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18-10-31 10:10:13

清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长沙正式辟为对外商埠,史称“长沙开埠”。由于外国人的涌入,西餐馆(当时叫番菜馆)也随之出现。番菜进入长沙有上百年历史,只大约盛行了20年左右的光景,最近二十年,似乎才开始重新成为长沙人餐饮的常态。如今说起西餐,大家不再觉得陌生,但在改革开放前,西餐还是个稀罕物。
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湘江宾馆,是湖南省接待外宾的首选之地,直到1980年代初都是唯一一家提供西餐的场所。据那时候在湘江宾馆工作的湘菜大师孔起铁介绍,“当时只有一个西餐师傅,四十多岁,姓万,湖北人,很厉害的大厨”,“当时的牛排啊三明治啊,都是用的顶级材料,不像现在的加了太多调料。”除了外宾,也有少数住湘江宾馆的国内顾客为了尝新鲜试着点西餐,但很不习惯,“他们看到刀叉都懵了,完全手忙脚乱,最后没办法,还是找服务员要了双筷子,才能把牛排吃完。”
孔起铁还回忆,长沙最早的个体西餐厅,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在劳动路的一家,虽然叫西餐厅,却不伦不类,“饮料比菜品都多,牛排还要配个凉菜”。直到1990年代中后期,西餐才在长沙发展兴盛起来,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图新鲜, 长沙西餐人气爆棚
1990年代中后期,以咖啡厅为主的西餐厅进驻长沙,蒙娜丽莎、名典、老树咖啡曾是长沙市民记忆中最有品位和格调的三家。其后,米萝、上岛、山堤等外来品牌咖啡厅纷纷进驻长沙,长沙的连锁咖啡厅品牌达到数十家。
1991年友谊宾馆顶楼的“天上人间”旋转餐厅建成时,以“中南地区最大的一家旋转餐厅”著称。1994年改为中西餐厅,2004年迎来新的黄金期。“当年12月初圣诞西餐套票就售罄了,两人套票价格为398元,如果三人行可花198元补位,两位起卖,不接受单人预定。圣诞节当天,有主持人及歌舞表演,还有自助餐点。当时的自助餐是大圆桌,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坐在一起,位子不够的时候,还把大堂里的圆桌搬上来补位。”在这工作了20年的黄北斗至今记忆犹新。
“咖啡之翼有段时间好火的,它经常在湖南台打广告,而且又是何炅代言,好多明星都去过,就去试看看咯。”湖南电视台的忠实观众王先生回忆说。打出“无国籍美食”口号的咖啡之翼,每年都要举办世界各国风情美食节,足不出户就能“食遍列国”的创举,让其门店仅长沙城便增至十几家。

更多元, 中西融合创新卖点
等人们的新鲜劲过了,转头来还是觉得本土口味最美味,于是一部分西餐厅迎合市场转为中西餐厅,将湘菜与西餐融合,一桌吃到两种口味。金牛角王中西餐厅就是其中代表。另外一部分西餐厅则稳中求变,在保持西餐品质的同时,以阅读、上网、音乐、棋牌等形式融合作为新卖点。
隶属于湖南新华书店的阅读花园·中西餐厅,是一个“以书刊推荐、资讯讲座、读书沙龙、中西餐点、咖啡茶饮、主题酒会相结合的多元化的人文聚集地”。河西麓山店里有近两万册书籍环绕整个店面,对于客人来说,这里不再是简单的餐厅,而是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载体。

求专业,正宗口味品质追求
自2010年起,又一波西餐厅异军突起,逐渐成为长沙市场的主力军。比起中西混杂,它们更倾向“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即做更专业、更地道的西餐。
“整场晚餐的用餐时间在2小时左右,上菜有条不紊,缓缓道来。总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可以打99分了。价格虽然比较高,但法餐所讲究的服务以及环境1910餐厅都做到了极致,因此这家店可以算得上长沙最具底蕴的法餐厅了。”有网友对被誉为“长沙最美”的橘洲1910法式餐厅写下了如此评价。
戈雅法餐厅,行政总厨来自香港,先后在几家香港米其林星级餐厅担任主厨;海鲜和鹅肝等都不限量供应的凯宾斯基元素西餐厅;老板在法国学成归来,一餐只接待一桌客人的秘密法式餐厅——悦道策划;厨师都是顶级意大利料理大师的宝物珑意大利餐吧,被长沙网友戏称“逼格直冲云霄”;而2017年七月开业的优比列俄罗斯餐厅,则从店名看上去就更显正宗了……越来越多的高端西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比起花小钱吃到四不像的东西,还不如花多点吃到真正专业的美味。
当然,这期间不能忽略的一个时间点是,1997年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开业,由此开启了西式快餐的长沙之旅。如今,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已经是很多年轻人喜爱的餐饮方式之一。据统计,肯德基在长沙现有145个网点。
现如今,超市里各种口味的速冻牛排薯条、网上随处可见的西餐菜谱及视频、总是在排队的西点店……西餐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餐饮常态。尤其是年轻人,闲时自己在家里鼓捣鼓捣,也不失为一种情趣。或许,西餐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文/周歌

责编:周歌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