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0-04-24 10:10:33
李重臣
今年初,湖南省人民政府对2019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予以表彰。宁远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双修、双改”、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再创佳绩,连续三年获得殊荣。
今日宁远,城市靓了!乡村美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了!
城镇建设扩容提质
近年来,宁远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遵循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纲要,围绕“把全县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文化公园”的理念,按照“东优、南扩、西控、北改、显山、靓水”县城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一城连六乡(镇)接一景促一带”,完善“七纵七横”的路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出省跨境、县乡联通、乡村互通的“三级互联互通”的交通网,打造一个区域性的中心,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县里聘请上海交大等专家团队,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7年)、三大经济片区、四大城市片区控制性详规。将县城规划建设规模由14.7平方公里调整到22平方公里,并制定2035年人口规模40万人、用地规模40平方公里的远景规划,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坚持项目为王,立足以路扩城、以校扩城、以院扩城、以园扩城、以厂扩城,加快推进城镇提质扩容。
围绕学位、床位、车位、摊位、蹲位等民生问题,推进城镇扩容提质。
按照“古城要古,新城要靓,显山露水,彰显历史文化特色”的思路,不搞大拆大建,以立面改造为主,旧城区突出明、清风格。
如今,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三园一带”建设、“厕所革命”有序推进,“五位一体”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丰硕成果,全县建成城区学位75430个、床位4779个、车位26000个、摊位 5630个、公用厕所蹲位360个。
按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产城融合”的思路,以城镇的扩容提质推动产业的发展。南部文化生态新城拉开了10平方公里框架,九嶷大道、宝峰路、院士路等道路全线贯通,湘妃大道、园丁路、文化路、黄金路基本拉通,建成了宁远三中新校区、明德学校、新二中。
西部工业新城已经成为城市新区,10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顺利交付。裕宁电子、海粤达科技、永杰诚新能源、湖南宇拓等20家企业先后投资宁远,产销两旺;千洋智能科技、沃尔顿新能源等11个项目如期推进;蓝海化纤、格林玩具、华荣鞋厂等台湾企业纷沓而至。深圳无界投资控股集团开发建设“园中园”,建成了光电智能终端产业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
目前,城镇化率由2016年的41.7%提升到47.73%,每年递增2%。宁远县在城乡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荣获国家级荣誉30余项,省级荣誉80余项。宁远县被推荐为全国装配式建筑园区示范基地。
乡村振兴绘就美景
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全面实施“一核两廊两线两镇多点”试点工作。冷水镇骆家村、禾亭镇琵琶岗村等12个村成功入选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柏家坪镇、湾井镇下灌村、路亭村、久安背村成功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按照“古色、绿色、特色”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一路一风格、一带一景观”城乡两翼,一体推进。将全县基础好、有特色的村庄纳入全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之列。
小城镇突出“一乡一景一文化”,分期分批建设,如柏家坪镇依托舂陵古城遗址重塑“白墙青瓦马头墙”古城风貌。湾井镇建设了以下灌村、路亭村、九嶷山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先后完成了湾井镇田心村、柏家坪镇大路尾村、九嶷山乡新塘村、桐山街道五里桥村、太平镇上下留村、仁和镇舂水村等200多个美丽乡村建设。
全县200多条乡村公路、客运招呼站建设全面完成,加大省级公路建设,完成柏柑公路清水桥至中和段、二广高速宁远东出口冷水至天堂段、永连公路仁和至冷水段等省际公路建设;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436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08公里。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五化”行动。对“二广”高速、夏蓉高速、永连公路、冷九大道等公路沿线的100多个村庄实施了“乡村风貌”改造,完成了冷水、湾井、九嶷山等12个乡镇,田心,五马、大路尾、路亭、坦坝等200余个村的2791户农村风貌改造。拆除空心房1.33万座43.2万平方米,拆除改造旱厕1.8万户(座),完成12个乡镇68个村1791户乡村风貌改造,13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建成通水,惠及1.4万人。主要公路沿线村、集中居住村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亮化率达到100%。
按照四级链式治垃圾。建立“户清扫-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四级链式收转运系统。全县垃圾集中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9%、80%,被评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入选全省环卫行业标杆项目、全国仅有的2个示范案例。
