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为什么容易长“结节”?如何防“结节”?长了该怎么办?

  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2020-07-10 11:14:21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各单位定期职工体检的普及,被CT提示有器脏或组织结节的人越来越多,如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很多人担心:结节会不会恶化转变成肿瘤?发现了结节该如何消除呢?

中医如何认识“结节”

首先,目前由于CT、B超等设备的精度和分辨率的大幅提高,以前所不能见的小结节灶得以显现,这是造成结节人群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当今生活、学习、工作的快节奏,也容易引起各脏腑间的不平衡,而结节就是脏腑间不平衡的一种表现。

具有一些中医知识的人会认为,结节是爱生气引发肝气郁结所致,一旦肝气郁结,人就容易形成“结节体质”,这只说对了一部分。中医认为,结节的形成主要与气结、痰凝、血瘀有关,其中气结与肝的关系最密切。而肝主疏泄,即肝气具有舒展、升发的生理功能,就是说肝气的疏泄直接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怒是生气的外在表现,生气的外在表现形式因人而不同,外向性子急的人往往表现为发怒,内向的、性子缓的人往往表现为生闷气,因此爱生气是会伤肝的,生闷气更容易引起肝气郁结。

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是可以出现结节的;若仅仅是气结,那出现的结节往往忽大忽小,变化不定,不易成形,临床表现为每次检查报告显示的结节大小、位置都不一样,或结节时有时无。只有当肝气郁结进一步发展,损及脾气,脾胃运化失司,出现痰凝;或母病及子(肝为心之母),损及心气,血行不利甚至出现血瘀时,结节才会成形,固定一处。所以,结节的形成大多以气结为先,痰凝血瘀在后。

饮食调理要多做减法

有一位年过四十的李女士,平素常烦躁、焦虑、发怒。近3年来双侧乳房因出现结节增大先后两次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第一次是右乳纤维腺瘤,第二次是左乳腺导管扩张伴钙盐沉积,期间B超检查还发现双侧甲状腺结节、子宫小肌瘤。她在网上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了解到海带、芋艿等能消结节,因为患有甲状腺结节,对食用海带有顾虑,故选择了每天晚餐时坚持进食4-5个水煮芋艿。连续食用2个月后,她出现了腹部胀气,大便次数增加且不成形,体重也有所增长。

其实,案例中反映出李女士的两个认知误区。第一,芋艿虽有散结作用,但富含淀粉、偏碱性,过量食用会中和胃酸,尤其是在晚上吃,不利于消化,日久则出现腹胀、大便不成形;而且过量食用芋艿,其中的淀粉会转化为脂肪,不但体重会增加,体内痰湿也会加重。第二,伴有甲状腺结节的人只要甲状腺功能不亢进,是可以食用海带的。中医认为,海带属于药食同源之品,原本就具有软坚散结作用,广泛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在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古方“四海舒郁丸”中就包含有海带,而且是其中的主要成分药。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要明确两点:1,体质的形成和改善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一种食物吃过量或一件事做过头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平时常吃的赤豆、薏米、裙带菜、黑木耳、海带、海藻、橘子等均具有消散结节作用,可以顺应季节轮换着吃,但不可过度,对于量的把控要因人而异,随着年龄、体重、身高、工作和学习强度乃至季节变化,阶段性的身体状况等,起居和饮食都应随之变化。2,如今物质极大丰富,很多人的饮食总体上是过量或过偏的,所以应当反向调节,多做减法,荤素合理搭配的基础上,总量要少,少辛辣、少油腻、少寒凉。此外,体质的改善不能只关注吃这方面,也要注意调节衣、住、行等。

疏肝理气谨记这五点

从调畅气机这个源头来说,要抓住疏肝理气这个关键点。那么,疏肝理气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学会自我调畅心情,懂得及时释放不良情绪,遇事生气时要适当宣泄出来,也可找与此事不相干的同事或亲人、知心朋友交谈疏解,还可以先放下不快之事,找些平时喜欢的节目娱乐一下,但切忌过度饮酒或暴饮暴食。

其次,保证足够的睡眠,尤其避免熬夜。我们的身体就像机器一样,各脏腑器官也需要定时休息和养护,深眠后周身阳气才可入营血。卧则血归于肝。肝脏得养,其舒展生发功能才可正常发挥,丑时(凌晨1点到3点)为肝经当令,养肝正当时,因此最晚子时就应入睡,才能顺应昼夜阳气消长的自然规律。

第三,不建议临睡前吃夜宵,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这会造成入睡后营血归于脾胃,使肝失于血之濡养,影响次日肝功能的正常发挥,日久还会出现肝气郁结。

第四,入睡前不宜进行激烈活动,或看情节激昂、紧张、恐怖的影视及书籍,以免造成心血澎湃,难以入眠;子盗母气,血不养肝,日久也会出现肝气郁结。

第五,对于平素容易激动、生气之人,可以选用玫瑰花、枸杞子、麦冬、玳玳花等泡水代茶饮,可疏肝理气、柔养肝脏。

若出现肺、甲状腺、乳腺或其他脏腑固定不消之结节,要定期监测检查,如果发现有增多、增大趋势时,应当及时前往医院相关专科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乳腺科主任医师-程亦勤)

责编:王思贤

来源: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