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8-10-23 19:07:19
新湖南客户端10月23日讯(记者 李婷婷 摄影 郭立亮 通讯员 李叶)10月23日,由湖南省博物馆与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风筝不断线——走进吴冠中的绘画世界”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
展览共展出浙江美术馆珍藏的吴冠中绘画作品80件,包括速写《云南行》等41件,油画《羊圈》、《眼》、《江南旧梦》等10件,墨彩画《紫禁城》、《竹林》、《老屋》等29件,均从吴冠中及其长子吴可雨先后两次向浙江美术馆捐赠的绘画作品中精选。
省文物局相关领导,浙江美术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美术出版社等国内相关机构领导等近百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叙良主持。仪式上,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应金飞、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李建毛、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江文辉先后发表讲话。
20世纪50-70年代以来,吴冠中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因子植入到油画创作之中,运用意象化的表达方式,把油画的本土写意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赋予油画一种具有东方韵味的意境之美,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本次展出的油画作品中最早的一件,是创作于1961年的《女藏民》,虽是服务于实用价值的人像作品,但依然融入了吴冠中个人的审美趣味。
创作于2009年即吴冠中逝世前一年的《眼》,是他仅有的一件画猫的作品,也是吴冠中生前在客厅中悬挂的唯一一件他本人的作品。浙江美术馆派员前往吴宅拜访时,吴冠中当即就将画从墙上摘下并捐赠,并说道:“在这只猫的眼睛里,他已经看穿了一切。”
吴冠中作品《眼》
从20世纪70年代起,吴冠中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探索,让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产生交汇与碰撞,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与工具在他手中展现出了现当代的艺术精神,是中国画的历史革新。
他的彩墨画完美融合了中国绘画的意境与西方绘画的形式,以半抽象的艺术形态通过点、线、面的交织再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并对应了与此相关的心理感受。东方传统意趣与时代精神相互融通,为观众提供了崭新的审美视角。
本次展出的彩墨画中,既有表现江南水乡一角的《老屋》,也有着眼于广大全局的《紫禁城》等作品。
吴冠中作品《老屋》
吴冠中作品《紫禁城》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吴冠中提出了一系列实践主张,讨论了一大批美学问题,是其艺术思想得到蓬勃新生的转折期。本次展出的创作于1978年的《云南行》速写,将云南边陲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用鲜活的笔触记录在画纸上,从中可窥见一位艺术大师善于发现素材、捕捉感受进而摹形、写意、抒情的非凡才情,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及文献史料价值。
展览将展至2019年1月10日。
吴冠中作品《云南行》速写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他的实践与理论成果为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打开了崭新视角,产生了重要影响。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研习油画。1950年回国并长期执教于高等美术院校,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1年,接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文艺最高勋位”,2002年获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
吴冠中勤于著述,立论鲜辣,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讨论了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等一系列重大美学问题,提出了“风筝不断线”、“文化战争”、“笔墨等于零”等一系列艺术主张,在引起广泛关注、讨论、争议的同时,也激发了当代艺术从业者们的探索热情。他一生在西方油画与东方水墨画这两个领域内不断探索融合,所作彩墨画力图用传统水墨的绘画工具展现时代风尚,构思新颖、章法别致、推陈出新,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当代精神,每一件作品都透露着他的艺术理想与人生体会,展现着他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吴冠中的作品不仅曾在国内多次展出,还远赴新加坡、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德国科隆等地进行展览,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吴冠中始终坚持强调艺术作品的社会普及性,并多次将自己的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等机构收藏,充分体现了吴冠中回馈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责编:李婷婷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