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7-17 10:37:14
新湖南客户端讯(记者 胡晴 摄像 龙力 视频 柳心怡 摄影 刘广粮)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他组织了延安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中,他主持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制定“一五”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156个重点工程项目,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在国家经济遭到严重困难时,他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巩固、提高的建议,实现了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和持续发展。
他就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和组织者之一的李富春。
近日,记者跟随“邮政杯”2020湖南日报朗读者主题活动走进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富春故居,参观李富春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影像资料,追忆他光辉业绩。
景仰中感受岁月峥嵘
李富春故居位于长沙市天心区三兴街2号,毗邻太平街、坡子街等“网红”街。1900年5月22日,李富春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9年10月底,李富春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之一。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中,原屋被烧毁。现存的李富春故居为1995年复建完成并对外开放。
透过铁栅门,内为一个庭院,院的右侧鲜花绿叶簇拥下立着一尊李富春的雕像。抬起头来仔细端详,只见李富春身穿笔挺的中山装,理着平头,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笑容满面地看着前方。
雕像后方有两栋青砖外墙、小青瓦盖顶的湘式小楼,其中一栋为两层,一栋为三层,每层楼的前端均设有阳台,朱红色的木板门窗,在青砖墙衬托下显得古色古香。三层小楼的底层挂着“李福星扇店”招牌;两层楼的底层挂着一块“李富春生平业绩陈列”横额。
陈列馆为狭长形,共两层楼,展示了李富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经历及杰出的贡献,在讲解员郭源的引领下,大家一边仔细观看珍贵的照片、实物和视频,一边用心体会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生动的图片,让大家重温峥嵘岁月感悟光辉历程,充分感受着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伟略。
收据里感悟先贤精神
在陈列馆,一张十万元的收据特别引人注目。面对游客们的疑问,讲解员徐安妮娓娓道来,原来,李富春同志平时节衣缩食,生活十分简朴。吃饭的菜总是一荤一素一汤,再加一小碟辣椒,只有来客人时才加一两样好菜。他出国或接待外宾,穿着整洁得体,但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清楚,他穿的都是“工作服”。就是这样的工作服,一共也只做过两次。平时工作或在家里,他总喜欢穿布衣,衣服破了打上补钉接着穿。
让人没想到的是,节俭的李富春与夫人做了一个异常“奢侈”的举动。李富春逝世不久,他的夫人蔡畅把长期节省下来的10万元人民币,连同利息一并交了特别党费。当时曾有人问蔡畅同志,要不要给子孙留下一点?蔡畅同志果断地回答:“不!这钱是党和人民给我们的,富春去世了,我们应当把这些钱交还给党和人民。孩子们要靠他们自己去劳动。”
听完故事,一游客动情地说,“李富春同志夫妻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显示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前行中感奋初心力量
参观过程中,记者发现故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有外地来长沙的游客,有本地的学生与老百姓。他们或认真阅读资料,或驻足聆听讲解,或好奇地在门口看着“邮政杯”2020湖南日报朗读者主题活动的工作人员做准备工作。
“从之前的门庭冷落到现在的络绎不绝,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不无关系。”长沙近现代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社教部主任张笑介绍道,今年5月22日,是李富春同志诞辰120周年。清明节前夕,省委书记杜家毫来到故居,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的丰功伟绩。杜家毫的讲话让他记忆犹新,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全面提升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工作水平,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更好发挥其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动力。
“身为党员,以做好红色精神的坚定守护者,做好历史文化的薪火传承人为己任。”张笑坚定地表示。
责编:王德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