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湘潭微信公号 2018-10-24 11:08:45
他是共和国打仗时间最长的元帅,
是性格最为刚烈的元帅,
也是晚年最为凄悲的元帅;
他刚正不阿,敢讲真话,
他重情讲义,
一辈子为老百姓说话!
他将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
他就是开国元帅
彭 德 怀!

今天是彭德怀元帅
120周年诞辰纪念!
他一生无儿无女,
今天,请让我们一起用珍贵的照片,
纪念和缅怀他伟大的一生!

开国将帅能称“老总”者,
不过寥寥数人,他算一位。
十大元帅中,
最晚入党(1928年4月)的他,
党内资历相形失色,
却稳居老帅第二。
他戎马一生、功昭千秋,
为人民立下赫赫战功,
大仗、硬仗、恶仗、难仗,舍他其谁。

1898年10月24日,
彭德怀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
彭家围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八岁时母亲去世,他成了地主家的放牛娃。
十岁时,家里的生计全断,
大年初一,他带着二弟沿街乞讨。

△彭德怀幼年给地主家放牛(油画)。
1911年,
13岁的彭德怀到煤窑当了童工,
一天工钱30文,受尽虐待。
15岁时,适逢大灾荒,闹起了“吃大户”,
有人告发他聚众闹粜,
他只身逃往洞庭湖,
做了两年半堤工,仅得三担半米的工资。

1916年,彭德怀参军入伍,投靠湘军。
在湘军中当二等兵,月饷5.5元,
除去伙食开支,每月寄3元回家。
他给自己取号:石穿,
意为用滴水穿石的意志,
为贫苦人寻找活路!

在旧军队里,他积功升至班长、排长、连长,
1922年8月,
考入湖南讲武堂炮科学习一年,
1926年7月随部参加北伐,
已是国民革命军颇有威名的营长。
1927年10月,大革命失败后,
已官居团座、前途大好的他,
却开始为自己的命运思索。
穷苦人出身的他,虽身在旧军队,
却一点也不像旧军人,
不抽不嫖不赌,不准打骂士兵,
取消官长的小厨房,在部队秘密组织救贫会,
为穷苦人谋出路打天下的素愿,
不时在心底闪烁。

命运让他找到了组织,
而这也是组织的幸运。
1928年4月,
他被秘密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彼时,
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多少混入革命的投机动摇贪生怕死者,
纷纷不辞而别。
他堂堂一团之长,
却在革命低潮时,毅然放弃高官厚禄,
一头扎进生死存亡之秋的队伍。
1928年7月,
他甘冒万死率部发动“平江起义”,
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
年底,率主力部队与井冈山红军会师,
一位同样操湘潭口音的高个男子热情地说:
“你也走到我们这条路上来了,
今后我们要在一起战斗了!”

英雄选择前路,时势造就英雄。
在井冈山,
他率军风驰电掣连战告捷,
刮起了一股强劲红色旋风。
1930年,
已是红三军团长的他,
攻城掠地无数,
7月,迅猛攻下湖南省会长沙,
这是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
红军攻下省城的唯一战例。
此前,攻下岳州(今岳阳)后,
多艘外国军舰开进长江挑衅,
红三军团缴获了几门大炮,
却无人会用,
只能坐挨洋舰炮轰而干着急。
没想到,毕业于讲武堂炮科的他,
亲自上前调好炮位,
一连打出十数发,
其中一发正中敌舰,燃起熊熊大火,
敌舰大惊,仓皇遁走。
而他,
成为红军第一个会打大炮的炮手。

后来的故事,
很多人耳熟能详。
在井冈山,
他率红三军团,
和林彪的红一军团密切配合,
打赢了国民党四次反“围剿”。
长征路上,
他率部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
血战湘江、攻占娄山关、力克遵义城,
掩护中央及军委纵队向前挺进。
抵达陕北后,
毛泽东下令:“我们打退追敌,
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他就地组织部队掉头阻击,
将咬得铁紧的敌骑兵师坚决击溃,
短时间内再也不敢尾追。
毛泽东欣然赠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再之后,
率八路军挺进华北抗日敌后战场,
运筹帷幄百团大战,
破囚笼、抵顽固派,
罅隙之中,
以战养战,发展壮大。
再之后,
指挥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
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
解放大西北,
纵横捭阖,决胜千里,
最终迎来了共和国的曙光。
而他的职务也越升越高,
八路军副总指挥(后期主持全面工作),
西北野战兵团、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
西北军区司令员。

