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 资江变形记:母亲河在城市转型中的华丽篇章

  湖南设计   2018-07-21 00:08:20


历史沧桑,回眸资江

一湾资水,一座矿山,孕育了冷水江这座享誉全球的「世界锑都」。资江穿城而过,见证了冷水江市的发展与变迁。

在矿业发达和漕运往来的历史时期,资江作为湘中地区的重要水路,一度成为冷水江的繁荣富庶之地。

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和产业转型升级,以生产与运输为主的滨水岸线逐步走向萧条……

高瞻远瞩,畅想资江

新时期,城市建设由外延式扩张发展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变。

冷水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必须放弃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寻找其他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增长点,母亲河无疑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承载空间。

▲城市整体空间构建示意图

规划从全域视角,立足资江,向全市「一江五溪十座山」的生态核心空间进行战略拓展。通过空间和功能的整合,形成「一江两岸,东城西景、南工北市,全域公园」的整体空间格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市区、园区、景区「三区共生」的美好蓝图。

励精图治,描绘资江

秉承「举生态旗、走资江路、打发展牌」的战略思路,提出「绿色资江,生态画廊」的发展目标。以生态休闲、健康养生为主导,以梅山文化、工业文化体验为特色,建设集旅游度假、休闲养生、民俗风情和生态产业于一体的生态活力走廊,实现「城市建在公园里」的美好愿景。

▲冷水江公园城市全景蓝图

1 绿色资江

贯穿海绵城市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安全体系,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和自净能力,修复江岸的生态功能。

同时,打通多条通江绿廊,构建「一江五溪十座山」的全域生态格局,彰显城市生态魅力。

▲全域生态格局示意图

2 活力资江

复合多元城市功能,构建公共生活走廊。引入商业购物、度假休闲、商务办公、康体娱乐、文创博览、高端地产等相关产业,衍生新的发展领域,形成具有生机活力的滨水经济带。

▲岸线功能分段图

同时,因地制宜将其进行主题功能分段,布局相应的公共空间,为多元城市活动提供载体。策划文化节庆活动,如锑都音乐会、水幕电影节、马拉松比赛、资江骑行节、梅山文化论坛、傩戏巡演等,集聚人气与活力,使之成为面向未来的城市公共生活走廊。

3 魅力资江

一方面,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环境。

将民俗符号和地域元素植入公共艺术当中。印象冷江段设置锑矿创意小品、景观烟囱,老城记忆段设置傩面相框、梅山石像和记忆之门等景观小品,凸显工业文明和梅山文化的人文内涵。

▲景观效果图

另一方面,配置宜人美观的植物景观。

采用疏朗通透的植物配置,在场地内形成大乔、小乔、灌木、草本花卉、水生植物的多层次立体植物群落。消落带内以湿生植物为主,陡峭的水岸石壁悬葛垂萝形成令人神往的绿幕景观,高架桥下以多彩的植物景观将消极空间转化为趣味性的绿化空间。

▲景观效果图

4 畅通资江

因地制宜梳理交通,实现岸线便捷可达。

沿东西两岸,构建连续、通畅的资江快道,便捷联系各城市组团。

在地形较为陡峭的地段,利用水岸高架桥、半路半桥、左右车道立体分层、车道与慢行道立体分层等形式灵活处理高差 。

▲道路组织的高差处理方法示意图

▲资江快道规划(左),慢道规划(右)

全线贯通的滨江慢道提供康体健身路线,带来丰富的慢行体验。

打通腹地与滨江的便捷联系,提高资江生态走廊的可达性和开放性。

▲桥下慢行空间效果图

▲桥下慢行空间效果图

5 人文资江

营造文化场景,形成魅力文化线路。

紧扣梅山文化和工业文明这两大主题,融入旧城记忆和传统民俗的元素,营造怀旧渡口、梅山石像、傩面相框、loft创意工坊、仓库花园等文化场所。

策划文化事件,打响城市文化品牌。

通过官网、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宣传资江作为冷水江历史画卷和文化熔炉的独特人文魅力。举办活动打响文化品牌,如锑都音乐会、水幕电影节、梅山文化论坛、傩戏巡演等,在彰显人文特色的同时,激励相关产业发展。

▲锑都音乐节

▲梅山文化论坛

实践笃行,建设资江

为保障资江生态走廊的顺利建设实施,制定近期行动纲领。当务之急的四大重点任务是:

1、生态复建以夯实发展基础

2、拉通道路保证滨江地带的开放性

3、美化环境提高吸引力

4、落实配套保障运行

这是当务之急的四大重点,由此列出相关的四大重点工程。

▲近期行动重点项目库

自古以来,资江与冷水江市相伴而生,见证了城市发展的轨迹。在城市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滨水空间成为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与转型发展的核心载体。

通过生态、产业、景观和文化四位一体的全面复兴,资江必将在城市转型发展的历史中谱写华丽的篇章!

供稿 | 肖婧

部门 |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HD)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


责编:王铭俊

来源:湖南设计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