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博物馆:让邮政文创产品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文化创意   2018-07-30 10:14:32

邮票作为“国家名片”,在文化强国战略中起着独树一帜的作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情感,具有鉴赏、收藏、保值增值等诸多功能。然而,当下爱好集邮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邮票会随着通信方式的改变而走向衰亡吗?如今,在这个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邮票、明信片等的开发没有太大突破,常常引发人们对未来邮票市场的担忧。作为邮票博物馆立足产品本身,及时推陈出新,开发特色文创品牌产品,尤为重要。

让精美的邮票传播历史故事

好的产品需要好故事来传播。如电影《无问西东》等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讲了个有深刻内涵的好故事,新的邮政文创产品也非常需要讲故事的思维。目前,收藏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里的上亿枚邮票虽然沉默不语,但这些邮票图案色彩斑斓,内涵丰富,是设计师们的呕心沥血之作,无声地讲述着邮票自1878年诞生以来的历史故事。

图像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更是儿童用来认知、表达和探索世界的工具。中国邮票与其他文物藏品不一样,自身有一个完整的传承过程,我国的邮票一直在讲述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着先辈遗留的文化瑰宝与思想遗产。

邮票的普及性较高,又有广大的集邮爱好者的收藏基础,整合这些集邮文化资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惊险曲折的情节,生动有趣的方式,有利于讲述好邮票背后的故事。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珍藏的邮票中,信手拈来一枚,都可以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中外发行的各类生肖邮票,也是编写各种传奇故事的极好素材。把邮票蕴含的独特文化和价值观讲清楚,同时把中国邮票的历史渊源、发展走向和基本脉络讲清楚,这就是邮票作为文创产品的价值所在。

让动漫元素丰富文创产品

如何在邮票故事中融入动漫元素,开发为文创产品,在国外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动漫产业是日本支柱产业之一。早在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青少年是日本动漫最主要的受众群体,日本成为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动漫大国。

日本动漫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与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是分不开的。在其许多动漫作品中,可以看到丰富的人文色彩。如坚持理想、勇于拼搏、自强不息、重视亲情友情、帮助弱者、团队协作、自立自主等。虽然有些部分存在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但整体上保持阳光、梦想和希望的正面色彩,在宣扬积极奋斗、赞美善良等方面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创作者注重内容与思想深度上的探索,在鲜明的民族特征中融入现代审美元素,绘画表现手法独特,具有反映时代精神、强化娱乐性等特征。

对于当今的青少年来说,动漫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是体现他们兴趣和品位的文化载体。所以,我们在开发邮票动漫产品时,注意利用好邮票精彩纷呈的图案,“用邮票说话,讲好中国故事”,摒弃刻板说教形式,追求多元化,争取获得青少年青睐。

让学生们成为产品的“创造者”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校本教材的编写最为重要。以弘扬集邮文化、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为宗旨,我们与名校携手合作,对集邮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努力构建一支集邮动漫故事的编写团队,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证明,学生们对文创产品创造的想象能力和创新力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为此,我们陆续开发出适合小学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邮票动漫故事,使这套动漫故事成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依托产品。希望这套邮票动漫故事产品普及开来,传递蕴藏在邮票背后的精彩故事和精神力量。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探索。当初,邮票设计者们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在一枚枚小小的邮票上搭建了文化展示平台。如今,邮票博物馆进一步挖掘邮票中的教育资源,用邮票讲好中国故事,深耕校园文化市场,开发适合学生阅读和观看的动漫产品,培养带动青少年的集邮兴趣,将邮票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校园生活,深入到每个青少年的心里。(中国文史中心邮票博物馆:刘玉荣)

责编:唐侃俊

来源:北京文化创意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