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0-12-21 15:54:25
“医生,我今年住院期间,前前后后做了三次CT,做这么多CT是不是‘吃’了好多辐射啊?”“医生,我们单位每年体检都要照胸片,胸片照多了会不会得癌症?”说起辐射带来的危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致癌,因此,常见的检查项目如X线照片、CT扫描等,总是被人们潜意识地排斥。那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做一次CT、照一次胸片,到底“吃”了多少辐射呢?
长沙市第三医院放射影像科主任张秀萍解释,衡量辐射是否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前提是辐射的剂量。研究显示,人体在1年内接受的辐射量超过100毫西弗时,患癌的概率才会明显增加。一般而言,普通人群可接受的辐射剂量为3~4毫西弗/年,而一些特殊职业人群,比如从事放射工作的人群,一年不得超过50毫西弗,连续5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毫西弗。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可能接触到的X线照片、CT、PET-CT这三种检查的辐射量分别是多少呢?
X线照片:一次胸部X线照片检查所产生的辐射量约为0.02~0.1毫西弗,相当于暴露在自然环境中2.4~10天累积的辐射量,其致癌几率基本可以忽略。
CT:不同部位的CT检查所产生的辐射量是不一样的,比如头部CT检查一次产生的辐射量约为2毫西弗;腹部或者盆腔CT检查辐射量将近10毫西弗。而如今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前沿影像检查设备手段——低剂量螺旋CT,辐射量仅为普通CT的1/5。
PET-CT:一次检查产生的辐射量约为6毫西弗。
(张秀萍主任正在阅片)
“CT检查作为目前辐射量较高的检查项目之一,建议不要在短时间内多次检查,在一次CT检查中扫描的部位也不宜过多。”张秀萍提醒,一般来说,根据个体体质、需求等差异,CT检查一年应控制在5次以内,具体因人而定;接受辐射量尽量不要超过最高限制,以免给自身带来伤害。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CT检查对于其治疗的有益性大于辐射可能带来的危害,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完成。
除了CT等放射影像检查,日常生活中很多行为也存在辐射:如坐飞机20小时的辐射量是0.1毫西弗;每天抽20根烟,每年的辐射量也达到0.5~2毫西弗等等。因此,只要我们正确、正常地接受CT等放射影像检查,遵守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一般不会影响健康,大家无需过度担心。合理规范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定位、定量甚至定性,从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所以不要因为检查可能存在的一点风险就盲目拒绝,以免耽误诊断和治疗。
科室简介
长沙市第三医院放射影像科成立于1952年,科室涵盖普放、CT室、核磁共振室、介入室及3D打印技术医学应用研究所。拥有医护人员33人,其中医生16人,技师12人,护士5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人,研究生学历6人。
学科配备美国GE1.5T超导光纤磁共振机、德国40排西门子螺旋CT机、美国GE16排螺旋CT、日立DR成像系统、飞利浦悬吊式大C臂血管造影机(DSA)、西门子数字胃肠机、万东移动X光机等。
科室开展全身各部位常规照片、数字胃肠造影、静脉肾盂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T管/下肢血管造影;全身各部位常规CT平扫及增强检查、各部位的三维重建、螺旋CT血管造影、冠脉造影、CT泌尿系增强造影检查、肺部高分辨率扫描;全身各部位常规核磁平扫及增强检查、MRCP、MRA、脑功能成像技术(DWI、DTI、PWI、SWI、MRS)。
专家简介
张秀萍,长沙市第三医院放射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沙市放射学学会副主任委员、长沙市放射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主持开展《CT血管成像技术》、《MSCT容积拼接技术及其应用》、《阴性对比剂的注入在MSCT诊断结肠病变中的应用》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发表专业论文多篇。从事影像诊断专业近20年,熟悉临床各种常见病的X线、CT、MRI表现。擅长腹部影像诊断,包括腹部肿瘤性病变、急腹症、炎性病变等。
通讯员 陈星星
责编:许建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