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金融中心:长沙“陆家嘴”崛起湘江西岸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8-11-20 22:28:57


湖南金融中心:长沙“陆家嘴”崛起湘江西岸

 生机勃勃的湖南金融中心

生机勃勃的湖南金融中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9日讯(通讯员  刘武)经过两年多开发建设,湖南金融中心目前已入驻各类金融机构及配套企业255家,各类机构总注册资本金356.7亿元,基金管理规模195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金融中心实现全口径税收首次突破10亿元。湘江西岸,岳麓山下,一个长沙版的“陆家嘴”正在崛起。

A 构想: 立足中部、辐射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补齐金融短板、激发金融创新活力,2016年,省委、省政府将湖南湘江新区滨江金融中心明确定位为湖南唯一省级金融中心,湖南金融中心应运而生。随后,加强湖南金融中心的规划建设被写入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并按照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目标加快推进,致力建设成为立足中部、辐射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作为全国第12个、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的定位是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产业转型、改革创新成为新区发展的关键词。建设湖南金融中心,这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转型发展的必然之选。依据规划,湖南金融中心力争3年初具规模,5年形成形象,10年基本建成。

2017年12月,湖南金融中心城市设计出炉,核心面积2.8平方公里,将打造“一带双心两轴四片”结构布局。一带,滨江带,布局湘江基金小镇;双心,即主副双中心,主中心以茶子山路金融中心大换乘站为依托,构建活力金融中心,副中心以福元大桥西站为依托,打造创新金融核心;两轴,即穿过两中心的茶子山路和长望路发展轴;四片,双中心和综合功能区。片区规划有三纵十二横路网,搭建内部快速路网密度,形成高效畅通的内外大通关体系。地铁4号线、6号线、长株潭城际轨道贯穿片区,并设有六沟垅站、观沙岭站、茶子山站、福元大桥西站4个站点。8公里西岸商业旅游景观带,融合情景商业、岸线景观、湘江旅游,打造城市中心区4A级旅游景观。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区高度重视现代金融业发展,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完善金融体系,不断优化金融环境,《关于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南金融中心扶持政策申报实施细则》等政策纷纷出台,涉及产业落户政策、招才引智政策等,加快金融产业聚集。同时,湖南金融中心被列入长沙“六大片区”之一,将着力打造“现代金融聚集区、特色金融示范区、区域金融中心”。

B 现实:已入驻各类金融机构及配套企业250多家

如今,从渔人码头向北而行,不难发现,湖南金融中心已聚集长沙银行全国总部、三湘银行全国总部、农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吉祥人寿全国总部等涵盖金融、证券、保险、基金类金融机构255家。繁华的滨江沿岸商业、屹然耸立的甲级写字楼、醒目的湖南金融中心标志、穿梭的高端商务人群……

展开湖南金融中心版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车轮的不断前行,一个崭新的基金小镇正加快建设。湘江基金小镇一期建设用地为湖南金融中心A7地块,总占地面积约30842㎡,规划建设金融广场、金融长廊、小院办公、小镇客厅四大特色金融配套与滨水低密度生态办公群,坐拥一线江景视野。一期建成后,将成为创业投资类基金、私募股权类基金、证券期货类及其他基金集群快速发展的魅力摇篮。湘江基金小镇位于湖南金融中心湘江沿线,东临湘江,西至滨江景观道,南至银盆岭大桥,北至北津城路,由长沙先导恒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湖南湘江新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整体运营,规划范围约800亩,控规建筑规划27.7万平方米。包括滨水低密度生态办公群、滨水特色商业配套、国际品牌酒店、游艇中心及湘江旅游景观带等各类业态。其中,基金及管理机构核心办公区建筑规模12.6万平方米。

