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办宏志班的援疆校长,感觉3年做了10年的事

方兴   新湖南客户端   2018-09-10 11:33:37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方兴

【小档案】

夏育华,第五批湖南援疆队员,时任吐鲁番市实验中学校长。

【导读】

一本厚厚的校庆纪念册摆在面前,翻开每一页,都是一个故事。8月的某日,坐在办公室,夏育华的思绪回到十年前那场“出发”。

2008年7月底,夏育华出发去援疆。

援疆3年,总结起来,我就做了3件事:建了几座楼,搞了一个校庆,让吐鲁番优质生源留下来。夏育华更愿意轻描淡写。

硬件不上台阶,晚上睡不着觉

周南中学副校长夏育华被派往吐鲁番工作。

走进吐鲁番市实验中学的刹那,夏育华吓了一跳:整个学校没一栋像样的教学楼,更不要说图书馆、田径场了。想象与现实有巨大的落差。

3年内学校硬件要改观。夏育华给自己定了任务。

筹措资金是第一步。吐鲁番市实验中学于1999年湖南援建,2009年正好是十周年。

这是一个不错的契机。各方的想法出奇地一致:通过校庆来筹措资金,建设一个全新的吐鲁番实验中学。

2009年7月份十周年校庆时,学校新建了大门,校史馆落成,学校面积由75亩扩大到125亩。

当时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派了两位副部级干部参加了校庆。校庆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给予学校6000万资金支持后,湖南也拨付3600万元资金援建吐鲁番市实验中学。

夏育华力促硬件设施改观。一座图书馆、两栋宿舍、一栋食堂和一个田径场顺利开工。刚到吐鲁番不久,他就主持制定了2008至2011年的工作规划,明确实施“规划发展工程、教学质量工程、课程改革工程、十年校庆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示范性高中工程”等六大工程。

而夏育华主持工作的3年,吐鲁番市实验中学第一次有了50多间与内地无差别的多媒体教室,学校一线教师配备了100台手提电脑用于备课教学。

(2010年底的吐鲁番市实验中学,有了像样的楼馆和田径场)

吐鲁番的优质生源不能外流了

硬件设施得到改善,下一步就是要让吐鲁番优质资源不外流。

长期以来,吐鲁番市实验中学处境尴尬:优质生源要么到20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去读书,要么到300公里外的哈密去读书。

“为什么他们更愿意去这两个地方读书呢?”夏育华调研后发现:这两个地方的课程改革搞得好,教学质量确实比吐鲁番要高一些。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吐鲁番市实验中学没有分实验班和一般班,让很多优秀的学生不愿意留下来。

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可以引进湖南的做法,夏育华决定办实验班。2009年8月,吐鲁番实验中学开始办宏志班。

一招致胜。这一学期开始,吐鲁番很少有去哈密或乌鲁木齐读高中的学生了。夏育华高兴地为宏志班写了一副对联——

国展鸿图人展翅,学为恒毅业为勤。

搞实验班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届宏志班的古丽苏木汗•阿不来提高考时以628分的高分考取北京大学。而全校高三学生高考上线率也不断提升。

(10年前的弘毅俱乐部篮球队服装,夏育华至今一直珍藏着)

来自中组部的一本奖励证书

夏育华认为,一所学校好不好,不能单纯看升学率,还要看校园里有没有文化氛围。

他在吐鲁番市实验中学3年,时刻力推校园文化建设。

办学满十年的吐鲁番没有校徽,夏育华亲自设计校徽。

学校没有校训,夏育华写出校训:“厚德、弘毅、博学、健美”。

吐鲁番市实验中学的校歌名字叫《放飞梦想》,词作者是夏育华。

这些举动体现了吐鲁番市实验中学的实力。如今这些成果都收录在校史里。

综合实力提升,随之而来的是荣誉:仅2010年,学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获得12个荣誉大奖。

夏育华的援疆行动得到国家的肯定。2017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统战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他“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称号。湖南目前仅有5个人获得这一荣誉。

“3年时间,没有休息日,感觉做完了10年的事,没有虚度年华,很值!”夏育华说。

责编:谭思敏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