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部件名称及经典器型都在这了

  木雕   2019-03-16 00:06:00

明代代家具以素朴、简洁著称,后代称之为“明式”。即使是简洁的明式,也并不是没有装饰。明家具在重要部位,施以小巧的装饰,也是常见的。况且,明代家具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装饰与结构的紧密结合。

几百年来,经过设计师和工匠的努力,完成了“结构装饰”这一特点。所谓结构装饰,就是指这种家具部件、这种装饰手法,它属于装饰,然而起到了支撑重量,使家具坚固的结构作用;它属于结构,而又收到装饰美化家具的效果。这部分装饰,在明代家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一、牙子

明代家具的装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结构紧密相连的装饰,如牙子(牙条与牙头)、券口、圈口、挡板、矮老、卡子花等。另外,如罗锅枨、霸王枨、十字枨、托泥等,虽然名为枨子,是地道的结构部件。但是,由于匠师的巧妙处理,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第二类,是纯粹的装饰。如雕刻、镶嵌、线形等。

明代家具,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在家具装饰方面,题材、手法、纹饰等等都是非常丰富的、多彩的。

图1-图8,是常见的各种牙子形象

很多家具在立木与横木的支架交角处,多运用形式不同的牙子,予以装饰。如椅子后腿与搭脑的交角处,圈椅的扶手与后腿,扶手与前腿的交角处,桌案的台面与四腿的交角处,衣架两立柱与搭脑的交角处,以及镜架、屏风、机凳、床榻、横木与立木的支架交角处,都施以各种纹样的牙子(包括牙条与牙头)。这种牙子,横向较长的叫牙条,施在角上的短小花牙叫牙头。除此而外,还有用在衣架、镜架上部搭脑的两侧,名叫挂牙。而施在屏风、衣架等底座两边的牙子叫站牙,也叫坐角牙子。

明代家具的牙子形式,丰富繁多,常见的有云纹牙子、棂格牙子、凤纹牙子、卷云牙子、弓背牙子、替木牙子等。这些牙子,既是家具的极好装饰,又是家具坚固耐久的结构部件。

二、券口与图口

券口就是镶在家具的四条立柱之间的镶板,如坐椅的腿子之间,桌案两侧的前后腿之间,镶以形式多样的镂空牙板这种镶板,四周有框,中间镂出空洞。

在上左右三面镶板的叫券口,在上下左右四边镶板的叫圈口,这些券口或圈口的名称,都以中间的空洞纹样命名。如空洞是壸门形,则叫壸门券口。这种券口和圈口,既是一种美化装饰,同时,又起着支撑重量,加强牢固的作用。常见的有:椭圆圈口、海棠券口、长方券口,鱼肚圈口、壸门券口、或圈口等等。

图1-图4,都是常见的券口或圈口

三、挡板

在桌案的两侧,即前后腿之间,镶以各种纹饰的镶板装饰;或者用木条攒接成棂格形状的侧板。这种形式多样的侧板,就叫挡板。挡板加固了腿子的稳定性,同时,也是极好的装饰。常见的有云头挡板、卍字挡板、葫芦挡板、草龙挡板、灯笼挡板等。

图5-图8是常见的挡板纹饰

四、卡子花

就是卡在两条横枨之间的花饰。多数是用木材镂雕的纹样。也有用其它材料,如嵌玉卡子花等。卡子花常用的有双环卡子花、单环卡子花、枫叶卡子花等等。

图1-图3就是常用的卡子花

五、托泥与龟足

托泥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的四腿下端,加方形或圆形的底框,使得四腿不直接落地,是落在木框上,这种木框叫托泥。这种托泥作法,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不过那时是以箱形结体出现的。托泥不仅改变了四腿直接落地的旧形式,出现了造型上的新意趣,同时,托泥也起到了加固四腿的连接与稳定。

图4-图5是托泥与龟足

从南宋以来,托泥之下又出现了小巧的如同龟形的小足,使得整体呆板的四框之下,又长出可爱的四只小海龟这种龟足,既活泼,又起到通风的作用。

明代家具的椅子四腿下,常用龟足。

六、矮老

是一种短而小的竖枨子,往往用在跨度较大的横枨上,矮老多与罗锅枨配合使用。如桌案的案面下、四周横枨上多用矮老。起到支撑桌面加固四腿的作用。

图1-图2是罗锅枨单矮老,和罗锅枨双矮

七、枨子

枨子是家具造型的一部分。明代家具的枨子式样很多。有罗锅枨、霸王枨、十字枨、花枨等。枨子,虽然是以结构的形式而存在,但是至明代已经摆脱了直枨的基本形式,着意于装饰作用,使其结构功能和装饰美化兼顾。这些加工、美化了的枨子,也是值得一提的,它们也是明代家具风格的一部分。

