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 品古建丨最老电报房为湘潭打开无形的窗

王铭俊   新湖南客户端   2020-04-22 11:47:26

上周末,由青年演员朱一龙、童谣主演的年代悬疑谍战剧《叛逆者》官宣开机。这些年,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谍战片层出不穷,片中大都讲述着与电报有关的情节或桥段。

而在雨湖区护潭乡文昌村地势开阔的江边,湘潭市最早的电报房仍静静地矗立着。它在开风气之初给湘潭打开了一扇与外界沟通的窗户,给这片古老而沉闷的土地吹进了丝丝清新的“洋空气”。

新湖南客户端特别策划《读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进湘潭最老电报房。

湖广总督谋划修建,成为湘潭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

清朝中后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外受列强侵凌,内受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不断冲击,不少爱国人士认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而兴起“洋务运动”。电报房正是在这种情势下来到中国,来到湘潭的。

光绪十六年(1890),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朝庭奏请将荆州官督商办电报局的线路延伸至湘潭。当时,在沿海及沿江的一些通商口岸和大中城市,电报早已成了官府和外国领事馆、买办商人传递信息、进行联络的主要通讯工具之一,但在内陆,特别是偏远闭塞的内陆城市,这一先进的通讯工具却还有待开发。作为自明、清便有“小南京”之称的湘潭,拥水陆之便,是一个商贾云集的商业重镇,而这一点也被当时的开明官绅看得很清楚。于是,张之洞的这一请求得到批准。当年秋天,清政府便开始在湖南省境内竖杆架设电报线路。但是,电报线路途经澧县时,当地民众认为这是洋人架设,架线工程只得停止。

此后,洋务运动在全国开展得越来越热烈,人们开始对这些“洋玩意”有所接受。6年后,湖南巡抚陈宝箴与湖广总督张之洞再次将架设湘鄂间电报线路一事提上议事日程时,这次线路的架设就变得异常顺利了。经过一年的努力,从湖北到湖南的电报线路终于延伸到了长沙。电报线路到达长沙后,官府便在长沙设立了官督商办的电报局。第二年,线路延伸到湘潭。

被称为“洋玩意”的电报房无疑是给湘潭开了一扇窗。其后几十年间,电报的应用和发展,成了湘潭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作为出口药材及猪鬃的传统城市,湘潭的电报业务在民国时期便开办了政电、军电、商电(即私务电)、新闻电等业务,按照普通与加急、华文与洋文、明语与密语、本省与外省等不同标准计算收费。后因出口贸易通信的需要,又增开了港澳及国际电报业务。

青砖砌成,木质楼板,研究价值不可低估

电报房墙体用青砖砌成,总高度10米左右,分上下两层,木质楼板,人字形瓦面屋顶。房子朝北开门,南墙和西墙各开一窗,东墙的内侧架设木梯。在楼上西侧靠近窗户的墙体上,有8个穿墙而过的弯头瓷筒,供接纳通信线缆所用。

据附近村民介绍,这座电报房修是当时全国通信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有专人负责接收传输电报电话。在江的对岸还有一座同样的建筑,通信电缆埋在江底,穿江而过,连接两个机房。随着时代变迁,通信发展日新月异,电报房逐渐失去了作用。而江对岸那座机房早已拆掉。

湘潭市文物专家盛兆华说,无论从建筑风格上,还是从研究湘潭市通信事业的发展进程来看,这座电报房的研究价值都不可低估。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铭俊 整理

参考资料来源:湘潭在线、潇湘晨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