建国后,
百废待兴、人心思定,
当中朝边境鸭绿江燃起熊熊战火时,
很多人都主张不出兵,
更遑论带兵出征,
理由无非是:
武器落后、无制空制海权、厌战思安。
国难思良将,板荡识忠臣,
1950年10月4日,
他被紧急召往北京,
旋即挂帅出任志愿军总司令兼政委。
他毫无二话,不计个人得失,
坚定有力支持抗美援朝,
掷地有声: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
打烂了,
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10月19日夜,
他率数十万志愿军潜入朝鲜,
在武器装备明显落后的劣势下,
硬是实现了五次战役目标,
逼得“联合国军”(美军)三换主帅,
打得对手乖乖坐回谈判桌前,
为新中国的威望与和平立下不世之功!

戎马一生,
九死一生,
他身经岂止千百战,
总能奉命于危难之间。
他大智大勇,身先士卒,
作战风格勇猛突出,
凡是难啃的硬仗,
必然少不了他的身影。
第三次反“围剿”
他从望远镜里看到敌人火力密集,
把红军一个连压在山腰上,
便徒然抽出马刀,大喊一声:
“同志们,跟我冲!”
红军将士一看军团长带头打冲锋,
个个奋勇如脱缰野马,势不可挡。
无数次,
他的马刀和“跟我冲”,
总在千钧一发之际,
力挽狂澜,锁定胜局。
他爱兵如子,
深受拥戴,士卒无不用命。
早在湘军时期,
他带的营,
就以军纪严正、战力强悍著称。
他严厉地骂过很多著名战将,
却从不打骂士兵。
部下坦言:“我们怕他,但更爱他!”
有一次作战时,
急于奔赴前线的他跑得很快,
一位不肯让路的战士懵懵懂懂,
冲着他给了两拳。
战斗结束后,
他看见这位战士被绑起来了,
一问原由,
赶紧让人放了,连称这是小事。

朝鲜战场上,
他将手插进士兵鞋内检查是否保暖。
有次出门,
一位战士的腿挡住路口,
警卫排长赶紧上前粗暴一拎,
他当场喝止:
“你不爱兵,就没有当干部的资格!”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
他非赶到离美军300米的我方阵地,
看那些胜利前一刻战死的士兵遗体,
凝噎叮嘱:
“一定要妥善掩埋,记住他们的姓名,
通知他们的家属。”
解放后,
他将黄公略左权等烈士的子女接进京,
视为己出。
他的两个亲弟弟,
194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报复杀害,
侄儿侄女也被悉数带到身边抚养。

他光明磊落,胸怀坦荡,
不揽权,不居功,不突出个人。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
他顾全大局,
主动提出将红三军团并入红一军团,
成立红一方面军,
这也是为何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
独缺红三方面军的缘由。
毛泽东赠他的那首诗,
他立即将最后一句改为:
“唯我英勇红军!”
他刚直不阿,一身正气。
蒋介石派来说客劝降,许以高官厚禄,
他复信一封,并随赠说客人头,
蒋见后大惊失色,
自此放弃幻想,
再也不对共产党将领搞什么“宣抚”。
真理所在之处,
他常敢犯颜直谏。
1934年广昌战役,
李德命令红三军团打阵地战,
他在指挥所与李德当面争执,
痛斥他们是:
“图上作业的战术家”、“崽卖爷田不心疼”。
古言“文死谏、武死战”,
为国为军为民,冒死请命,
他是唯一一位“二死其身”的开国功臣。

