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设计 2018-10-22 16:11:52
Revizto
这是源自美国3DREAMTEAM集团的软件。
简洁
易用
高效
先摆结论:
所有参与工程的人,无论何种角色,都应该了解一下该软件(此种工程管理模式)。
今天要介绍的软件叫做Revizto,中文名瑞思图。如果一定要概括定性,那么它属于基于BIM的VR级协同管理轻量化云平台。
如果你对BIM没有兴趣也不打算了解,可以直接阅读橘色文字,了解平台在协同管理及项目过程记录方面的作用。
做一个项目,最最耗费时间和成本的是沟通,而BIM项目比较麻烦的地方在于软件较为专业,且交付方式也没有明确。
构思、建模、出图,这些项目的日常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仅由少数一线人员掌握,而对于更多人来说,这些只存在于虚无缥缈的PPT中;决策、想法、思路,这些项目赖以推进的元素又往往存在于觥筹交错之中,曲曲折折模糊不清的消耗于多次传递。
Revizto,或者说此类软件代表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写这篇文章有几个出发点:
1、希望更多人能致力于改善工程建设行业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2、使BIM惠及每一个项目参与人员;
3、虽然软件本身极其简单易上手,但很多人不愿触碰新软件,这篇文章可以当做一份完全的软件攻略。
下面正式介绍这款软件的方方面面,并配上项目使用的感受和心得。
根据软件装好以后的构成,分为以下几部分,大家可以根据喜好直接找到对应的部分:
1、插件端
2、客户端
3、编辑端(实际在新版本中已包含在客户端)
4、网页端
5、VR端及移动端
6、总结与畅想
提示:工程管理人员、校审人员、业主方、监理方等只需要看2、4、6三部分,甚至可以直接看6,有了兴趣再返回看2、4了解情况。一线人员则需要全部查看。
01
插件端
Revizto支持Revit、Sketchup、AutoCAD、Navisworks、ArchiCAD、Rhino等主流设计软件,安装后可以在相应软件里直接调用。
在不同软件内生成的插件菜单稍有不同,比如Navisworks插件端有协同冲突检测的功能,而Revit插件端有后台自动上传功能,Rhino和Sketchup端则只有导出功能。
安装时可以选择在哪些软件上生成插件,大部分软件会自动生成插件菜单。Rhino第一次使用则可能需要手动加载插件。
以下均以民用建筑领域较为主流的Revit软件为代表,介绍Revizto插件端。
先来看插件菜单中的「导出到Revizto」,点击之后可以选择需要导出的内容,包含视点、轴网、标高、房间、材质、阶段化及图纸等,点开图纸按钮,可以选择要导出的具体图纸。
小技巧:使用渲染外观,对应Revit里的材质的渲染外观,如果想要将过滤器等自己调好颜色的视图导入进来,不勾选此选项即可。
点击「问题追踪器」:直接可打开对应项目的问题追踪界面,点击「新问题」:在Revit发现的问题可以直接跳转到瑞思图的新问题界面记录问题。
小技巧:无论你打开的Revit模型是否已经上传到瑞思图,一旦点击插件端的问题追踪器,模型在空间上就会自动匹配。
举个例子,比如你Revit开的是机电模型,但瑞思图上只传了结构模型,你发现结构专业在这里记录了一个问题,担心机电对不上,你想快速的看看自己的模型,你不需要花时间根据轴网和楼层去找位置,只需要点击问题追踪器,然后点击这个问题,Revit界面会自动切换到同一位置。
效果同下图所示,尽管下图为同一模型
计划导出功能,只要第一次使Revit文件与瑞思图客户端的工程产生关联,就可以实现无人值守,模型自动上传更新。
当然也可以关闭此功能,改为人工上传。
链接设置,可以选择是新创建工程还是添加到已有工程,对已有工程,也可以是不同模型的叠加或同一模型的更新替换。
02
客户端
客户端在电脑桌面有独立图标,第一次启动需要账号登陆。多次使用则为上图所示界面。
可以直接双击项目进入,也可以对项目进行整体的编辑,本地项目可以直接删除。
进入项目之后的界面如图示。我们按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顺序,逐一对菜单功能进行介绍。
