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02-23 00:12:14
湖南日报评论员
2月22日,在株洲市召开的湘江保护和治理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杜家毫宣布启动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这意味着,这场新时代的湘江保卫战已到了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
2013年9月,湖南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一号重点工程”,滚动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堵源头、治调并举、巩固提高3个阶段的努力,实现湘江“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的美好愿景,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攻坚战就此在三湘大地打响。
酣战6年,湘江保护与治理成效有目共睹。湘江流域水清了,岸绿了,城美了,百姓心情舒坦了;草长莺飞,鱼翔浅底,大自然在人们精心呵护与休养生息中生机勃发;城市实力在增强,乡村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在优化,雷霆治污没有拖累经济,反而为高质量发展扫清了战场,创造了条件。
湘江保护与治理经验可圈可点。6年前,在“唯GDP论”仍有市场、牺牲环境换政绩的冲动还此伏彼起的大环境下,启动湘江保护与治理的勇毅之举不乏质疑之声。然而,决策者思路明晰、超前谋划、意志坚定、高位推动,相关部门和市州的负责人逐渐端正政绩观,企业逐渐转变发展理念,全社会的参与意识逐步提高,湘江保护与治理按节点稳定推进。值得一提的是,湘江保护与治理在衔枚疾行的同时,也没有蛮干硬来,而是从实际出发,定政策、拿措施,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前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最终积小胜为大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污染易,治理难。湘江保护与治理注定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眼下,还远没有到弹冠相庆、松劲歇气的时候。我们要清醒看到湘江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湘江干流水质好了,但有些支流水质仍常年不达标、小河小湖的污染投诉仍有不少;工业源污染堵了很多,但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染仍然触目惊心;粗放式发展累积的历史遗留问题有的仍未完全解决;后期生态恢复、产业接续、民生保障任务更艰巨,群众的期盼更高。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叮嘱湖南要“守护好一江碧水”。我们要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开展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
又闻鼙鼓响,扬帆再出发。治理不易,巩固尤难;恢复诚可喜,保持尤为贵。真正要长期做到“湘江水碧湘山绿”,彻底还湘江一江清澈,还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和决心,毫不松劲和懈怠,加大力度,动真碰硬,解决突出问题,彻底消除隐患,以必胜之心打赢打好这场攻坚战。
湘水清见底,楚云淡无心。待到大功告成之日,“母亲河”必将铭记这段追梦奋斗的历史,铭记为守护好一江碧水倾尽全力的人们。
延伸阅读
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以“堵源头”为主要任务,重点是堵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大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水排放。坚决把矿山污水排放截住,把尾矿库拦住,把重点化工和其他企业的污水截住,关停并转一批“五小”企业,提高沿流域中心集镇以上城镇的污水处理能力,沿线大型畜禽养殖企业要逐步搬迁,并确保达标排放,使污染趋势得到遏制。
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治”与“调”并举,继续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逐步实现沿江工业企业污水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沿江一般城镇和自然村的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加大农业面源治理力度,有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沿江边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化工区整体搬迁和重化工企业的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逐步由重到轻。
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抓巩固和提高,围绕“天更蓝、山更绿、水更净”,进一步实施综合措施,使湘江干流、全流域稳定在三类以上水质,大部分饮用水源断面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责编:张笑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