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青网等 2020-03-23 15:29:58
美职篮(NBA)、欧洲五大联赛等多名职业运动员感染新冠肺炎,中国效力于西甲的球员武磊感染新冠肺炎,中国、韩国重剑队员感染新完肺炎,伊朗女子五人制足球队员死于新冠肺炎……随着媒体报道多国运动员感染的消息,一种关于运动员更易感的传言迅速扩散。
NBA球员杜兰特确认为新冠肺炎轻症患者。
不少人会产生疑问,印象中身强体壮的运动员应该是高强免疫力的代表,为何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频频“中招”?运动员有哪些特殊的预防感染的措施?如果有运动员感染,团队应如何应对?为降低感染风险,团队应采取哪些更有利的防控举措?
针对公众关心的这些问题,北京体育大学7位专家为大家作出了科学、详细的解答。对于日常有运动锻炼习惯、防疫期间坚持运动的朋友们,如何适度运动、保证营养和休息、做好运动防疫防护等,以下相关问题的解答同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解答专家:
北京体育大学(北体)教授 王正珍
北体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院长 倪国新
北体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副院长 钱菁华
北体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 张一民
北体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 李红娟
北体校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宋慧芳
北体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包大鹏
■运动员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吗?
7位专家一致认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和普通人相比运动员更易感染新冠病毒。
专家认为,对于新冠病毒,人人都缺乏特异性免疫力,都是易感人群,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运动员。另外,感染几率的大小,还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
■哪些因素导致运动员感染风险增加?
目前国外国内出现了多起运动员聚集性疫情,一向身体素质过硬的运动员,为什么也这么容易中招?在什么情况下运动员感染的风险会加大?对此,7位专家普遍认为运动员感染新冠病毒主要与其免疫力、训练环境和比赛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1)免疫力
为什么运动员也会染上新冠病毒呢?张一民教授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平时要经常参加高强度训练,身体长期处在高应激状态,长期剧烈运动或急性运动后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力。
一次高强度运动后,短时间内人体免疫功能会以极快的速度降低,这段时期易受外界病原体感染,因此称为“免疫开窗期”。若运动员长期在“开窗期”内进行下一次运动,可能导致免疫力的损伤积累,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犯。
生理学上的“开窗理论”示意图。
王正珍教授介绍,在免疫力“开窗期”,运动员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会增加2-6倍,如果在这期间接触到某些病原微生物,就容易发生感染。
有数据显示,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123例运动员发病人次中有37例是上呼吸道感染,而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上呼吸道感染人次占总发病人次的40%。
另外,旅途劳累、睡眠质量差、饮食不合理等因素也可以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若运动员训练后身体的疲劳状态得到有效的恢复,免疫力是可以得到恢复的。
包大鹏博士指出:虽然运动员在抵御病毒感染的能力与普通人相比并无优势,但有相关证据表明运动员在被病毒感染后的恢复能力要显著强于普通人。
日前相关个案报道也佐证了这一观点,英超切尔西队官网发布该队20号球员哈德森·奥多伊在3月9日上午出现感冒症状,3月12日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3月13日球队在官方网站发布他已经从病毒症状中康复并进行体能训练的相关视频,这可能与运动员具有较好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功能有关。
(2)训练环境
宋慧芳院长表示运动员长时间在各种环境复杂的场地中保持高强度训练、比赛,这些场地往往人数众多,高温潮湿,甚至使用中央空调,密闭不通风,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新冠肺炎的传播。
运动员多采用集中训练和吃住行的行动方式,比如运动队长期处于更衣室、会议室、酒店房间、机舱、大巴等密闭空间,几十人吃住都在一起,运动员及工作人员会有很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容易出现大规模感染现象。
运动队的更衣室通常是密闭状态的。
李红娟教授也认为,运动员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因素是接触机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通气量大,所以同样接触机会下吸入病毒的量会更多,感染的风险较普通人就会更高。
(3)比赛环境
倪国新教授说,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之间的身体接触机会与常人相比更是会成倍增加,很难避免飞沫、汗水等互相挥洒到对方身上,一旦接触感染者,被感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钱菁华教授则补充道,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后的身体疲劳感与轻型患者疲乏表现无法及时区分鉴别,采取隔离措施不及时等,也增加了感染和患病风险。
■怎样预防训练比赛中发生感染?