重点说一说导出EXE格式。
EXE是可执行程序的后缀名,意味着你把整个项目封装成一个程序,当发送给别人时,他可以在电脑没有安装软件的情况下直接运行,只是不能做编辑,但可以浏览一切包含在内的文档、模型。
场景和调度器里,可以导入IFC、OBJ、FBX等较为通用的三维格式,也支持对现有文件进行删除和设置同步计划。
举例:五医院是几十个模型文件组成的,你可以在Revit里全部链接好一次性导入,也可以一个个导入,瑞思图会自动组装。
前一种方式,Revit本身较为笨重,组装几十个文件不现实,传递过程也容易出错,而且在瑞思图场景里只能看到一个关联文件,而如果按后一种方法,你可以看到逐一对应的原文件,这样上传、更新和替换也快捷方便很多。
五医院一直选择的数据压缩级别的标准,几十G的模型文件上传之后,可以较为流畅的运行。
注意:这种压缩是不可逆的,即选择最大之后无法再回到低级别压缩的方式,最终优化会默认删掉材质贴图。
同步主要是将模型级别的修改上传下载,方便团队其他成员看见。问题追踪器的问题记录,由于数据量小,几乎是实时同步的。
一个项目在过程中可以增减角色,并且不同角色给予不同的权限。
比如设计阶段内部使用时,每个设计人一个账号,拥有可上传、更新、删除模型的权限,每个校审人一个账号,拥有查看、批注权限,这样,项目中每个人做的事情可以很清晰的展示于同一个平台,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分散在众多无法长久保存的纸张上。
这个方法,也可以扩展到设计交付给施工之后的配合阶段,甲方也可以参与进来。
可以定义多个角色名称和对应的权限。不过一个项目,理想化状态下,需要非常多的账户,这意味着需要租用很多的节点,虽然这些节点在不同时在线的情况下,是可以供多个项目使用的。
举例,你有5个节点,你就拥有上传云端10个项目、同时上线5个账户的权限,假设这10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5个使用者且不重复,那实际上意味着有50人可以使用云平台去进行协同。
不过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难满足,想要做好项目,需要一定量的账户才能进行多项目的轮转。
2D顾名思义就是查看平面图纸的地方,这里的图纸可以是随同Revit模型一起导入进来的,也可以是传统Cad绘制的图纸转存Pdf、Dwf等格式后导入。
Revit导入的方式会自然的二维与三维联动,通过Pdf等导入的,则无法与三维模型联动,不过可以手动对位建立联动,不过对于图纸量较大的项目,这种方式效率过低。
选中某张图纸进入的界面如上图,图面上的气泡,表示记录的问题,点击可以直接跳转,圆圈带数字的表示该区域气泡密集,合并显示了,也可以设置合并气泡的范围。
左下角房子带剪刀的标志是联动标志,点击后会跳转到三维,对应平面所剖切的位置。
动态效果如下图:
如果是平面图跳转到3D,会切换到对应的平面剖切位置,同时会出现一个拉杆,这个拉杆是可以拖动以改变剖切位置的。
与另一款轻量化软件Fuzor不同,查看构件属性,需要双击而不是单选。属性栏里也可以对构件的显隐进行控制。
问题追踪器是瑞思图的核心功能之一,问题的发起可以来自Revit,可以直接在平台添加,也可以导入Navisworks和Solibri model checker的检查结果。
问题列表栏最左侧的是过滤器,可以显示不同归类的问题。
问题列表栏第二侧为对话栏,对话内容会被平台记录,也可以添加照片附件,一样永久被记录。相信行业的很多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口说无凭、信口开河、多年前的依据无法查找,都可以拜拜了。
问题列表栏第三侧为属性信息栏,对问题的重要性、截止日期、责任人、标签等进行指定,做到问题从诞生到结束有迹可循、权责分明、信息公开。
小技巧:问题的前后状态都可以被记录下来,模型更改之后,在问题的3D状态下点击更新3D模型,就会在同一视角下自动截图最新状态。
小编一般选择游戏模式,W前进S后退A往左D往右Q上升E下降,任意方向加上SHIFT键可加速。
一般项目可以将效果全开,选择极好的选项。
场景较大时,有时候从其它软件转换过来后,看不见模型,一是检查可见性,二是检查能见度距离设置,可能只是模型较远的原因。