湘江基金小镇自授牌以来,以“基金+基地”、“政府+市场”的模式形成组合拳,在资本招商带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取得了有效进展,200多家基金公司、1900多亿元管理资产。如此强大的资本积累,将为片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加快建设进程。记者了解到,湘江基金小镇一期小镇会客厅预计2019年1月开放,首期A7地块预计2019年6月交付使用。未来湘江基金小镇将集聚一大批有资质、有品牌的私募金融机构,成为中部股权投资及配套产业聚集高地,助力湖南金融中心建成富有活力、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在建的湘江财富金融中心(简称“湘江FFC”)被誉为“湖南湘江新区金融地标”,汇集了百余家金融、证券、保险、基金类机构,肩负起了中部“陆家嘴“的使命。该项目于2016年正式开工,项目总体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由A、B、C、D四座塔楼组成。其中,A座塔楼高328米,为华中首个三认证绿色建筑。整个项目集30万平方米金融写字楼、12万平方米的国际智能购物中心、4.2万平方米超五星级酒店以及2.2万平方米服务式公寓于一体。继JW万豪酒店、凯德壹中心,雅诗阁服务式公寓陆续签约之后,今年5月,更是吸引了平安银行长沙分行的入驻。随后,浦发银行长沙分行、华融湘江银行湘江新区分行陆续入驻,为湖南湘江新区再添金融劲旅。从最新发布的2018年年中报可知,上半年,湘江FFC获得长沙滨江新城写字楼销量第一、长沙写字楼成交金额排行榜前十的好成绩,成为湖南金融中心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作为湖南金融中心首个入驻及交付使用的写字楼项目——楷林国际,项目建筑面积28万㎡,总投资30亿元,目前,长沙银行全国总部、吉祥人寿全国总部、湖南三湘银行、华融湘江银行湖南湘江新区分行四大金融湘军齐聚,已入驻企业超三十余家。

一场全新的蜕变已经开启,湘江财富金融中心、福晟国际金融中心、浦发金融大厦、楷林国际、银健滨江、弘坤·滨江、地宝大厦、鼎衡大厦……一大批已经或即将投入使用的高端商务写字楼,在金融中心生长开来。

C 行动 :赋能实体经济释放不竭动力

短短2年多时间,随着愈来愈多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进驻,湖南金融中心正蹄疾步稳,奋力前行,形成了非常好的发展态势。

已入驻的255家金融机构和企业中,省级以上持牌金融机构25家(法人4家),金融科技及配套企业10家,基金机构220家。各类机构总注册资本金356.7亿元,基金管理规模1951亿元。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保险经纪、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基金、商业保理、资产管理、律师事务所、金融科技等10多种金融业态集聚,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工具更加丰富,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更加多元化,金融产业生态更加完善。

作为湖南唯一的省级金融中心,其重要的使命就是在严防风险的底线下,推进资本市场、保险改革创新,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优化信贷结构,构建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撑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美国金融史学家威廉·戈兹曼在他的《千年金融史》里说:金融的故事其实就是一部技术的故事,像其他技术一样,通过不断提高效率的创新得以发展。如今,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的势头重塑金融的整个产业生态,金融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类型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在今年9月举行的2018湘江金融发展峰会上,新区提出“科技普惠”的发展定位,围绕此定位,新区从人才、楼宇、政策、服务等方面发力,着力营造完善的金融科技生态,培育引进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金融科技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解决金融机构的不愿投、不敢投的问题,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满意度。据悉,中金支付、企数标普、中永智信、淼峰科技等金融科技企业相继落户,有关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作为湖南金融中心金融产业发展的助推器,长沙市委、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区正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完善金融体系,不断优化金融环境。为加强招商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努力为金融业发展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湖南金融中心开设总部或分支机构,强化金融机构的聚集,构建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专门成立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对入驻金融机构提供入驻咨询、注册登记、政策申请、问题协调、银企对接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加速各类金融机构的集聚。

创新机制,吸收国内外成熟的金融中心的产业政策和管理模式,培育地方金融领军企业,打造全牌照地方金融体系,形成丰富多元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金融发展新格局,这对于湖南金融中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未来,湖南金融中心将释放源源不竭的动力。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