从新冠病毒感染途径看,飞沫传染和密切接触是主要途径,因此7位专家一致认为,最好的防范措施就是阻断传播途径,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首先应该物理隔离:非必须不要出门,不出入空间相对密闭的公共场所,非必要不要进出医院。
但是对于过着集体生活的运动员而言,如无法单独活动,宋慧芳院长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个人管控:
——科学合理训练,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既要保持体能,也要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不熬夜,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
——保持均衡营养,不无节度节食,也不进食不了解的食物;
确保科学的运动营养补充。
——改良卫生习惯,尤其学会咳嗽、喷嚏礼仪,勤洗手、勤通风;
——合理使用消毒用品,掌握正确的消毒措施,原则上在没有感染疫情的情况下保持环境及个体清洁即可。
张一民教授还特别提醒,运动员在训练结束后,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恢复身体疲劳(如洗热水澡等),一定不能让疲劳堆积,若导致身体长期处在慢性疲劳状态中,也会加大收到感染的机会。
■应如何做好运动队防疫管控?
7位专家一致认为,运动队管理部门要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加强疫情防控与管理。
思想方面,队伍管理部门切勿存在懈怠心理,应继续保持警惕,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队伍全体人员安全;行动方面,目前新冠病毒感染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疫苗也在研制当中,所以切断传播途径是目前唯一有效的防治手段。
此外,管理队伍应帮助运动员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均衡营养、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北体校医院院长宋慧芳、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包大鹏博士还特别提出了详细的实操建议:
——人员封闭管理,加强团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包括队员、教练员及服务人员。可以像医院一样设立多级隔离区,将运动员接触的外界人员分为内、中、外几层,确保围绕运动员最内层的有限人员如教练员、服务人员的安全,就是对运动员最大的保护。同时对各级人员开展严格的筛查与监控。
——准备充分的防疫物资,掌握合理的清洁、消毒方法:包括口罩、各种清洁及消毒用品;不过度消毒,也不要掉以轻心;
——及时报告身体状况:尤其出现体温升高、咳嗽、乏力、消化道等不适症状时及时汇报,合理防护,到正规医院就诊;
——在运动员日常训练运动饮料的调配中改用温热水冲泡并存放在保温杯中,运动过程中注意少量多次补液,准备好干燥衣物,在每一次训练后让运动员尽快更换,安排心理咨询师对于出现过分紧张焦虑情绪的运动员进行及时疏导;
——科学训练,劳逸结合:疫情期间不建议辗转多地,进行频繁的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加强运动康复;
运动后要及时进行科学康复。
——提高团队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这次疫情对任何一个团队的应急能力和防疫体系都是一次检验和练兵,从中可以发现许多可以防患于未然的细节,通过这次实战,可以更好的细化今后的工作;
——遵守驻训所在地的防疫工作规定:因为所在地区不同,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级别不同,请听从所在地防疫工作管理要求。
【延伸阅读】
公众选择哪些运动对身体更友好?
有氧运动 :如大步走、脚尖走、脚尖脚跟交替走、室内跳舞、慢跑(若在室外,尽量选择空旷、人群不密集处)等。
运动时,应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轻度(如多次在客厅里来回走动)开始,逐步向低中强度(如大步走)过渡。
抗阻运动: 抗阻训练也称力量训练,是指身体某一部分对抗阻力进行的锻炼,一般通过多次、多组有节奏的负重来提升肌肉力量。应先进行大肌肉群(如胸、背、腿)训练,再进行小肌肉群(如肩、小臂、腹肌)练习。
老年人可以试试如屈膝俯卧撑(注意不要低头)、持物出拳、仰卧桥式挺臀,以及负重运动、弹力带运动等。
注意:室外运动(如在小区内)时要戴口罩,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不要用手触及脸部和颈部。运动前后应对器械(弹力带、瑜伽垫等)进行消毒。
责编:王思贤
来源:据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青网等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