到这里,第一横排的菜单功能就介绍完了。以下进入第二排菜单介绍。
地图功能:你在三维里记录了问题想知道它处于平面的平面位置时,或者你想在平面找到某个位置直接跳转过去时,直接点击此按钮就可。无论视口显示范围大小,轴网都会显示,永不迷失。右边栏是所处的标高,也可以点击楼层去切换。
房间功能:只有Revit中平面定义了房间的,才会形成此房间列表。
视点功能:会将Revit各个模型的三维视图导入进来,这样原设计人仍然可以找到自己熟悉的三维视图。同时也支持新建视点,以方便下次直接跳转。可以将某个视点设置为主视点,界面启动后默认会看到主视点视图。
无论处在模型何种位置,点击主视图的快捷键,就会自动跳转回去。
直尺功能:很容易理解,测量工具。手动检查必不可少的工具。测量分为激光测量、点对点测量、最短距离测量,在下方均有三个方向的分量,可以节省捕捉的时间。直尺功能后面的+号为创建新问题功能。
创建新问题:在瑞思图平台里发现问题,随时记录的工具。点击进入后的界面如上图示。
可以对问题进行简单描述,再给一个标题即可完成。对于浅显易懂的问题,也可以省去描述。小编的做法,标题是按问题相关专业命名的,这样对应的设计师只需要查看有本专业名字的问题。
小技巧:如果想像上图一样,带尺寸标注的情况下新增问题,需要先进入直尺功能,测量之后,再点击创建新问题。
2D平面图纸状态下一样可以生成问题。
剖面切割功能:对应那个剪刀图标,点击之后如上图所示。拉杆可以随意拖动以变换剖切面。
也可以变换成方框模式,这个方框是可以缩放和旋转的,因此你剖切的东西,有时会比较有趣。
比如下图。
小技巧:无论平面还是方框,刚开始有绿色的切面或者框,如上上图,觉得影响观看效果的话,只需要点击一下2D,再点回3D即可。如果想再看到之前的剖面平面或方框,再次点击剖面切割按钮即可。
对象功能:这里可以控制链接模型、构件、专业的显隐,也可以对链接模型、构件的颜色和透明与否进行控制。
这个功能对人工检查非常有用,可以过滤掉多余元素,强化自己关注的元素。
如果设计模型能在Revit里就划分好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施工阶段有加入深化设计、工程管理等阶段,那么可以通过该功能,完整看到项目的推进过程。
从无到有,从粗略到细致,清晰的反映各阶段的工作。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比较理想化,大量内容属于反复修改,难以清晰归类。
照相机共享功能:适用于多方异地开会或协作的情况,同时在线前提下,由一人控制视角,其它人会自动同步视角。可以极大的减少因描述问题位置和状况引起的时间成本,减少出差成本,提高沟通效率。方案进行异地汇报也是可以考虑的方式之一。
视频功能:简单易操作,录制的视频会自动保存下来,如下图。
最下方一排为快捷栏,没有单独的功能。
小技巧:飞行模式可以上天入地,穿墙悬空,行走模式则会自动落到脚下的楼板、地面上,并且无法穿墙。速度上也有很大区别。
03
编辑端
以前这部分有独立的桌面图标,现在这部分已经变为客户端的编辑功能下的照明与材料功能,点击后会跳转至编辑器界面。
这部分主要是针对材质、灯光等视觉效果进行一定的编辑处理,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功能也简单易上手。
04
网页端
▲ 我的项目菜单栏:在瑞思图网站上登录账号后,可以看到已经上传至云端的项目和相关人员信息。
▲ 用户管理菜单:管理员可以在客户端也可以在网页端对项目人员进行添加或者剔除。
▲ 许可证信息菜单
▲ 项目管理菜单:对于一个云端项目,也可以在某个日期进行存档,存档后该项目将不再可以更新,客户端也无法再看见,如果需要,可以点击恢复,回到重新使用状态。
进入具体项目后的项目信息栏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到,模型的操作历史。
这里的功能和客户端相应功能一致。
指示板可以生成多个图表,对问题追踪器里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归类整理,比如按账号、优先级、状态等,图表有饼图、柱状图等多种可选,生成好以后,会自动更新。
报告菜单,可以生成Pdf和Xls两种格式的报告,指定发送邮箱和日期,也可以对需要发送的问题进行多种条件过滤,比如只发送最近一个月的新问题。
