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2019-09-09 08:21:46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持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代天骄”毛泽东是叱咤风云、冠冕古今的风流人物。他一生饱受磨难,九死一生,坚忍不拔,砥砺前行,披荆斩棘,带领党和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其中,他的六个9月9日的不凡经历,生死攸关,惊心动魄。
其一: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差点丧命在几个清乡队员手里。在这天,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在与潘心源途经浏阳张家坊时,毛泽东被清乡队抓住,押送团防局处死。他从未暴露身份的潘心源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普通的士兵同意释放毛泽东,可是负责的队长却不允许,毛泽东决定设法逃跑。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不到200米的地方,他才找到机会,一下子挣脱出来,往田野里跑。他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在那里躲到日落。士兵们在追踪他,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毛泽东几乎可以用手接触到他们。最后,天近黄昏了,他们放弃了搜寻。
第二:1935年9月9日,毛泽东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这一天,红军丢失苏区之后,长征走到最艰难的时刻。野心家张国焘看到自己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人数多,装备精良,便准备解决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自己做党的主席。在红军总部的朱德后来也回忆道,革命生涯中经历过多少坎坷,多少困难,但从来没有像这次那样心情沉重。中共中央决定与四方面军分离,紧急北上。9月10日凌晨,万籁俱寂。毛泽东等人率三军团、红军大学出发。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回忆说:那天早晨,我刚刚起床,底下就来报告,说叶剑英同志不见了。指挥部的军用地图也不见了。我和陈昌浩大吃一惊。接着,前面的部队打来电话,说中央红军已经连夜出走,还放了警戒哨。
第三:1949年9月9日,进了北平城的毛泽东,在这天正潜心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所谓《共同纲领》,事实上就是一个即将加入世界“户籍”的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在这之前的所有奋斗,似乎都是为了这个新国家的诞生。这也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从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到毛泽东在这天修改的《共同纲领》,划出了从梦想到现实的历史轨迹。于是,十天前,毛泽东早早地到北平火车站迎候一位客人。当列车进站停稳的那一刻,出乎在场许多人的意料,他又率先登上了车厢。这种礼遇,对中国共产党的任何领导人,都不曾有过。因为他迎来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女士。
第四:1956年9月9日,毛泽东修改关乎中国共产党发展方向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仿佛是一种巧合,七年前的这天,毛泽东在修改文件,修改关乎国家未来的“临时宪法”;七年后的这天,毛泽东也是在修改文件,修改关乎中国共产党发展方向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七天前,毛泽东还收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的出席八大的代表必须填写的登记表,他大概也是在这天,认认真真地在上面按要求写道:“姓名:毛泽东。性别:男。出生年:1893。民族:汉。籍贯:湖南湘潭县。现在职务:党中央主席、国家主席。” 七年的路程,似乎都是凯歌行进。中国共产党把一个西方记者所说“无论是猴子还是天使都没有办法治理的”破败凋敝的中国,改造成为了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中国。
第五:1971年9月9日,毛泽东决定把自己的专列转移到离杭州远一点的绍兴附近,躲过一劫。当时,毛泽东明察秋毫,看透了林彪篡党夺权的野心,一路南巡,于9月3日0时到达杭州。从1953年以来,毛泽东40多次到杭州,一共住了800多天,杭州被他称为“第二故乡”。从8月15日离京南下以来,他沿途批评林彪集团的多次谈话,无疑也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为了防止不测发生,在9月9日这天,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把自己的专列立即转移到离杭州远一点的绍兴附近。后来得知,正是在9月8日,林彪下达“盼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的手令。当晚,林立果等人在北京策划谋害毛泽东的三种办法,地点就选择在杭州、上海、南京之间。正是9月9日的决策,使林立果等人的谋害方案都没有得逞,否则后果是难以想像的。
第六: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天下午4时向全世界沉痛宣告: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举国同悲,举世同哀,苍山顿首,江河呜咽,万民同哭,泣不成声,许多人自动戴上黑纱,那种悲痛场景举世罕有。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在了,党和国家的命运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在这危急时刻,德高望重的叶剑英元帅挺身而出,时任政治局委员汪东兴临危受命,辅佐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同志,一举粉碎了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使党和国家转危为安,为后来小平同志的复出创造了先决条件。
毛泽东一生六个生死攸关9月9日,虽属历史的巧合,但都折射一个道理,多难兴才,多难兴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是“多难兴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则“多难兴邦”。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饱尝艰难而不屈,历经磨难而振兴。没有谁愿意选择苦难,可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责编:曾璇
来源:人民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