点面环式治理污水。全县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8%、48.5%。按照清理垃圾、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生态修复四个环节,综合治理黑臭水体。县城3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已全面完工,3条正在积极推进,乡镇2条黑臭水体整治已完成。比如泠江河城区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投资4000万元实施老村河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排放水质可达到一级A类。
推进“厕所革命”,管住粪污源头。全县新建改造公厕约287个、农户家厕3.32万个,城乡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达标排放率达到65.2%,农村新建住房、危房改造户、易地扶贫搬迁户100%配套卫生厕所。
垃圾治理市场化。投资1.88亿元,引进500强企业中联重科、行业领军企业苏州伏泰,负责垃圾收转运和分类利用。引进亚洲最大的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光大国际,投资4.5亿元,启动建设永州东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覆盖宁远、新田、蓝山三县180万人口,提供生活垃圾处理服务。
组建水务集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乡镇完成26.75公里管网改造,城区完成13243米管网改造,接管县城2个水厂、乡镇(街道)152个水厂,新建2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供水设施、146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3.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城乡一体共治共享
城乡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县里结合“十城同创,文明共建”活动,探索城镇管理的新路子和新模式,推行管理网格化、整治精细化、工作常态化和保洁市场化“四化”模式,从细从小改善城市面貌,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家园。
针对建筑领域乱象丛生、历史遗留问题较为突出的现状,宁远县从住建、国土、房产、城管等抽调130余人,成立了综合执法大队。自2017年成立以来,累计开展执法行动490多次,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筑1080户,下达停建通知书1003次,制止停建违法建设3560次,依法依规依程序拆除“两违”建筑395处,面积28.2843万平方米。
探索“大城管”体制。率先探索实施城管委多部门参与的“大城管”体制,建立了以数字城管为手段的城市管理督查考核机制,将年度考核成绩纳入对有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建设数字化城管。实施“智慧宁远”“数字城管”工程,建成全市首个县级数字城管指挥平台投入运行,“智慧住建”纳入了全省两个试点县之一,并与12345热线、网格、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数据对接和共享,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服务和管理,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积极实施“三网”工程,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布“天网”,推进“雪亮工程”,安装视频监控点2247个,实现县城、集镇视频监控全覆盖;建“警网”,实行特警守卡、巡警巡逻,做到白天见警徽,晚上见警灯,24小时见警率100%。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建立“全民自治”监管长效机制,变“政府干、群众看”为“群众干、政府帮”,激发共建家园内生动力。
村民自治促共治。依托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整合成立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按照因村制宜的原则、必备+实际的标准,300余个村(社区)全部建立村规民约,将村庄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村民建房等纳入必备条款。
建立机制促共管。各村(社区)建立常态化专职保洁员队伍,结合脱贫攻坚开设卫生保洁员、生态护林员、河道巡逻员等特设岗位2000个。推行民间河长制、路长制、田长制、楼(栋)长制,开展环境卫生“季度村比+月度户比”,推动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讲卫生、村村讲干净的良好氛围。
按照“政府奖、村里补、群众交”的思路,探索实行生活垃圾按量收费制,乡镇按收取总额的20%进行奖补,村(社区)整合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40%用于环境改善,村民按照“受益者付费”原则适当交费,绝大多数为6元/月,最多的不超过100元/年。
打造平台促共建。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实践中心(站点),持续开展卫生清洁、文明劝导、扶贫济困、巡河护绿等文明实践活动,以及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党员示范户、道德模范户等评选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宁远县被列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市县之一,是全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在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上,该县作了典型经验发言。宁远县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在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训”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在 2018年中国环境卫生博览会暨中国环境卫生行业峰会上,被评为垃圾分类示范案例。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被省住建厅评为湖南环卫行业标杆项目。
责编:肖静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