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老建筑,我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

  潇湘晨报   2019-10-20 10:40:32

从小生活在湖大校园,这里绿树苍翠、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红墙黛瓦。无论你是有心或是无意,拐角之处皆是风景。50余年过去了,如今,我漫步在校园里,看到自己从小到大目睹的风物,尤其那些老建筑,感觉自己是在时光的隧道中行走的虔诚的朝圣者。

文、供图/胡滔滔

▲1926年或1927年的二院,图片极其罕见。

在二院看电视,每天都会去抢位子

湖大二院位于原屈子祠南侧下方,直线相距不到百米。我父母在湖大工作,我在二院旁的友谊村9号住了20余年。少年时,常常惊诧于其精美的红砖外墙,以及那结实敦厚的花岗岩基座。同时,还好奇那基座每隔一段距离便有装着铁栅的小窗口,有时还趴在那里想探个究竟,其实现在看来,那不过是架空层而已。

二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作过湖大子弟小学,哥哥姐姐都曾在那里上过学,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他们欢快的身影,本以为我也会在这里读书的。结果,待到我读小学时,小学就搬迁到了新校址。

当二院成为办公场所后,同学父亲掌管了这里当时湖大为数不多的电视机,使我的少儿时代生活丰富了不少。尤其寒暑假,大部分时间的晚上都要守在电视机前,无论好看与否或看得懂否,都会目不转睛,不敢他顾。值得“吹牛皮”的是,放不放电视,或在哪间房放,都是不确定的,但我们是可以及时得到消息的。跟着同学的父亲开门锁涌入二院大厅,其实,我们头一拨的人并不多,根本不用抢位子,但急切兴奋甚至“特权”的意味,使我“低调”不下来,那一刻激动的心情,随同急促的脚步,敲打在夜深人静的木板地上,回荡在高大空旷的厅间。

二院建于1926年,是湖南大学正式成立时兴建的教舍,由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刘敦桢设计。岳麓书院原址为一院,新建的这栋教舍为湖南大学第二院,简称二院。这栋建筑为两层,既有西方古典之座基,又有中式风韵之屋檐,红砖精美,砌法讲究。有的砖面刻有“德记大纯”字样。近百年过去,字迹清晰。再留心看,建筑的西北角还留有当年的弹痕。

据史料记载,这里使用的红砖系当年汉阳造的红砖。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长沙许多重要公共建筑,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汉阳产的砖瓦。这些历史悠久、近百年的红砖,如今成色依然光亮如新,不会长青苔。

如今,看到二院那入口处四根洁白的大圆柱,精美的红砖墙面,阳光透过绿叶倾泻下来,仿佛看见近一个世纪前的光阴慢慢流过。

幼时的笔者(右二)一家在东方红广场合影,其后老建筑为湖大老图书馆。

在老图书馆借书处做“童工”

我家住的友谊村9号,红砖建砌,曾是著名建筑大师柳士英先生一家住过的房子。他和家人后来搬到了离友谊村相距只有二十多米远的一个独立院子里居住。他1973年去世时,我才6岁。

湖大不少老建筑,皆是柳先生设计的,包括相距二院不远的湖大老图书馆。老图书馆红砖清水墙,绿色琉璃顶,色彩淡雅又明快,极富民族特色。两翼还有中国园林式的圆门洞、券廊等,显露出中西合璧的形式之美和别样气质。1946年开建,1948年竣工,之后1951年扩建,1954年竣工。

我小时候从认字起就“混迹”于图书馆。同学的母亲也是我的邻居在还书处工作,等我稍大一点,是可以帮她做点事的。还书处的空间并不大,有柜台隔出内外两个区域。柜内摆有一个大的木转盘,转盘内插放的是牛皮纸做的借书卡袋。学生们借书时,在借书卡上写上书的名字和借书日期,并将借书卡和所借图书上配制的书名卡一起放入牛皮纸袋内。还书时,在借书卡上铭上还书的章,并将书名卡插回所还图书内的纸袋中。这套流程很简单,很容易掌握。寒暑假里,我时不时在这里边看书边帮忙。当年那些大学生看着我这“童工”,开始还半信半疑怕有差错,但看到我熟练的业务技能,才放下心来。

1985年,老图书馆搬迁,时为高中生的我,组织部分同学进行图书搬运,9分钱一捆。正当我干得起劲时,父亲怕耽误我学习,制止了我这种“捞金”活动。结果,我这个组织者出局,人家却干得热火朝天,不过结账时,好歹分给了我5角钱。

老图书馆后来做了人文社会科学系和经管系的办公楼。1987年起,我便又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如今,它掩映在绿树丛中,继续使用着,依然沉稳而不失光华。

▲上世纪60年代的湖大礼堂。

约师大学生任军到湖大礼堂讲相声

在友谊村住了20多年后,我家又搬到了凤凰村。背依凤凰山,前面便是七舍,真正的抬头即望。从来没有想过会住到这边来,因为在我小时候,这里是湖大东边的边界了,再往东就是岳麓公园宿舍和天马村的菜农住户和菜地了。当年湘江涨水是淹到过七舍门前的。如今光洁的柏油路从七舍走到牌楼口河边轻松便捷,而我小时候这条路是石子土路,十分难走,走到江边仿佛距离遥远难及。

七舍建于1947年,由柳士英先生设计。为三层砖混结构,红砖清水墙。尤其南面那极富表现主义色彩的门楼,使七舍显得华美有致。七舍往西走,过六舍、大操场、老图书馆就到了湖大礼堂。湖大礼堂也是柳士英先生设计的作品,建于1951年,在1953年竣工。大礼堂坐落在岳麓书院前,回纹斜脊、转角斗拱、绿琉璃屋顶、中西合璧、个性独特、高大巍峨、古朴典雅。作为在校园里生活的人来说,大礼堂是湖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心中之重器。

七舍现在是学校一些部门的办公场地,而以前是住学生的。当年化工系的学生有部分住在此。我同学是化工系学生会的干部,我们平时在七舍出入频繁,有时也参与他们的文体活动。为便于工作,他们还特聘我为“美术设计”这样一个在学生会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职务,还正式填发了聘书。大概是1987年的样子,化工系学生会组织大型文艺晚会,需要选拔文艺节目,有的节目要到外校进行挑选。我们一行赶到师大南院(当时的艺术系),人家也在开联欢晚会,正逢其时有位同学表演单口相声,其表演生动诙谐以及现场爆笑的场面吸引了我们,赶紧约定邀请。这位同学在化工系组织的文艺晚会上如约而来,表演了单口相声,不出所料,大礼堂内“笑果”大爆,满场轰动。作为一位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没料到湖南本土竟有如此优秀的相声演员,而且还是学生,记住了他的名字“任军”。很多年后,一位叫“大兵”的相声演员火爆三湘,名满全国。而“大兵”的本名就是任军。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那场在湖大大礼堂进行的演出?

湖大校园是我的家,亦是我的母校。在我眼里,麓山的风景和校园的风物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校园内的老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人生况味,一砖一石陪伴多少校园子弟走过匆匆经年,一草一木浸染无数度过的青葱岁月。

责编:王铭俊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