1958年在平江考察时和群众在一起
他有雷霆之威,
又怀菩萨心肠。
他从不曾忘记自己的来处,
以及那颗出发时的初心,
他在《自述》中写道:
“我常常回忆到幼年的遭遇,
鞭策自己不要腐化,
不要忘记贫苦人民的生活”。
他常忆起70岁奶奶一步一拐的乞讨背影:
“每一回忆至此,我就流泪,就伤心,
今天还是这样。”
正因不忘本色,
他爱憎分明,对敌人毫不手软。
1930年攻克长沙,
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何键狼狈逃走,
30多年后,在隔离审查的暗房中,
他犹一拳捶在桌上:
“何键这只狼狗,只身逃于湘江西岸。
没有活捉这贼,此恨犹存!”
他的一生,
顶天立地,功勋盖世,
终生不改其英雄本色,
而那铮铮铁骨,
更是矗立起不朽的丰碑。
有人说:
他是一团烈火,
一团从里烧到外随时准备摧枯拉朽的烈火,
敌人怕他、部下敬他、人民爱他。
他行伍出身,读书不多,
最喜欢《离骚》中的两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汨罗江上溯数十里,
正是他发动起义开启征程的平江。
那年9月,
他正集合部队讲话,
一位动摇叛变的大队长突然夺枪行刺,
幸被新党员黄云桥一手拌倒击毙,
他面不改色,斩钉截铁说:
“干革命就不能怕苦、怕流血牺牲”,
“就是剩我彭德怀一个人,
爬山越岭也要革命到底”,
他的一生,
正是这几句话的生动写照。

彭德怀的一生都在为人民奋斗
为穷苦百姓奔走疾呼
1955年授衔授勋后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
他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
在人生迈向巅峰之际
彭德怀也依旧没有忘本

彭德怀给侄儿彭起超的一封信。
面对当年盛行的“浮夸风”
彭德怀1958年、1961年两度回乡
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民生疾苦……

1958年,彭德怀在湘潭调研。
这位对党和人民的事业
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革命家
因遭“四人帮”残酷迫害
于1974年11月29日与世长辞

彭德怀之墓远景。
彭德怀故居,
位于乌石峰麓的彭家围子,
这里哺育了彭德怀元帅,
也安眠着这位共和国元帅的铮铮铁骨,
乌石峰下,他日夜凝望着魂牵梦绕的故里,
亲眼见证着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

今天,昔日寂静的小山村,一栋栋漂亮的农家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宛若飘带的水泥路在农舍田畴延伸拓展……穿行于纯朴秀丽的乌石小镇,风景依稀,时间改变了太多,但似乎又并未改变什么。故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然保持着田园风光的原始风貌。餐馆里火焙鱼、红烧肉、野菌肉汤还是那样的美味。附近农家还能品味到彭德怀临终不忘的山茶水,父老乡亲还在用彭德怀一生未改的乡音,向远道而来的游客诉说着他们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往事……


徜徉于黄泥坪上,彭德怀带头开垦的稻田,稻浪滔滔接连片,传递着百姓丰收的喜悦。驻足乌石峰间,彭德怀建议修建的栏木冲水库,汩汩溪流润泽着这方田土、这方乡民。漫步于乌石峰脚下,纪念馆内彭德怀的生平物件和英勇事迹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他捐建的乌石学校成为当地培养人才、孕育希望的摇篮。故居前,他亲手栽种的橘树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仿佛颂扬着彭总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为民请命的殷殷之举。

人们从百米长梯拾级而上
满怀敬仰之情
向彭德怀元帅铜像深深鞠躬
聚精会神地注视每一幅图片和每一段文字
细细品味催人奋进的人生之书
体味着彭德怀元帅探索求真的艰辛
墓前的一支支香烛、一束束鲜花
寄托着对彭德怀元帅的无限思念

彭德怀纪念馆内的百米长梯。
今天,
是他120岁生日了!
浩气长存、英雄千古,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时间带走了您的生命,
却带不走您的精神。
大地掩埋了身体,
却无法掩埋您人生的丰碑!
120年虽久但远远不能让我们把您忘怀
彭总司令
我们,向您致敬!
责编:刘瀚潞
来源:韵味湘潭微信公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