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第三届体育旅游节非物质文化展演 带你领略崀山之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10-25 22:04:0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5日讯(记者 胡旻 陈丽丹 张云龙)今晚的崀山最动情。26日,2019“湖南第三届体育旅游节”将在崀山​隆重开幕,今晚,崀山喜迎八方来客,瑶族儿郎吹响芦笙、瑶妹身着盛装,跳起瑶家独特的芦笙舞、竹竿舞、鼓舞……他们为2019湖南第三届体育旅游节的来宾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崀山非遗展演,让一个神秘古朴的瑶族走进嘉宾们的视野,领略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世界自然遗产崀山,千百年来因奇特的风光和奇人辈出造就了美丽的崀山传说。2019“湖南第三届体育旅游节·非物质文化展演”为来宾们奉献了一场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其中包含了《崀山峒歌》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以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现出瑶族当地居民的生活美景,生产劳作场景以及世代流传的传统婚嫁习俗。

开场舞

  《瑶家美》。在崀山,有一个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地方叫“八峒瑶山”。 那里群山环抱,风景如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生活在瑶寨人民始终保持着团结友爱,自然和谐的传统生活习俗,是一个非常让人向往的地方,《瑶家美》以艺术的形式再现舞台,用情景向大家展示了瑶家的生活美景。

《瑶家美》以艺术的形式再现舞台,用情景向大家展示了瑶家的生活美景。

《瑶家美》以艺术的形式再现舞台,用情景向大家展示了瑶家的生活美景。

《瑶家美》以艺术的形式再现舞台,用情景向大家展示了瑶家的生活美景。

《瑶家美》以艺术的形式再现舞台,用情景向大家展示了瑶家的生活美景。

《瑶家美》以艺术的形式再现舞台,用情景向大家展示了瑶家的生活美景。

  《崀山峒歌》列入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峒歌的发源地来自“八峒瑶山”。   他唱腔高亢优美、悦耳动听,有高腔、平腔、哼腔之分,高腔能穿山越岭,平腔风趣有味,哼腔挑逗舒情,是崀山瑶族广为流传的民间文化。   著名湖南花鼓戏《补锅》中李小聪的一段唱腔就来源于《崀山峒歌》。

  陈孝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崀山峒歌》传承人,他所传承的《月光出来亮堂堂》、《好久沒到这方来》、《郎在高山捡干柴》、《溜溜歌》、《山歌好唱口难开》等歌曲深受人们的喜欢。

  瑶族的婚礼仪式向来古老而神秘,不但有着传奇的色彩,也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近千年来传承的“竹王瑶”,“跳鼓堂”,“对歌联姻”,“婚嫁习俗”等丰富的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   《月光之恋》讲述的是瑶乡女孩到十七八岁就得亲自己亲手绣一条精美的花腰带,当看上心爱的意中人时就会将花带送给他作为定情信物,通常女孩都不会直接大胆的送给意中人,只能对男孩暗送秋波,到了两相情愿之时才能相送。   如果男孩看上了女孩,女孩又不好用语言表示爱意,男孩就会在夜色下出其不意的去抢,女孩更会半推半就地接受男孩对自己爱的表现和爱的主动。

  《哭嫁》是瑶族一种世代流传的习俗,当男方编炮、唢呐、花轿临门之时扰就开始《哭嫁》特别在半夜吃“离娘鸡”之时,男方的鸣响师(吹唢呐的师傅)要吹奏一曲《娘哭女》这个时候是哭嫁的高潮。该剧以八峒瑶族的婚嫁习俗为场景,将八峒瑶的婚嫁习俗以艺术的形式再现舞台。   其中,“哭嫁出闺门”、“花轿迎亲”等内容,让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瑰宝继往开来,重放异彩。

  “响把”是用竹子将一头劈开做成的一种生活工具、打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   这一简单的生活工具诠释了它们对崀山瑶族确有着它不同的含义,每年到了秋收以后或在除夕之夜瑶民们都要相聚在晴朗的夜晚,烧着篝火拿出各种竹制乐器彻夜狂欢,打着响把一来庆祝丰收驱赶野兽,二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瑶民的心里,打着响把能赶走来年的一切不顺,带来将是新一年的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在悠悠的歌声中,来宾与现场演职人员一字排开,熊熊的篝火燃烧起来!围着篝跳起了摇摆舞,一起载歌载舞,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里。

现场国际友人纷纷与演职人员合影留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