图3-图7是明代家具常用的枨子

八、铜饰件

在箱子的四角、柜橱的门扇和椅凳的座角足端等地方,使用金属件。这也是明代家具的一个特色。明代家具上的金属件,明代前期多使用白铜或黄铜制作,后期则使用红铜镀金,更显得华丽。

这些金属件形式多样、造型非常优美,装饰在花梨、紫檀等色调深沉华美的家具上,确实倍增光彩。同时也起到了保护家具的作用,和耐久使用的功效。另外还有铜管脚,就是套在椅凳足下的金属管套,这也是明代家具的特点。可以想象,一只紫檀桌案或杌凳,四只足下有金光闪闪的金属管脚相配,是非常别致的。

图1-图4是明代家具常用的铜饰件

九、纯粹装饰

[1]开光、亮脚、绦环板

开光,是在坐墩,或坐椅的背板等处,锼出各种纹样的空洞,叫作开光。图1是开光。

亮脚,则是在椅子靠背的下部,即与座面接触的地方,锼出各种纹样的亮洞,叫作亮脚。图2是亮脚。

绦环板,是在柜面、屏座、案和架的高束腰处、门扇、床围等地方,镶一块四边起线,中间透空的镶板,这种镶板就叫绦环板。图3是绦环板。

以上开光、亮脚、绦环板,打破了整板和大面积板面的沉闷,显示出玲珑活泼的趣味。

[2]腿子的线性变化

腿子的线形变化,明代家具的腿足变化最多。常见的有三弯腿,它由腿部从束腰处向外膨出,然后再向内收,收到下端,又向外兜转,形成三道弯。以形取名叫三弯腿。三弯腿的足部,大都有装饰,如涡纹足、外翻马蹄等。

另外还有鼓腿彭牙,它的腿部从束腰处也作膨出,然后稍向内收,不向外兜转。顺势成为弧形。足部,多作内翻马蹄或雕饰。

还有一种不同凡响的蚂蚱腿。是在腿子的中间雕出花翅,突出于腿子的直线之外,形如蚂蚱带翅的腿,因而得名。另外还有撇腿、板式腿、卷珠足、卷书足等等不一而足,参见图1-图7。

[3]搭脑的线形变化

搭脑是椅子上端的横梁,因坐时后仰脑袋搭于其上而得名。另外,巾架、盆架、衣架上面的横梁也引申称作搭脑。其基本形式有圆形、扁形、方形三种。

在三种基本形状的基础上,又变化为直线的、弓背形曲线的,向上翘起的曲线,中间突起两边下滑的曲线,还有圈椅后背的椅圈顺势延至前端扶手的曲线等等,可谓千变万化,线形各异。但不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共同具有流畅挺秀的特色。

图1-7是搭脑的线形。其他像桌案的案面边——冰盘沿线脚,就更是多彩多样了。还有牙条、牙板边沿的线脚,柜橱门边,床榻围屏,以及无处不见的边缘线脚,真可说是无穷无尽。

[4]雕与嵌

使用雕刻手段装饰家具,见于战国,使用镶嵌手段装饰家具,始于商周。可见雕嵌用于家具的历史悠久。

雕嵌的技法,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到明代,已经非常成熟。从明代家具的实物中可以看出,在小面积的雕镂刻嵌中,刀法平稳有力而准确,转折灵活,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小巧别致,极富有生气。

明代家具的雕刻手法,主要用浮雕和透雕。偶而用圆雕施于盆架、中架的搭脑两端。

浮雕也叫凸雕,就是所雕纹样突出平面,它与阳刻的不同在于:突出的纹样,也要以其形态的需要作深浅不同的处理,而阳刻只作平面突出纹样。

透雕则是留出纹样,将底子锼空,使纹样锼空突出。

圆雕是雕出立体的实物。

明代家具的牙板上多用浮雕,偶而用透雕,而挡板上则多用透雕。

明代家具上的雕刻题材非常广泛,有取古代之夔纹、螭纹、龙纹、凤纹、绳纹、云纹等。也有植物纹的折枝、牡丹、卷草、灵芝等。

在家具上用嵌也比较广泛,有不少家具在坐椅的背板上,桌案的横枨上,嵌以小块玉石和不同色调的木饰,造成木材的色调与纹理的不同效果,也很新巧参见图1-图4

明代家具的雕、嵌是工精意巧。雕刻用得很广,坐椅背板,镜架、盆架的牌子,床榻的围子、桌案的牙板、牙头、绦环板等处,都可见小面积的雕刻。用得恰到好处,没有贪多滥用和多余累赘的毛病。令人感到精巧典雅,无法挑剔。

