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锹里花苗建筑群:苗家人对土地的珍惜

王铭俊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4-10 14:58:07

位于湖南省西南,怀化市南部的靖州,群山滴绿,沟壑纵横,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苗族同胞。千百年来,为适应山高谷深,重峦叠嶂的自然条件,苗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建造了一大批吊脚楼、鼓楼、花桥、凉亭、庙宇等建筑艺术瑰宝。

地笋苗寨被学术界称为“锹里花苗建筑群”,它们依山而建,半悬空式的干栏式建筑,体现了苗家“山多田少”的现实情况及苗家人对土地的珍惜。

新湖南客户端特别策划《读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进锹里花苗建筑群。

“掌墨师”是建筑设计的“总工程师”

选择好屋基,准备好材料之后,靖州苗族木构建筑营造到了落实木匠的时刻。

木匠有掌墨师和帮师之分,“掌墨师”是建筑设计的“总工程师”,不但是精通本专业的“全挂子”,而且有很强的组织策划能力。帮师则要求熟练木匠各种基本功。

苗族木构建筑技艺完全凭“掌墨师”的经验,通过测量、构思,便把建设方案绘制在一根长长的“丈杆”上,并用“鲁班字” 标明。丈杆选用的是一根修长的楠竹,一破两开,将其表面削刮干净。一幢建筑物的水面、水步、空间尺寸、柱眼方位、升山高矮等,都靠这根“丈杆”记载和建造。

“掌墨师”负责选定构件材料,画出开凿卯眼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标清各种符号,用竹签记录各种数据。帮师们依照掌墨师画的墨线加工,把木柱、木枋等锯好、刨好、凿好柱眼,将所有构件的榫卯扣齿斫好。

掌墨师不但挣钱多,而且特别受人尊敬。人皆不直呼其名,而在他的姓后加上掌墨二字,称“某掌墨”。

鼓楼是苗寨的心脏

地笋苗寨 位于靖州三锹乡,距县城38公里。是我国苗族五大支系之一的“花衣苗”聚居区,苗寨所有民居皆列入了湖南省第九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学术称为“锹里花苗建筑群”。

[小木屋]

苗寨都是吊脚楼,木建筑结构,防火是第一要素,所以苗家人的粮食一般不存放在家中,而是选个傍水之处,修仓存放。在古老的苗寨,治安问题是不会被首要考虑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体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苗寨的民风淳朴。

[ 登鼓楼]

地笋苗寨鼓楼,高27.2米,共有十七层,使用面积三层,目前是靖州县最高的鼓楼,建筑面积175㎡,为塔式建筑结构。

鼓楼是苗寨人民的重要建筑场所,它是苗寨的心脏,是一村一寨或一族一姓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一切全寨性的活动基本都在鼓楼或鼓楼周围进行。

[ 花桥 ]

俗称“风雨桥”,又称“福桥”。锹里苗乡的花桥与侗家的风雨桥建筑特色基本一致,开始是通行避风雨的需要,后来发展成为议事、聚会、歌舞娱乐的场所。

[ 凉亭 ]

在锹里苗乡,几乎寨寨建有凉亭,也有的在远离村寨的路边建简易的凉亭,供行人休息或避风雨之用。

[ 花街 ]

苗寨的行人要道,一般都要铺筑岩板路,岩板不够的路段筑“花街路”,其图案似篾席花纹,精致悦目。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铭俊  实习记者 袁伟业 整理

参考资料:《湖南日报》、花苗网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邓玉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