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传播火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08-09 06:43:13

↑7月29日,锡矿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熊小平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熊小平 实习生 柳倩

在湖南娄底冷水江市的锡矿山上,矗立着一块“锡矿山红军长征纪念碑”,默默守护着这块红色的土地。7月29日,湘中腹地骄阳似火,记者再走长征路,来到锡矿山。

山路盘旋往复,在老旧矿区和工厂间穿梭。复绿后的世界锑都锡矿山,远山近坡蓊郁苍翠。84年前那烽火连天的岁月,虽早已被历史的烟尘远隔,但红军在锡矿山上打击矿霸劣绅、扩红筹粮的故事,在当地流传至今。

“红军在锡矿山传播了革命的火种,使锡矿山具有了长征红色基因。”冷水江市委宣传部的小伙子李亮,向记者讲述当地口耳相传的红军故事,“红军到达锡矿山的时候,晚上就睡在陶塘街边的一块大空地上,他们纪律严明,从不扰民。”

1935年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遵照党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指示,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突破层层封锁,兵分三路挺进湘中。左路红六军团红十六师主力1500余人,在王震的率领下,于11月29日下午,由新化经石窖、独树岭进入锡矿山。

据《锡矿山锑矿志》记载:红军进入矿山之前,大矿主、大豪绅段楚贤、杨笃武等远逃长沙、邵阳等地,其余的土豪劣绅也躲进了偏远农村。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造谣,红军到来的时候,很多群众离家躲避。

红军将群众性革命宣传视为头等大事。在锡矿山活动期间,从军团首长到宣传队,再到红军战士,都亲身参与革命宣传。从连溪桥到长龙界、宝大兴、飞水岩等交通要道与人口集中之地,红军都召开群众大会,少则百余人参加,多则上万人参加。

群众大会上,军团首长都登台演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红军的组织纪律和抗日救国的道理。红六军团政委王震在一次群众大会上,对群众和矿工们说:“老板不劳动,剥削矿工,养得肥头大耳的,你们矿工下井累得墨黑的,饿得瘦成皮包骨,太不公平了。我们穷苦人,只有跟共产党走,团结闹革命,才能打倒剥削阶级,才有饭呷,才有衣穿,才能翻身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台下百姓连连鼓掌。

每到一处,红军宣传队走到街头与农村院落,唱歌讲演,刷写标语,四处鸣锣安民,高呼革命口号,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广泛发动群众。红军战士们还深入到开源公司的怡兴石厂,实地调查了解工人的生活与劳动状况,揭露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罪恶及其残酷手段。

经过红军的宣传发动,工人群众逐渐消除了顾虑,开始主动给红军送铺草,为红军烧热水洗澡,把红军请进自己简陋的屋里,生起炭火为红军烘衣取暖。有的群众夜晚还在门口点上油灯为红军照路,主动给红军报信、为红军带路……

在大力开展宣传的同时,红军集中打击矿霸劣绅,没收他们的财物分给穷苦百姓。老百姓则夜以继日为红军赶制军服,矿工们还自发组成“工人团”,协助红军筹粮筹款扩红。大革命失败时被镇压下去的革命烈火,又在锡矿山熊熊燃烧起来。

红军离开前夕,决定在锡矿山招收新兵。消息传开,方圆几十里的青年把招兵站围了个水泄不通,刘志武、朱江等1000多名贫苦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少年刘志武只有14岁不到应征年龄,哭着向红军争辩说:“谁讲不到年龄就不能闹革命?”红军出发当天,他跟着部队一直到溆浦县城,红军首长见他参军决心大,破例收了他。

作为当年红军在锡矿山开展工作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独臂将军”、原济南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左齐,在《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回忆文章里深情地写道:“红军一到,可把土豪们吓昏了。刚刚从农民家里抢到手的谷子也顾不得了,扔下算盘夹起账簿,逃的逃溜的溜,逃不脱的就只好乖乖地给农民当了一次极好的反面教员。农民呢,可是乐美了,他们看到了地主恶霸的下场,好痛快好舒服,志气随之奋发起来。投红军,闹革命,顿时成了一股风气。”

由于群众参军热情高涨,原本只打算在锡矿山招收400名新兵的红六军团,最终破例招收了近千名新兵。

红军离开锡矿山的那天,大雨倾盆,工人群众、周边农民及社会各界人士依依不舍,冒雨相送,“人流跟不尽,相送子弟兵。盘古开天地,未见有此景。”

红军从1935年11月29日下午抵达锡矿山,至12月4日离开,整整6天。这红色的6天,为锡矿山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为当地近十万工人群众带来了曙光,为锡矿山烙上了红色的历史印记。

采访手记】

永远保持 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熊小平 柳倩

红军长征是一次决定存亡命运的远征。途中,生与死的考验不断一时一刻,险与难的阻挡不啻万水千山。然而,即便是这样的艰难困苦,红军却依旧处处受到拥护与欢迎。

在锡矿山,近千名穷苦人家的男儿踊跃参加红军,少年刘志武,宁死也要跟着红军走。从此,山高水长,多少男儿再不曾归乡。他们中的大多数,战死沙场,客埋他乡,用忠诚、青春和生命默默滋养了中国革命,书写了牺牲与担当。

红军究竟有着怎样的力量,在那个苦难的年代,点亮了无数人的心灯,又是什么样的信念,吸引着无数人为之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刘伯承曾说,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万里长征,让群众认识了红军;守纪爱民,让群众跟定了红军。每到一地,红军都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每过一处,红军都发动百姓奋起抗争。这样的队伍,群众怎能不视为亲人,怎能不鼎力相助?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长征的胜利,就是群众路线的胜利、人民力量的胜利。长征书写的既是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也是军民一心、众志成城、患难与共的光辉篇章。过去,我们依靠群众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今天,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更要牢牢坚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时刻铭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追求,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责编:姚茜琼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