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报 2018-11-29 11:28:40
金鹰报·新湖南客户端 毛玉婷
地图像是一个城市的缩影,直观地反映了城市的面貌。不同时期的地图放在一起,能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城市惊人的变化和时代的崛起。湖南省地图出版社副总编蒋连军,收藏了1978年至今的40多张长沙城区地图,把它们拼在一起,就是改革开放的掠影。

(蒋连军和他收藏的40多张长沙地图。)
最直观:40年长沙城区扩大8.2倍
从1991年毕业至今,蒋连军已经在湖南省地图出版社工作了27年。出于对地图的热爱,蒋连军时常搜集不同年代各种类型的地图。“有的是退休老同志送的,有的是读者送的。”蒋连军一边小心翼翼地从珍藏的地图中拿出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一边介绍道。最早的一幅是1978年的《长沙市交通图》,四开大小,纸张已经很破旧了。地图上图标简单,城区局限在湘江以东、京广铁路以西,河西就是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几所高校。湘江上面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湘江一桥(今橘子洲大桥)。蒋连军说:“那时候是‘一江两岸,西文东市’,老城区面积仅有53平方公里左右。”

(1978年的《长沙市交通图》画面还比较简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长沙全貌。)

(2018年的《长沙市城区图》已相当复杂,密密麻麻的线路图标,标记着改革开放40年的硕果。)
而最新的2018年《长沙市城区图》,长沙城区面积约435平方公里,相当于1978年的8.2倍。1995年,长沙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把东西南北郊变更为芙蓉、雨花、天心、岳麓、开福五区,每一个区都有城市和乡村,并且将长沙县、望城区部分乡镇划归开福区、岳麓区,为城市向周边拓展提供了空间。同时,城市规划为“三环六桥”交通格局、“一主两副六组团”功能格局。蒋连军感叹:“长沙是真的长大变强了!”
最“眼花”:内外交通快速发展
地图上还有一个逐年增多的就是交通线路了。从1978年的“寥寥数笔”到如今的“眼花缭乱”,长沙的市内外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湘江的过江通道只有一座湘江一桥,京广铁路刚刚外迁,新长沙火车站才投入使用不久;1991年的《长沙市区交通图》,老京广铁路还穿城而过,五一路东段已建成,但老长沙火车站到袁家岭之间还是断开的。东西向五一路已经完全贯通,湘江上增加了一座桥(银盆岭大桥),穿城而过的老京广铁路的老北站与老南站之间已拆除。2001年的《新世纪长沙交通旅游图》上,高架桥开始出现:一环已经形成,二环初建,湘江三桥(猴子石大桥)和南二环、东二环已经通车;高速公路出现在城郊,京港澳高速公路、长常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已经通车。

(1991年的《长沙市区交通图》。)

(2001年的《长沙交通旅游图》。)
2018年,除了京广高铁,沪昆高铁也已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2号线,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火车南站到黄花国际机场的磁悬浮轨道交通,均投入使用。梅溪湖周边、洋湖垸周边已经开发。而过江通道也由一变十。湘江两岸通道除了桥梁8座,还有营盘路、南湖路隧道,以及地铁2号线、长株潭城际铁路的隧道。这些地图上最直观的线条告诉我们,长沙的交通网络正在蓬勃发展。
最“养眼”: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1978年的地图上,只有麓山公园、烈士公园、天心公园、橘洲公园四个公园。而到了2018年,地图被大面积的绿色占据,相继出现了洋湖湿地公园、月湖公园等。“现在的公园不仅仅是公园,更是生态区。现在的长沙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而不单单只注重一方面的发展。”蒋连军对此颇有感悟。无论是城市绿化力度的加大,还是对湿地生态区的保护,又或是住房建筑规划的转变,都让长沙朝着更让人幸福的方向发展。
而改革开放40年带给长沙的变化远不止这些。2018年的长沙城区,东西窄长,南北扁平,经济高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教育水平不断进步……蒋连军感叹道:“原来湘江上一到冬天,用水是个大问题。现在湘江上建了水电枢纽,浏阳河上有小水库,用水再也不愁了。”也许改革开放40年对你来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地图会真切地告诉你发生了多大的改变。40年,长沙城区在长大,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而幸福在向每一位中国人招手。
责编:谭好
来源:金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