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8-10-10 09:33:40
毛泽东有四次婚姻经历。1906年,父母为毛泽东包办了一门亲事,女方姓罗,两个人没在一起生活,几年后她因病去世了。毛泽东与贺子珍是患难夫妻,风风雨雨走过十年,但毛泽东没有为她写诗。1961年9月9日,毛泽东为江青写了一首《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但这首诗不涉及夫妻感情问题。而毛泽东为杨开慧写过三首诗,很显然,他对杨开慧感情最深。
毛泽东和杨开慧志同道合,感情深厚,1920年冬结婚。婚后不久,毛泽东为杨开慧填了第一首词《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毛泽东忙于事业,东奔西走,夫妻聚少离多。但夜深人静时,毛泽东也不免思念妻子。上阕以一个“愁”字入手,表达思念之深切;下阕以一个“泪”字收笔,写出思念之苦涩。这是毛泽东诗词中唯一一首纯粹属于婉约格调的作品。毛泽东把夫妻分别的愁苦和寂寞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结婚后,杨开慧要操持家务、照顾母亲、抚养孩子,同时她还是中共第二个女党员,身兼秘书、机要、文印、联络、总务等革命工作。但她毕竟是一个感情细腻的女人,渴望得到丈夫的关爱,而毛泽东则认为儿女情长会削弱革命意志,希望杨开慧不要过分依赖他,于是抄写了元稹的《菟丝》给杨开慧。诗中一句写道:“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毛泽东此举的效果很不好,杨开慧很委屈,感觉伤了自尊,夫妻闹起了小别扭。
1923年底,毛泽东奉中央通知,要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的“一大”。临行前,他满怀深情写了《贺新郎·别友》。“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全词围绕着一个“别”字展开,毛泽东充满了离情别绪,依依不舍。“知误会前番书语”一句,指毛泽东抄赠元稹的《菟丝》那件事,毛泽东很坦诚地进行了自我检讨,夫妻矛盾很快就烟消云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是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深沉抚慰。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历史使命感促使毛泽东从个人的情感中挣脱出来,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眼角眉梢都似恨”“凭割断愁丝恨缕”,用了两个“恨”字,爱之深,恨之切。全词始发于情,而终归于理,刚健中含柔情,婉约中寓豪放,使儿女情长得到升华。
毛泽东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国民党反动派恼羞成怒。湖南省主席何键开始疯狂报复,一是去挖毛泽东的祖坟;二是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壮烈牺牲。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肝肠寸断,仰天长叹:“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59年6月27日,毛泽东在长沙亲切接见了李淑一,他对湖南省委的领导同志说:“她就是李淑一,是开慧的好朋友。前年,她把悼念柳直荀的词寄给我,我就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和她,完全是照她的意思和的。”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开慧、柳直荀牺牲后,烈士忠魂上到月宫,受到吴刚的热烈欢迎。一个“失”字表明了亲人的损失,爱情的损失,友谊的损失,革命的损失,包含着深切的怀念和痛悼的深情。词的下阕描写嫦娥给烈士忠魂献舞及人间传来革命胜利消息时的情景。两位忠魂和神仙们喜极而泣。章士钊曾经请教毛泽东,“骄杨”两个字怎么理解?毛泽东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意思是说,杨开慧为革命而牺牲,值得骄傲,值得敬仰。
1963年9月1日,毛岸青和邵华请求毛泽东抄写《蝶恋花·答李淑一》给他们留念,毛泽东提笔写成“我失杨花君失柳”。两人提醒毛泽东:“不是‘骄杨’吗?”毛泽东沉思片刻,答道:“称‘杨花’也很贴切。”称“骄杨”,是共和国领袖对一个革命烈士的颂扬,这是于公而言;“杨花”属于夫妻之间的昵称,这是丈夫对妻子的爱恋。毛岸青、邵华感慨道:“称‘骄杨’表达了爸爸对妈妈的赞美。称‘杨花’,又表达出爸爸对妈妈的亲近之情。”
责编:廖慧文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