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19-06-12 10:27:34
衡阳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有着两千二百多年历史,作为湖湘文化的历史源头之一,也是湖湘饮食重要流派。衡阳宴席文化诠释着当地饮食内涵、社会风貌、乡土人情等特点,值得一探究竟。
衡阳宴席文化由来
衡阳乡村宴席最大特色为丰盛,每道菜均以“海底碗”(亦称“陆碗”)盛装,满满的且堆得很高第一道菜就是“玉麟香腰”,俗称湘文化“土头碗”或“大合”。这道菜,犹如古代军队出征的先锋,既能体现主家席宴的档次,又能展示厨师的手艺,在宴席里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传衡东头碗在唐朝就初具雏形。唐时著名书法家、“草书狂人”、出家和尚怀素,在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晓霞峰(今衡东新塘镇晓霞峰)修行。怀素和尚性情疏放,痴爱狂草,喜欢吃肉喝酒,好结交名士。晓霞峰文昌塔修成之时,他宴请诗书好友、名流志士。依照自己的理解,他请当地名厨对当时民间宴请客人最为隆重的一道菜式进行改造,以红枣打底、,由衡阳地方小吃黄灼肉、锅烧丸子和虎皮蛋等层层叠堆合蒸而成,酥软香醇、风味独特。
从下至上共七层,亦即“七层楼”,暗合佛教“七级浮屠”,寓意步步高升,功德弘远之意。此后,“七层楼”风行于衡洲、潭洲、攸州,甚至长沙等城区乡野,而各地依本土习俗,又有“五层楼”、“九层楼”“全家福”版式流传。历经宋元明清各代演绎改造,至清乾隆年间定型。
宴席菜品讲究标准
除了头碗,在衡阳宴席中,其他菜品也颇有讲究。第二道菜大杂烩,亦称汤头碗、全家福。由墨鱼、肚片、玉兰片、鱼丸、鲜菇、蛋片等烩制而成。根据不同厨师或地方习性,土头碗、汤头碗的上菜顺序亦常常互换(禁忌:如遇白喜事内配白豆腐片,俗称“豆腐宴”或“豆腐饭”)。
第三、四道菜为海蛋或其他烧菜,多为烧水鱼、海鲜之类。第五道为假羊肉,现多为舌片之类;第六道是“大礼”亦称“砣子肉”或“棋子肉”,即煨肉,但城区及周边乡镇则多为“桔皮扣肉”一其中夹香芋为香芋扣肉,或放盐菜做盐菜扣肉。第七道为三圆全鸡或五圆全鸡。第八道为炒菜,旧时期多为炒烟笋,现在多炒牛肚、牛肉。第九道为全鱼,旧时多用全草鱼,腌制之后,炸酥调酱汤蒸制后盖码而成。
最后一道紫菜鱼圆汤,这十道菜品俗称为呷“十甲碗”!其中,第二、六、七、九、十道菜品是定格的,如在城区,白喜事第五道为白豆腐,亦为定格,但头碗前多个卤拼,后面亦会加个青菜点心等。
南岳斋席席面标准
南岳自古便是佛教、道教圣地,素以素食斋席久负盛名。南岳的斋席,通常有一品香、二度梅(霉)、三鲜汤、四季青、五灯(炖)会、六子连、七层楼、八大碗、九如意、十样景之说。
一品香即单盘素菜。二度梅即霉豆与腐乳。三鲜汤按时令以三样鲜菜作汤。四季青即四种不同青菜。五灯会即五种炖品。六子连通常指烧茄子、炒笋子、炖菌子、油辣子、豆干子、藕丸子。七层楼即假肉、丸子、馒头、子面筋、菜心、玉兰片、香菇等七样层叠而成,有如荤菜中的全家福或狮子头。八大碗用八样素菜仿荤席办成酒席。九如意即便餐,按时令不同、客人多寡配菜,能使客人吃得满意即行,所以又叫如意餐。十样景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十景素烩,称小十样景,即由玉兰片、红萝卜、白萝卜、百合、白菜心、冬菇、荸荠、马铃薯、豆笋皮、子面盘筋等烩焖而成。其中玉兰片、红白萝卜、荸荠、马铃薯还要雕成各种花形,非常美观。
此外,另一种则是十样大菜办成的酒席,称十样景。十样景通常指海生植物食品。珍珠米、油捆鸡、油豆笋、冰糖湘莲、七层楼、八宝饭、烤菇汤与青菜。也有全仿荤席办成十大碗的,十样景用料多样,制作精细,酸甜软脆俱备,水陆素食皆有,食此即可领略斋席的全部风味。也有全仿荤席办成十大碗的,十样景用料多样,制作精细,酸甜软脆俱备,水陆素食皆有,食此即可领略斋席的全部风味。
责编:达庆玙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