在家,独生子读高中时当兵入伍,平时缺人做家务,大妈常喊我给她家到自来水供应站担水,两家关系不错。王大爷是个好木匠,附近好多人家找他打家具。我知道请人做木工是要付工钱的,但我又没有钱,我去王大爷家里,有点说不出口。默默地坐在那里看他做木工。王大爷看我有心事的样子,就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才把想法告诉他。王大爷讲:“自己赚学费是好事,我支持你,你回去找几块木板子来,我帮你做一个。”

我回到家,撬了几块木板送过来,一个星期后,王大爷就把箱子做好了。箱子大约50公分高、20多公分宽,四公分宽黑色帆布背带,可放120支冰棒容量,装满约有20多斤重。那时塑料布难找,跟妈妈要了几件不能穿了的旧棉衣裤,裁剪下来做冰棒箱的隔热层,冰棒箱就算做好啦。

哭脸:遇大雨,冰棒卖不出去,化成了水

母亲给了四块钱做本钱,一清早,我背着冰棒箱来到五一路老火车站附近的服务大楼,服务大楼里有冰厂,可以批发冰棒。50支起批,白糖冰棒每100支2.4元,零售每支3分,能赚6厘钱。绿豆冰棒每100支4.4元,零售每支5分,每支也是赚6厘钱,100支能赚6角钱。第一天,因为第一次去,不敢多进,只批了50支白糖冰棒,不到两个多小时就卖完了,又去进了50支绿豆的,到傍晚也卖完了,第一天共卖了100支冰棒赚了6角钱。心情高兴,回家路上一直哼着小曲,心想这样下来,十天就能赚到学费,后面还能发点小财。

意外的是,到了第三天,早上还阳光灿烂,天气炎热。到了中午,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气温一下子凉爽了许多。一凉快人们都不买冰棒了,我虽然大声叫卖,但也不见有人来买,眼见白糖冰棒慢慢变软,就开始降价至2分钱一根,也只卖出了几根。自己感觉肩上的箱子越来越重,最后剩下的二十多根只好赶紧回家用搪瓷口杯盛着,看着冰棒渐渐变成白糖水,将包冰纸一张张从口杯清出。想着辛苦一天还亏了钱,我的泪水忍不住地往下流,一个人躲到楼上哭了起来。母亲听到哭声,上楼来安慰我,拍着我的肩膀说:“满伢子,莫哭哒!男孩子要坚强,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在妈妈的怀里我渐渐平静下来,擦干眼泪,鼓劲继续卖冰棒。

成就:赚了学费,买了文具,还送了礼物

第二天清晨,吃过一碗开水泡饭后,我又信心满满地背着冰棒箱出发了。整个夏天,在长沙银星电影院、轮渡码头、新华书店、湖南大剧院……处处都留下了我背着冰棒箱叫卖的身影。暑假结束,一统计我卖冰棒共赚了20多块钱。这样不仅学费有了,我还到五一文给自己买了一支钢笔、一个文具盒,给母亲买了双尼龙袜,给邻居王大爷买了两包上海飞马牌香烟,余钱交给了母亲。母亲穿着新尼龙袜给邻居看:“我儿子帮我买的,他暑假卖冰棒赚了钱,给我买的。”脸上露出微笑,她那时的幸福感一直留在我记忆之中。

改革开放后,我的日子越来越好,搬了好几次家,住房也越来越大,每次搬家都舍不得丢掉曾经同甘共苦的冰棒箱,它是我后来学习、工作的精神财富。每次看到它就想起,在炎炎夏日里奔走在长沙街头,吆喝“卖冰棒啵”的少年。

文/邓志明


责编:田甜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