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养生经”,平常人也能轻松做到

  生命时报   2018-12-26 09:46:57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在井冈山点燃星星之火;他带领红军历经两万五千里血色长征;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018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25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伟人。

毛主席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在条件艰苦的岁月活到83岁高龄,这与他的健康习惯密不可分。通过采访权威专家,我们总结出毛主席的养生经。

指导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温长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 张侃

饮食:烧肉搭着绿菜吃

人们最为熟知的是,毛泽东喜欢吃红烧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富含脂肪的红烧肉并不能够算作一种“不健康食品”,没有人担心因为它而增肥,反而热切盼望它所蕴含的能量。

毛泽东还喜欢用三分猪油七分花生油来炒菜油,植物油和动物油搭配在一起食用,可以互相补充两者的不足。不过,餐餐吃就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毛泽东的饮食当中还有很多值得倡导的健康做法。首先,他非常注重吃绿叶蔬菜,特别是深绿色蔬菜占有重要地位,如苋菜、空心菜、冬寒菜、马齿苋等。这些菜对于延缓衰老和慢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蔬菜多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吃辣椒、红烧肉是一个很好的平衡。

另一优点就是,毛泽东并非餐餐白米饭白馒头,而是在大米中掺入黄豆、红豆,面粉里也掺入荞麦粉、高粱粉、玉米粉等。其实那时候的“大米”是“九二米”,其中已经保留了相当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和现在出米率只有7成多的精白米不可相提并论;但即便如此,“九二米”的B族维生素含量和矿物质含量仍不及其他粗粮,蛋白质含量又不及麦类和豆类。

另据毛泽东当年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很喜欢吃新鲜的小鱼小虾,常让工作人员在中南海捕捞,然后连壳吃掉。带骨带皮的小鱼小虾不仅富含钙和蛋白质,也是欧米伽3脂肪酸和维生素A、D的补充来源。

还有一个人们忽略的事实,就是毛泽东对食品的态度很单纯很自然。他不因为自己居于高位就追求山珍海味,也不喜欢精美的甜食点心。不好面子,不摆排场,崇尚节俭。这种态度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

运动:散步时做“鬼脸”

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说,毛主席平时不太注重养生,主要时间都用来工作了。如果实在感到太累了,就站起来伸展伸展臂膀,活动活动颈椎。

谢静宜常常要想办法请他出去散步,让他放松一下大脑,休息一下眼睛。出去散步时,他往往会自由而随意地摆动双臂、扭扭腰,高兴时还常常做个“鬼脸”,别小看了这“鬼脸”,它不仅调节了气氛,放松了心情,还全方位地让面部肌肉得到了放松。

谢静宜回忆道,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读书时,曾自编了一套“六段锦”体操,是根据华佗的“五禽戏”和钟离的“八段锦”改编而成。“五禽戏”是一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不同动作特点的体操;“八段锦”则通过疏通周身关节,调节气息平衡以达到身心轻快的目的。

毛主席青年时期一直坚持锻炼,老年由于工作忙,不能每天都锻炼,但只要有空,他还是会做做这套“六段锦”。

保健:睡前梳头助眠

李银桥作为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知晓很多毛泽东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段。他在《红墙警卫》中就回忆了毛泽东梳头保健的故事。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后来的渡江战役中,毛泽东几乎每天都是通宵达旦地工作。在东北战场的紧急关头,毛泽东已经两天三夜没合眼了。李银桥用尽了办法想劝主席睡一会,可怎么也不管用。

一番软磨硬泡后,李银桥终于使主席“让步”,他搬来一张躺椅,说:“主席,您躺在椅子上看文件,我给您梳头,这样既不影响您工作,又可以休息。”毛泽东赞许地说:“好,好,这个好。”

就这样,毛泽东躺在椅子上批阅文件的同时,李银桥一遍又一遍地为他梳头。不知不觉,毛泽东就睡着了。自此,李银桥和其他工作人员给毛泽东睡前梳头的做法,一直坚持了下来,毛泽东非常乐意接受这一解乏催眠的好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头为脑之舍,是机体的“精明之府”,连通全身经络。适当刺激头部的某些穴位,有利于改善大脑功能,调节全身经络,达到防病养生的目的。

脑力劳动者平时感到头脑昏沉、疲劳时可以随手拿起梳子梳梳头。研究表明,早晚梳头,对保持头脑清醒、治疗神经性头痛、失眠烦躁有明显作用;工作间隙梳头,对缓解大脑疲劳、保持精力充沛、增强思维能力和安定情绪有直接帮助。

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的病人,更应该坚持梳头,通过梳子刺激头部穴位,可对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性格:不怕苦难保持自信

1948年的冬天,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强弱对比已经发生逆转,但战争还是艰难的。然而,毛泽东却在西柏坡做出这样令人震惊的论断:“原本预计用5年时间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现在估计只需要1年左右即可解决。”

就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11月18日,毛泽东一日连发三份电报催促林彪提前入关,完成对傅作义的包围。这是个极其冒险的举动,因为傅作义拥有近60万部队,是华北野战军的3倍。周恩来、朱德劝阻过,林彪犹豫过,但毛泽东力排众议,通知林彪行动。最终,解放军以最小的代价换得了最大程度的胜利。

从这个历史事件能看出毛泽东的自信,并且这种自信贯穿了他的一生,不会因处境不同而改变。

在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面对由八万人锐减到两万多人的红军,毛泽东写下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并以这种心态鼓舞全军将士;解放战争初期,面对近四倍于自己的国民党部队,正在陕北与胡宗南部队进行游击战的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悬殊的敌我力量并未动摇他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可以说,是毛泽东的自信使他成为伟人。

学习毛主席的自信和不怕苦难的精神,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着不小的启迪。▲

责编:许琬婕

来源:生命时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