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俊 新湖南客户端 2020-11-29 21:41:50
在九疑山九峰之一的石楼峰下,有一座古老的村庄。它三面环山,山清水秀,流水潺潺,流水穿进九岩,得名“九岩背”,后雅称为“久安背”。
全村六百多户、3000余人,是九疑山下聚族而居的一个典型村落。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人有诗赞道:“本是钟灵地,衣冠代有贤”。久安背境内完整地保存着一大批明清建筑群,而最为古老和壮观的要数久安背翰林祠了。
翰林祠为典型的宋代民居建筑群,是久安背村群众崇祀先祖、纪念名人、集会、娱乐、休闲的好场所。旧志记,历代祭舜官员、文人墨客,常在此小憩,曾与村主人唱和吟咏,留有不少诗文题墨。
新湖南客户端特别策划《读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进极富观赏价值,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久安背翰林祠。
人范师模李世南
久安背翰林祠始建于宋代,系为纪念宋太常博士李世南所建,后于明朝永乐年间、清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葺。
李世南(971-1043)字唐卿,湖南宁远久安背村人,宋代大中祥符八年乙卯科(1015)蔡齐榜进士。
李世南进士及第后,初授长沙县尉。县尉的官不大,可谓无等无级,却是县级行政机构里的重要官员之一,是县令的左膀右臂。其职能主要是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李世南在任长沙县尉其间,尽职尽责、竭尽所能,缉匪盗、审积案、平冤狱、正赋税,初显吏能,不到半年时间长沙就被治理得风清气正、百姓安居、商业繁荣、农桑兴盛。
由于李世南能力超群、政绩突出,不久就迁升全州军事判官,又转韶州(今广东韶关),特敕著作佐郎,第二年调任衡州(今衡阳市)知府,任期满后,升任福建巡抚,总理沿海盐课。在此其间,李世南全力整饬盐课乱象,惩盐霸、刑贪官、强管理,使福建盐课沉苛尽除,盐农欢欣,盐商乐业,赋税倍增,受到朝廷多次圣谕嘉奖。
李世南不久又奉诏入朝,先后授大理寺评事、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大理寺丞正衔。李世南为官,廉洁持身;为子,事亲尽孝;为学,励精辨析,被朝野上下奉为人范师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世南文采俊逸,学识渊博,不但诗文俱佳,还精通画技,造诣颇深,深得业界赞誉,可惜无画作存世。他既是苏东坡同时代的画家,也是苏东坡的挚友,与东坡关系甚笃,在京城同朝为官时,他们常在一起饮酒赋诗、挥毫作画,他画了一幅《秋景图》请苏东坡题诗一首,苏东坡观后大赞,欣然为画题诗《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李世南一生是成功的,他去世后,入祀宁远文庙乡贤祠。朝廷在他家乡敕建进士牌坊一座,后又增建一规模宏大的翰林祠以旌表他的功绩。
七十二根立地支柱体现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久安背翰林祠是湘南颇具地方特色的祠堂建筑之一,起初只建了下座三厅,明代,建祠前木牌坊;清同治三年(1763)、光绪十一年(1885)建上座二厅,始成现存规模。它由一坊、一门楼、五厅堂、五天井、两厢房组成五进建筑格局,占地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祠前木坊为三门四柱三楼全木结构,檐下饰七层如意斗拱,飞檐宝顶。
戏楼为歇山顶入柱木结构建筑,前厅檐下饰五层龙首昂斗,装饰木雕花卉与图案,飞禽走兽,栩栩如生。
整座翰林祠建筑以七十二根立地支柱为支撑,寓意儒学家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每个石墩上都有十二个小狮头,寓意师承重任,体现了这个村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整理
参考资料来源:文化永州、永州新闻网、中国经济网 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