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旅游 2020-01-04 09:36:03
之前没见过熏腊肉的人,头一次面对这个烟雾缭绕的现场时,很难不把眼前所见和一些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场景联系起来。

幽暗的房间,亦真亦幻的光亮,四下弥散的白烟,高糊的画面和微妙的胶片质感,唤醒记忆中曾经壮着胆子才敢看下去的情节。

讲述熏腊肉的文字,哪怕逐字逐句都是最朴实的白描,也让人轻轻松松就能读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侠气。

“我外婆家有一间柴火屋,只有一个高高的小窗户。老人坐在柴火旁不说话,只能看到映在半张脸上的火光。火上垂着小水壶,一直温着茶水,天花板上挂满一堆腊肉。”

很多外地人亲眼见证过腊肉熏制的过程后,就默默对近年来那些因年代滤镜而被封神的80年代古装剧脱了粉。

他们不理解何须感叹“那个黄金影视年代再也回不去了”,明明熏一场腊肉就能让人回到旧时光的片场。
“这太神奇了,我感觉在360°沉浸式观看4D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对于外地人来说,不仅熏腊肉的场景略显诡异,熏完的成品也是多元化审美的修炼场。

熏腊鸭
“朋友看到我桌上的熏腊鸭,问我为什么要吃标本。”知乎邵阳网友@理智杠精雷某人 在“南方有哪些东西可以吓坏北方人?”这个问题下倾情回答,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忧伤。
可只有懂他的老乡们才明白,他的忧伤不是因为朋友对熏鸭子这种家乡美食的不了解,而是可惜朋友没有机会了解更多。毕竟在真正的湖南人家餐桌上,“我们连内脏都是用烟熏着吃的。”

腊鸭肫
之所以对熏制如此着迷,源于湖南人对“入味”的执着。每一个在辣椒堆里找过肉的朋友都会明白,如果湘菜有自己的法典,清淡将会是唯一的原罪。
杭州人梁实秋在参观完柴火屋后,也曾一语道破天机:“房梁上挂着好多鸡鸭鱼肉,下面地上堆了树枝、干叶之类,犹在冉冉冒烟。原来腊味之制作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烟熏。微温的烟熏火燎,日久便把肉类熏得焦黑,但是烟熏的特殊味道都熏进去了。”

飘起来的不是烟,是湖南腊肉灵魂的兑换券。经过熏制的洗礼,它们才真正拥有了与华夏大地其他地区腊肉区别开的资本。

然而对于本地人来说,与“熏”相关联的不仅不是恐怖的画面,还是分外温馨的暖意。别说腊肉,湖南人连心中的年味儿都是这么熏出来的。
“每当走在街上,发现家家房顶白烟环绕,就知道是快过年了,心里踏实得很。”

图via weibo@湘西苗疆啊哥
每年一进入腊月,湖南尤其是湘西地区的人们就开始熏腊肉了。除了最经典的猪肉之外,羊、鱼、鸭等含有一定油脂的肉类也可采用相同办法熏干食用。肉类要提前经过独特调料腌渍、洗晒、风干,然后才到最重要的烟熏环节。而燃料也不是随便什么木头都行,要挑选甘蔗皮、柏枝等点燃后能弥漫清香的树种。
不过这是农村的操作。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没有那么齐全的装备,只能灵活集中一切优势力量,毕此一役。

你永远猜不到你的湖南朋友会把腊肉挂在哪儿
图via weibo@小汪怎么又瘦了
腊肉挂钩的不仅是阳台,还有经济动态。每家每户腊肉密度的变化,直接折射出地区物价水平的波动。

图via weibo@芸律师
出于安全性和便利度的考虑,多数人直接跳到“吃”这一步来感受家乡的浓郁年味。

这也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闭环,推动着腊肉事业不断拥抱新时代。

腊肉之于湖南人早已超越食物本身的意义,成为一种心灵的宁静寄托。在思乡的湖南人眼中,不论是满带着纹理的石头,还是往身上涂抹着润肤乳的室友,都可能幻化为腊肉的形状。

图via weibo@屁股蛋子ASSK
当谈到忙碌一年后最大的心愿时,某位湘妹子给出了比柴火屋飘出的缕缕青烟更朦胧的回答:“想当个老人,坐在门口看雪。浪费时间,什么也不玩,坐着熏腊肉。”
这无疑是我听过的对腊肉最深情的诗意表白了。
责编:李莉芹
来源:时尚旅游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