邮箱里的报告下载打开是上图这个样子的,每个问题的信息和截图都在,蓝色带下划线的意味着可以直接点击,会跳转到客户端相应的问题。
理想状态下这就是一份校审单,记录了各个角色人员在什么时间发现了什么问题,哪些人在何时如何地进行了解决。
05
VR与移动端
VR端支持Oculus和HTC Vive两种设备,在软件安装时就可以选择是否安装这两个模块,安装好之后会有独立的图标。
VR里看到的效果和电脑里看到的模型效果一样,真实空间感更强。
移动端目前支持得最好的是IPAD Pro,其次是安卓的配置较好的平板,IPAD Mini上不太稳定,暂时不支持手机端。
06
总结与畅想
通过以上对软件的介绍,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瑞思图平台的几大优点:
1. 轻量化,摆脱模型笨重只能专业人员操作的弊端,使得项目各个参与人都可以加入进来。并且可以实现在不给出原始模型文件的情况下,交付模型与图纸,并且接收方甚至不需要安装软件。
2. 提升沟通效率,多账号分职责协同,异地沟通,所有内外部信息汇总于一个平台,各方均能看见,避免信息壁垒,传达失误的问题。
3. 项目及问题可追溯,在有足够的账号情况下,每个人在项目中的建议、意见,设计过程、更改过程、沟通过程,都被平台一一记录下来。设计人有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改正问题,施工方有没有对此问题进行调整,某某是否总不能按时完成工作,都有迹可循。
再试想一下,作为项目参与人,能看到项目完整的诞生过程,来龙去脉,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这让很多人摆脱了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问题,对以后的类似项目也有绝佳的参考意义,相比于传统模式只能看到最终的图纸,不知道高级了多少。
一条带有各种信息的时间链条产生了,这些沟通信息、经验建议、思维碰撞才是工程建设中最宝贵的财富。
大家畅想几个场景
1. 方案团队,将各个专业的Su、Rhino、Revit模型整合在一起,与业主方共享视口,进行远程方案汇报,然后由业主控制视口,添加建议,会后将这一版另存为EXE文件作为存档,同时对方案进行深化,并更新云端模型,针对甲方问题一一更新状态。
2. 设计团队内部每个人都有账号,设计人负责上传更新自己的成果并接收校审意见,校审可以实现过程校审,不断添加问题,将问题指定给责任人,限定整改日期。设计人也可以与校审就问题进行在线讨论,讨论过程被记录下来。不同专业间同样可以互相提出问题,所有的职责都没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行为都被记录了下来。
3. 施工方拍了一张现场照片,添加了对应位置的问题,设计方立即就此问题做出答复及修改;设计方在现场发现了某处与模型不一致,拍下照片,提出问题,责令施工方整改。施工服务是否及时有效,再也不是口头之争。
4. 施工方在设计方模型基础之上,增加了很多深化模型,并以此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分工明确,工作量清晰,甲方再也不担心搞不清状况。
5. 甲方又想盖楼了,一想到前面的项目做得真是倍儿敞亮,不找别人了,就你了。
BIM、装配式、绿色建筑、EPC、全过程咨询等等,都是工程行业比较提倡的方向,但BIM在其中发展尤为艰难,原因在于它实质上是整个行业的改造换代,凌驾于其它几项业务的系统性工程,把它丢给几个人当做一个辅助工种,无疑变成不痛不痒的锦上添花,全员普及又时机尚未成熟,那就不妨从瑞思图着手,工程人员先在工程中广泛使用该工具,以最容易的方式尝试去解决项目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
以逆向的方式推进工程质量提升,推进专业协同方式升级,推进设计人设计手法的进步。
供稿 | 孙昱
部门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HD)建筑一院
责编:龙合辉
来源:湖南设计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