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8-08-20 10:02:13
童年母亲与外公的合影
文|王平
家里原来有好几本老照片簿,都是父母年轻时候保存下来的。可惜那时我们年纪小,不懂得随着岁月推移,它们将愈发显现出的意义与价值。顶多因为好奇,背着父母从柜子里搬出来翻翻,如是而已。当然看见父母结婚时的照片,还是觉得惊㤉,父亲西装革履手持礼帽,母亲一袭洁白的拖地婚纱,两边还有男女傧相和男女花童,好不气派。待到我小时候,家里早已穷得叮当响,看着那些照片,更觉得恍若隔世。直至文革初期,照片簿遭悉数抄去,我们居然都以为这些东西属于地道的“封资修”,抄了就抄了,无所谓。
后来母亲有次清理大衣柜,无意在里头发现了几张残存的照片,这一下反而如获至宝了。其中母亲觉得尤其珍贵的,是她童年时候,跟两个妹妹与外公的一张合影。因为这是唯一一张有外公的照片了。
于是我将这张照片翻拍下来,给兄弟姐妹每人冲洗了一张。
我们晚辈除大哥外,都没见过外公,他刚滿五十岁便去世了。母亲说,真是一语成谶啊。外公出生那年,老外公刚好五十岁,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五十伢子”,不料真的只活了五十岁。

△母亲三姊妹与外公在湖滨中学的合影,其时为1926年左右。前面中间者为我母亲,左右分別是她的大妹与二妹。
这张照片是母亲童年时候,在岳阳湖滨大学校园里拍的。那时候,外公在湖滨大学任教务主任。拍摄年代,推算应该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即一九二五年前后吧。前排三个女孩,母亲居中,看上去大约六七岁。左为大姨,四五岁的样子,右为小姨,三岁左右。外公则面帶微笑,站在她们身后。再稍稍细看,三姊妹,每人手里都提着一只小南瓜篮子。藉此可断定,应该是过万圣节时拍摄的。
私下觉得,在三姊妹当中,母亲长得最漂亮。
湖滨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美国人用庚子赔款办的。校长是个美国牧师,叫海维礼。外公先毕业于雅礼大学文科,继而入燕京大学研究院专攻地质学。再毕业,便来湖滨大学教书了。记得母亲还说过,那时候在湖滨的家里,到处都摆放着外公收集的各种矿石标本。到下午,每有阳光透过百叶窗,投射到案几上的矿石标本上,闪烁着迷人的彩色光芒。

△岳阳湖滨中学的教职员工花名册。外公喻勋尧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到校任职,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兼任教务主任,工资为九十五元。
母亲亦曾多次回忆三姊妹在湖滨玩耍时的情景。说那时候,有一座铁路桥通过湖滨。她们过桥时,必得先将耳朵紧紧贴在铁轨上面,细听远方是否有火车驶来的车轮声。如果没有,则牵着两个妹妹放心过桥。否则走到桥的中间,火车来了无法避让,三个人必死无疑。把我们听得胆顫心惊。也说过一些有趣的亊。譬如有一回,母亲让大妹追她玩。大妹从一块草地斜坡上奔跑下来,跑一步放个屁,跑一步放个屁,不、不、不、不,极具节奏,把她笑得要死。
在岳阳湖滨,母亲跟她的两个妹妹度过了无忧无虑童年。全家住在一栋地道的西式建筑里,家里还有一架老式风琴。妈妈会弹风琴,就是外婆教的。外公、外婆当然都信基督教,所以母亲最早会弹的教堂音乐,就是童年时期在湖滨跟外婆学的。乃至后来我小时候,也跟母亲学会了唱《平安夜》:
平安夜,圣善夜,
万暗中,光华射。
……
外公呢,虽说从小让子女受的西式教育,可并没有忽略对她们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母亲也能背好多古典诗词。直到晚年,她还缺着门牙,教我的儿子“唧唧复唧唧”,背《木兰辞》呢。
母亲后来的大半生,跟很多人一样,经历了社会的剧烈变迁与动荡。更因了父亲的原故,遭遇了种种难以言尽的艰辛与困厄。但她一直持有一种乐观的心态,且时不时还回忆回忆,她在岳阳湖滨度过的童年时光,聊以暂且忘却灰暗的现实。
幸而,母亲还有一个相对安稳的晚年。2011年11月11日,母亲以九十二岁高龄安祥离世。算一算,童年时候她们三姊妹与外公的这张合影,迄今亦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
2018年8月于长沙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