明代家具的装饰,除以上雕嵌而外,还有难以数计的边缘线脚——即冰盘沿线脚。

明代家具,不取繁缛的装饰,不以富丽华贵为美它以典雅质朴为自己的独特风格,只在局部作精致小巧的装饰,突出她简素无华落落大方的特点,这也是后代赞誉她为"明式"的原因。

图解明式红木家具中的21个经典器型

明式家具是我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世界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通过了解明式家具经典之作,可以提高我们对红木家具的审美水平。

紫檀无束腰裹腿直枨大方凳

裹腿之制,源出自民间的竹制家具,而在裹腿枨上的立柱格内,安装开孔绦环板是明式家具的常见做法。

此方凳尺寸超过常式,应当是高大正厅中的用具。在凳面下加一道约与凳面同厚的裹腿做垛边,下再设裹腿做直枨。垛边与直枨之间安立柱,将每面界成三格。格内嵌装开长圆孔的绦(tāo)环板,并沿孔起利落挺拔的阳线。直枨与足的相交处安角牙,也起阳线,上下呼应。

明 黄花梨灯挂椅

所谓"灯挂",就是用来承托油灯灯盏的架子,用竹或木制成,四足,有提梁,后背狭而高,可悬挂在墙壁或置放在桌案。靠背椅中造型和它近似的便被人称为灯挂椅。

此椅搭脑中部削出斜坡,以便颈项倚靠。两端微微翘起,并略向后兜转,制作圆浑,给人舒适之感。靠背板独木无雕饰,向后弯曲,圆婉合度,至底部始有垂直之意。椅盘做出冰盘沿,线脚稍稍内敛。迎面的券口牙子锼出单尖壶门式轮廓,弧线柔和却有弹性。踏脚枨下托以极窄的牙条,两侧及背面均为单枨。此椅在同类椅具中可谓造型至为简练的一种。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此具属四出头官帽椅的基本形式。其特别之处在于,扶手和鹅脖相交处有长角牙直落椅面,而常见的多不及其长度的一半。三面壶门轮廓饰以券口牙子,线条圆婉劲挺,可谓柔中带刚。突出的钩尖虽小,却为全椅增添了妩媚。而足部的侧脚之大,超过一般扶手椅,充分显示出明代家具稳定大方的特色。

紫檀南官帽椅

紫檀南官帽椅传世甚少,如此精美者尤为可贵。靠背板浮雕云头形花纹一窠,由四钩云纹组成,于简练中见巧思。椅盘的大边面一根向前凸出,后背一根向里微弯,并非长方形,较为罕见。

黄花梨禅椅

椅盘甚大,宽、深仅差三厘米,成正方形,可容跏趺(jiāfū,佛教徒的一种坐姿)坐,故名曰禅椅。椅盘下安罗锅枨加矮老(枨子上的小立柱),足底用步步高(步步高式:前枨低,两侧枨次之,后枨最高)赶枨。该椅体形硕大,用料单细。从古代家具发展的演变来看,禅椅恰好处在宋代流行的靠背扶手三面平齐的大椅和明代流行的玫瑰椅之间,是传统家具演进过程中的代表,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黄花梨圈椅

圈椅扶手出头。靠背板浮雕花纹一窠,由相对的螭龙组成,尾部衍变为卷草,卷卷相抵,既对称又不破坏图案。椅两侧有角牙,与靠背板一木为连做。靠背板向后弯转的弧度大于一般圈椅。椅盘的下三面有券口牙子,是比较坚固的做法。迎面牙条所饰的浮雕卷草纹,与靠背板的花纹十分谐调。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

此椅整体谐调匀称。靠背板界成三段。上段一窠浮雕近似卷草,乃从双螭纹变出,却无动物形象,圆婉有致。中段端立一鼎三足,为图案化"寿"字。其上有大小两螭,顾盼有情。下卧一螭,翻滚欲起。宽者钟缠枝莲,窄者锤香草纹,黑地白章,灿然夺目。脚踏上用铁帽钉固定镂有古老钱、犀角等杂宝长片,尤饶古趣。着地两根长材与后足相交处用纯银錾花饰件,是迄今仅见一例。黄花梨圆后背交椅传世甚稀,此具堪称上乘。

黄花梨有束腰炕桌

边抹颇厚,起拦水线。束腰较高,但四足上截不露明。牙条锼(sōu,用钢丝锯挖刻木头)出壶门轮廓,三弯腿。其不寻常处在于三弯腿的足端圆球又翻出花叶。每面壶门轮廓转弯处,锼出两叶,一在牙条,一在腿足,仿佛两卷相抵。但在腿足上的一卷确是一木连做,大大耗费了腿足的用料。正因如此,这一做法十分罕见。

