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方 文汇客户端 2019-05-27 14:46:30
作曲家谭盾不喜欢“命题作文”。近年来当他想要创作某部作品时,会发微信说,“我要创作音乐了,谁(指国内外的乐团)愿意与我合作?”
六七年前,谭盾去了一趟敦煌莫高窟,在其中待了整整六个小时。当他出来时发了一条微信,表达了两个想法:要把敦煌壁画变成声音;要把爷爷奶奶从小说给自己听并伴随他长大的故事写成交响乐。当即,便有四个国际知名乐团给了回复——纽约爱乐、洛杉矶爱乐、慕尼黑爱乐和墨尔本交响乐团。这是谭盾创作的交响乐《敦煌·慈悲颂》的缘起。
去年5月23日,《敦煌·慈悲颂》在德国德累斯顿文化宫由慕尼黑爱乐世界首演。当晚,1800多名观众全场起立向中外音乐家致敬,雷鸣般的鼓掌和欢呼长达15分钟之久!一年后的6月20日,谭盾将来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携手法国里昂国立管弦乐团和吕贝克国际合唱学院以及多位歌唱家,在申城第一次上演这部被星云大师称为“菩萨交响曲”的作品。
▲法国里昂国立管弦乐团
“就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那一年,我在莫高窟里怀上了《敦煌·慈悲颂》。”谭盾对记者说。
把敦煌壁画转化成音乐,将它们带到全世界
在莫高窟里,谭盾看到了三四千幅与音乐有关的壁画以及几千件中国古乐器,比如画中乐手反弹琵琶时亦弹亦舞的醉人情景。“我想把通过作曲技巧把这些壁画转化成声音,这样就可以把它们带到全世界了,就像德彪西等法国作曲家把印象派绘画转化成音乐一样。”
谭盾耗时五年经历了十余次的敦煌采风,最终完成的《敦煌·慈悲颂》共有六幕: 《菩提树》《九色鹿》《千手千眼》《禅园》《心经》与《涅槃》。作品除了器乐演奏还有声乐部分,唱词来自王维、六祖慧能、星云大师等人的诗篇,以梵文和中文来演唱。谭盾告诉记者,不少合唱团因该作唱词发音太难望而却步,而集结了19个国家与地区成员的吕贝克国际合唱学院却拍胸脯保证,“只要是谭盾作曲的作品的唱词,无论怎样我们都能唱得出来。”该合唱学院对《敦煌·慈悲颂》唱词口音纯正的诠释,让谭盾本人也是赞不绝口。
▲吕贝克国际合唱学院
此次沪上首演的《敦煌·慈悲颂》中,沈洋、郭森、朱慧玲和王传越将分别担任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和男高音。此外,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学生陈奕宁的反弹琵琶乐舞,杭盖乐队成员巴图巴根的呼麦,以及歌手谭维维的原生态唱腔,都将把瑰丽的敦煌传奇再现观众眼前。
谭盾将《地图》《女书》《敦煌·慈悲颂》视为他心中的“中国三部曲”,创作这三部作品的时间贯穿了20余年。眼下的谭盾将通过三个阶段来完成自己的“敦煌梦”:创作《敦煌·慈悲颂》;重现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成立敦煌古乐团。
为了创作《敦煌·慈悲颂》,谭盾专程去了英国、法国、日本等地的博物馆与古村落,仔细寻找研究与整理编译敦煌手稿。他在大英博物馆追踪失传的《心经全本》乐谱原件,又造访了藏有敦煌一万多件原稿的大英图书馆。在《慈悲颂》中,人们能看到恢复的三四件敦煌乐器,其中包括反弹琵琶。谭盾表示在与上海民族乐器厂的合作下,希望能够恢复12件唐代乐器,最终形成他的敦煌古乐团,专门演奏唐朝时期的音乐给世界听。
把爷爷奶奶从小说的故事,通过音乐驾起灵魂的桥梁
“我从小是在浏阳河畔长大的,幼时最喜欢听爷爷奶奶说故事给我听。其中,就包括九色鹿这个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后来,谭盾在莫高窟内也看到了敦煌壁画上的九色鹿,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声乐协奏曲《九色鹿》。
5月26日,声乐协奏曲《九色鹿》将由费城交响乐团携手歌唱家雷佳在东艺完成上海首演。谭盾介绍,这部作品里有风、水,也有鹿和人,并融入了声乐中的民族和美声等唱法。音乐会上,观众可以关注雷佳如何将女高音的丰富细腻与交响乐团的宏伟磅礴相互融合,并在叙述与抒情之间自由表达。
▲东艺供图
当年那个在浏阳河畔长大的男孩,心底里攒着许多湖南本地的音乐素材和民间故事。如今,谭盾的足迹已遍布世界多地,近期除了法国里昂国立管弦乐团,他还将陆续与伦敦交响乐团等名团合作巡演,“小时候在乡下我梦想组乐队,最喜欢追着民间为红白喜事做道场的乐师,没想到今天也‘玩’起了乐队——大型乐团交响乐团。不变的是,我相信音乐永远是通向一个人灵魂的桥梁 。”
“我一直坚持在创作时,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声音和美的形式都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无论我站上多大和多有影响力的舞台,我想说的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或许是一个村里又或者是一个(莫高)窟里的,可能关乎历史也可能涉及未来……为什么很多作品都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乐迷的欢迎?因为,他们知道我的音乐在讲述我生命中最熟悉的那些事物。”谭盾说。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文汇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