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湖南 2019-11-07 17:35:16
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一届“马栏山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终评圆满落幕,选手们精彩的答辩、专家评委犀利的点评碰撞出了不一样的创意火花。在参赛作品中,众多湖湘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得具有湖湘元素的文创产品迅速风靡日常生活,铜官窑瓷器、黑金首饰、非遗手绘地图、湘绣礼盒、织锦家具……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顾他们创作的历程,聆听作品背后的故事。
其中以土家织锦为设计元素的创意家具组合——锦·燕以其独特的创意在所有作品中独树一帜,它缘起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在大学老师、工艺美术师与非遗传承人的一次课堂讨论中走入现实,运用现代的构成方式对织锦图案、造型样式进行整合设计,融合文化、美学、功能于一体。提取千年织锦手艺的形态特征,繁复精美的手工艺与简洁的家具形成强烈对比,实木材质与土家织锦的融合,仿佛正在诉说着千年手艺的前世今生。
“锦·燕”作品
古老民族遗存的活化石:土家织锦
土家织锦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体现了湘西北土家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渊源,充分反映了土家民族的审美情操和民族意识,敬重先祖英雄,崇拜天地自然,以独特的方式显露出土家人的物质文化属性,是该地区首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湖南土家织锦元素
龙山县是土家族的重要发源地,土家织锦是土家族的民族瑰宝,不仅是土家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湖南地区最具有特色的织造工艺之一。“锦·燕”创作团队的成员之一叶丽萍,作为土家织锦工艺传承人,从初始的一人手工作坊、一台织布机发展到如今规模化生产。
凭借着对土家织锦的热爱,叶丽萍于2010年成立了龙山县叶氏民族工艺有限公司,发展至今已成为集产销一条龙服务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龙山现有土家织锦传习所、织锦厂30余家,1500余人从事土家织锦行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更让中国这门传统的手工艺走出了国门。独具魅力的土家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海外“粉丝”,而创意设计却让土家织锦这项传统技艺真正走向了海外市场,叶丽萍感慨到,土家织锦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设计、更离不开创新!
一席织锦,传统手艺再创新生
作为土家人在劳动生产中发明的织造物,土家织锦与土家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每逢重大节日、祭祀、婚嫁喜庆等,土家织锦都会派上重要用场,甚至成为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信物或神物。然而,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文化传播等技术的突破,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方向,环境的改变、传承人的流失以及技艺的逐渐消失使得土家织锦的保护面临着重大问题。
湖南土家织锦元素
“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融合文化创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创意设计,提升土家织锦的美学度和实用性,从而丰富土家织锦的科技含量,我们专门成立了团队,将保护和发展非遗文化作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创作团队成员说到,“而这次参加第一届‘马栏山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不仅能让更多人认识到土家织锦的魅力,而且对于推广土家织锦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其创作团队成员透露道,本次参赛作品选取西兰卡普独特的“燕子尾”作为图案元素,在现代几何和传统纹样中找到平衡点,实现了艺术表现与现代审美的一致性同时保留了西兰卡普最典型的“杨雀花”,传递出了人们最朴实的美好祝愿。
湖南土家织锦元素
土家织锦元素系列家具“锦·燕”的设计制作,拓展了织锦艺术融入现代生活的多种可能,以感性,休闲的姿态整合自然的材料,传递织锦艺术的魅力,让现代人的生活有艺术,有温度。叶氏企业和设计团队也将不忘初心,为设计开发更多有价值的文创产品探索实用的可行性方案,为更好的传承非遗文化贡献绵薄之力。
“锦·燕”作品
木纹与丝线织就的是一份惬意、一份静谧、一份大隐于市的翩然独立。设计的本质是创新,《锦·燕》的制作过程是不断调整、完善、吸收、包容,将古老的工艺和厚重的文化融入新时代的脉搏,释放出和而不同的艺术气息。
责编:宋茜月
来源:文创湖南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