黄花梨五足带台座香几

几面边框立面稍稍内敛,上下有凹线,中部打洼,类此冰盘沿少见。束腰分五段,刻海棠式窄长凹槽,嵌装在露而不高的腿足上截侧面的槽口内,有托,故为高束腰式。五足之间是五个正顶出尖的壶门轮廊,柔婉修长,仿佛是五个大莲花瓣。

黄花梨无束腰裹腿直枨主桌

此桌面心由两块板拼成,在八仙桌上比较少见。

黄花梨有束腰内卷球足条桌

小条桌长度不及一米,牙条正中锼出壶门拱尖,与束腰为一木连做,四面不设枨。此桌足端马蹄向内卷转,以圆球为结束,足下并承以底部切平的圆球。圆球的支垫再加上足腿的修筑,予人翼然飘举之感。

黄花梨独板围子罗汉床

此床的特点是四足的马蹄非常扁薄,此种马蹄多出现在方形的腿足上,而它属于这一类型中的最薄者。其次,名贵木材家具如用独板更显贵重考究,故独板优于攒框装板,而此床反其道行之,明明三块独板围子,倒做成攒框装板的模样,出人意料。看来,匠师是藉新奇与变化来破除独板的光素平整。

紫檀曲尺式围子罗汉床

床身有束腰,素直牙条,四足鼓腿彭牙,内翻马蹄。腿足大挖,弧度不大,此是受紫檀料本身所限。围子用料细致,玲珑疏透,但无损其典雅俊美。围子用攒接法做成曲尺式,这一图案早在北魏时的洞窟艺术中已经出现。

黄花梨配乌木栏架格

架格为四层全敞式。其上三层设栏杆,栏杆以黄花梨作外框,正面用立材界成三格,每格内套乌木仔框,安卡子花一朵。侧面不加立材,也套乌木仔框,安卡子花二朵。卡子花扁而长,两端突出,造型罕见。第二层格板下安扁而宽的抽屉两具,乌木作前脸,配以壶形白铜的吊牌。架格栏杆之矮,抽屉之扁,想是为求空灵疏朗之效,而乌木与黄花梨相配,黝黑浓黄,相映成趣。

黄花梨上格券口带栏杆亮格柜

亮格柜的侧面各有六个出头的榫子,是为了便于拆卸而故意留的,这在柜子中实属罕见。其雕饰精美绝伦,图案的设计与刀工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亮格柜在亮格上的迎面栏杆中间开敞,仿佛是一座小舞台,美观而便于陈列,十分稀有。从亮格柜的构造和雕饰来看,它是明代后期传统家具发展到十分成熟时期的制品。

黄花梨圆角柜

圆角柜的造型可分为圆材和方材两种,但前者多于后者。此件为标准的方材圆角柜。它全身光素,两门板心用整料。柜顶立面不施线脚,四足及门边也不起线,只施素牙线,可谓简练至极,体现了大璞不雕的朴素美。

黄花梨门围子架子床

此床制作精细繁缛,觉其堂皇富丽、仪态雍容,却无过分雕饰、重复堆砌之感,堪称明式家具中“秾(nóng,花木繁盛)华”的典型范例。可见,尽管简练朴质是明代家具的主流,但高度装饰,豪贵华美却又典雅不俗的作品也同时存在。

黄花梨寿字龙纹十二扇围屏

上为绦环板,开正圆、摺扇、秋叶等各式开光。中部为隔心,可嵌装书画屏条。前代献寿贺庆,往往一面作吉祥图画,一面书写寿文。下部分三段:上为绦环板,透雕走兽及螭纹;中为裙板,下为亮脚,雕饰下垂云头。

黄花梨衣架

此衣架主要用单细圆材做成,轻盈、明快。

紫檀提盒

提盒单具者多,成对者少,紫檀成对者就更为难得。该提盒三撞,连同盒盖共四层,置于长方形底框的槽口内。由于盖撞之间及各撞之间均有子口咬合,故盒盖固定后,各撞皆无错开或脱落的现象。

紫檀独木卷书式小几

此小几原材必须美好如玉,无瑕无痕,再经巧匠锼割,才能制成。它看似简单,但制作工艺繁复,对工匠手艺要求极高,所谓“貌似平淡实神奇”。而这也符合明代文人的审美标准,反映了当时文人的趣味,并可从此窥见他们的哲学思想。

责编:王铭俊

来源:木雕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