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读史丨知否?宋人喝茶的样子,才算得上真小资啊!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1-23 17:32:48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廖慧文

据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版是以北宋为时代背景,剧中也出现了许多宋人的生活片段——焚香、插花、吃“樱桃煎”(就是樱桃糖水),还有就是几乎每集都必出现的场景——喝茶了。焚香插花我们可能已经不太熟悉,喝茶却仍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你是保温杯里泡浓茶的“老干部”,还是喝一次茶需要摆开十几件茶具的精致茶客,或者是每日奶茶续命的猪精女孩,茶,这种神奇的树叶总是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种重要的地位在宋人那里就讲得很清楚了——“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唐代,喝茶也兴盛,但那时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而且唐人 喝茶,不仅要将茶叶捣碎,还要加姜、枣、橘皮、盐…..同煮之。这简直就是调料煮水嘛!唐代的茶圣陆羽就很嫌弃这种茶汤,觉得水沟才是它的正经去处。

(唐《会茗图》)

到了宋代,喝茶已经突破了阶层,成为“国民饮品”。在追寻茶味上,也要“纯”得多,还玩出了喝茶的新花样。

宋人 以白茶为优,大多将茶制为茶饼。 当时流行于上层社会的“点茶”法大概是这样的——

将茶饼捣成小块,再用茶碾研成粉末,再过筛,就可以冲茶了。

将少量的茶末置于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调匀成膏状,然后,一边注入沸水,一边用茶筅击拂,再趁热饮用。

又有钱又有闲的上层人士们还要斗茶。看谁在点茶中汤色和扬起的泡沫最美啦,泡沫与茶盏交接点有没有水痕啦,谁泡的茶最香最好喝啦。讲究得一套一套。

(手残党感到绝望)

手法讲究,茶具当然也要讲究了。好茶的上层人士必备一整套茶具。被称为“大玉川先生”。这个名字乍听有些奇怪。但也是有渊源的。唐人卢仝 ,卢照邻的嫡孙,被奉为“茶仙”,他的号是“玉川子”,于是全套茶具就以他的号命名。

(剧中出现的茶盏)

接下来,来欣赏一波茶具——

宋建阳窑黑釉盏 故宫博物院

宋 油滴天目茶碗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宋油滴天目茶碗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可以看到,宋代大多茶盏是黑色的。这是因为当时茶汤和泡沫接近白色。以黑色的茶盏衬托,茶汤和泡沫的颜色和形态就更突出。

要是不爱喝正统的茶也没关系呀。唐代的“调料煮水茶”在宋代有了传承和创新——

比如剧中五姐姐要喝的“七宝擂茶”,是把茶叶与芝麻、草药等物混合、捣碎再放入水中煮沸之后饮用。听起来是不是和我们湖南益阳、常德地区的“擂茶”很像?

(我们熟悉的湖南擂茶)

不仅如此,还有“花茶”:用甘草等有香甜气味的药材,加果子、鲜花煎出水,称“香引子”,“此俗遍天下”,非常流行。

当时满大街都是茶坊。这一点,《清明上河图》就有表现。在《梦粱录》中,还列出了不少茶坊的名字,“俞七郎茶坊、郭四郎茶坊”这是普通的,“朱骷髅茶坊、一窟鬼茶坊”,这名字起得就有点剑走偏锋、吸引眼球了。和如今的咖啡厅一样,当时的茶坊消费水平也有高低。有的高档,装修豪华,环境清幽,还搞音乐创作聚会,广受文艺青年喜爱。有的低廉,人群熙熙攘攘,说不定你还能在这听到一些江湖八卦,贵族秘闻。

(宋《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处茶坊)

没空进茶坊也没关系。走在路上渴了,可以向路边的“提茶瓶人”,也就是卖茶的走贩买茶喝。不过他们卖的茶,就没有许多讲究了。和普通平民一样,买的是“散茶”“末茶”,沸水一冲即可。跟现在的速溶奶茶、速溶咖啡差不多。当然,在“逼格鄙视链”中,也只能处于下游。

(南宋《斗浆图》)

资料来源:《梦 录》、《东京梦华录》、《风雅宋》、中国文物网等。

责编:廖慧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