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12-16 11:50:20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谢扬烁

最美的教育在实践,最好的课堂在路上。12月10日,来自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初三年级500余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主题为“传承湘文化·拥抱中国梦”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学生们先后在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雷锋纪念馆等研学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并在华声研学园体验了新闻传媒职业体验研学课程和法治教育职业体验的研学课程,为期三天的研学旅程中,学生们在旅途中克服艰难困苦,收获团结友爱与各种新奇知识。
伟人故里的红色情怀
12月10日上午,经历一个小时的车程后,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初三年级500余名学生来到了位于长沙宁乡的刘少奇故居。
学生们沿着百层阶梯而上,两边群山与青松挺立,不久便到达铜像广场。广场正前方一圈小松柏之间的平台上刘少奇同志的铜像威严地矗立于此,炯炯有神。从广场旁的一条小路出发,很快便到了纪念馆。大门正中央的牌匾上是邓小平手书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8个大字。
“刘爷爷的样子,果真和书本中的不一样。”1805班的学生邓欣敏告诉记者,在课文中了解到了刘少奇与时传祥的故事后,她便对刘少奇肃然起敬,今天实地参观了刘少奇故居,更加深了她对刘少奇的敬仰。
随后,学生们又马不停蹄赶到韶山参观学习。“馆藏文物、资料多达1.6万件,名人字画1000多幅,全面系统的展示了世纪伟人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和他的思想体系……”来到毛泽东纪念馆后,随着导游的介绍,不少学生对馆所珍藏的文物称奇。
1808班的班主任郭凤翔告诉记者,走出课堂,拥抱世界是学生研学的核心价值,而在她看来,来到红色景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十分有必要。“让学生近距离感触这种思想教育能学到和书本上不一样的知识。”
“新闻工厂”的奇思妙想
研学第二天一早,学生们抵达华声魔尔工厂,在这里,他们化身“记者”“编辑”,进入“新闻工厂”恣意遨游。
据悉,华声魔尔工厂是湖南首家国家级综合性新闻传媒职业体验研学基地,具备职业体验、文创动漫体验等多种体验形态结合的综合性文化创意教育实践体验课程,能将青少年带到沉浸式研学实践教育体验中。
在工厂内,记录官瑞伯,光影师卡曼,创造师普林,安全官赛弗,架构官艾迪……一个个由新闻概念衍生出的动画形象让学生们惊叹不已。电路迷宫、菲林魔法屋、造字屋、印刷工坊、未来报亭……大家在魔尔工厂都玩得不亦乐乎,了解了采编、摄影、排版、印刷等每一道程序,体验到魔尔工厂的研学课程魅力。
“进入魔尔工厂,难忘合作时的乐趣,难忘遇到困难时相互鼓励的眼神,难忘脆弱时轻拍肩膀的手掌。”1813班的学生周逸姝说,印刷报纸的每一个过程,都使自己了解友情的可贵。
“在进入华声魔尔工厂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新闻培训,这也是为了打破以往研学‘只学不玩’或‘只玩不学’的状况,我们要做的是‘边学边玩’。”华声魔尔工厂负责人周然表示,华声魔尔工厂结合湖南日报印务中心现有物业及工厂特色,通过“科技+文创+新闻+实践+教育”的跨界融合,以新闻传媒、印刷出版为核心主题,开发了五条新闻传媒相关领域职业体验路线和十大体验空间。
法育基地的庄严肃穆
模拟法庭、法治大厅、宪法教育厅、法制时光隧道、未成年人主题馆、诚信银行……12月11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了华声法育基地,各式各样的模拟场景让他们切身体验到了法律工作者的庄严与肃穆。
在法育基地,角色扮演是研学的一大特色。研学导师带领学生分别扮演了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察、市长等不同职业角色,体验案件审理的过程,相互配合让学生们加深了对国家司法制度的了解。
“在模拟法庭的游戏中,我饰演的角色是书记员。表演过程中非常紧张,但是结束后,老师夸我将书记员这个角色演绎的非常成功,这让我信心倍增。”1808班的熊紫灵告诉记者,她一直有一个法官梦,今天终于得以实现,这也更坚定了她今后从事法律工作的理想。

▲模拟法庭现场
基地负责人戴博皓介绍,湖南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结合科普博览、考察探究、职业体验、文创设计制作、亲子休闲等多种形式,深度挖掘“法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围绕考察探究、职业体验两大关键要素,打造了10大法治主题展厅、5大法治主题职业体验空间。
追寻雷锋的足迹
在研学旅行的最后一天,500余名学生来到了长沙雷锋纪念馆和雷锋故居,学校副校长朱强告诉记者,这也是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追寻雷锋的足迹,像雷锋一样做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与人民。
“雷锋叔叔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生命只有一次,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这种甘于奉献,勇于钻研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时刻把帮助别人放在首位。”参观完雷锋纪念馆后,不少学生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三天两晚,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的学生穿越长沙、韶山、宁乡等地,一起走读湖湘,感受颇多,收获颇丰。校长盛如意表示,此次研学后将布置研学作业,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研学报告,希望通过这次研学活动,传承湖湘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同学们更好地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融入到学习中去。同时也希望能与湖南日报进行更好的磨合,探索适合学校和学生的研学课程,打造属于该校的研学课程体系,为更多的孩子们提供和创造走出学校,走出课堂的条件和机会。
■研学感悟

▲学生畅谈本次研学感悟
研学旅行有感
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1803班 陈彦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期三天的研学旅行,让我们得以在紧张忙碌的初三学习生活中喘口气。
这三天里我们去到了韶山探访毛主席的故乡,了解伟人事迹。纪念馆里一张又一张已经泛黄的纸告诉着人们当时毛主席的日理万机,导游富有感情地讲述着毛主席的一生。以前听过不少毛主席的事迹,这次研学后,一个平易近人、满腹经纶、志向远大的主席形象豁然展现在我心里。
社会在进步,国家飞速发展,这些优越的生活环境都是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结果。我们为此时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也要努力为了祖国之后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这次研学旅行让我感触颇深,伟人的事迹让我敬佩不已,我会努力像他们学习,发奋图强。
指导老师:郭颖见
闪光的足迹
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1811班 曹嘉林
细雨绵绵,略有丝丝寒意,但我心中不禁窃喜,终于可以放下书本,参加研学旅行,去寻觅伟人的足迹。
韶山这个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圣地,永远让人心潮澎湃。毛泽东故居由东头十三间半青砖瓦房和西头邻居的五间半土破茅房组成。这栋典型的江南农舍,1929年时被国民党没收,曾几经沧桑。它的修缮和扩建无不体现着毛泽东三辈人的艰苦奋斗。背靠青山、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
遥望前辈们的道路,那么坎坷,他们仍能披荆斩棘,奋然前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推辞呢?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历史,我们缅怀伟人,更要传承他们的精神。这是一个民族强大的依据,只有拥有强大的祖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我们青少年要扛起使祖国强大的这份神圣的使命。
指导老师:张金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1809班 姬钰
本次研学,华声魔尔工厂让我印象深刻。这里可谓是现代化与科技化相结合的象征,里面的机器人在创新的同时却又不失可爱。
这里有五大主题,我们班抽到的是“摄影”,由MF-1711号的机器人Kaman全权掌管。我们分好小组,便被带入了“气膜”中。突然,大屏一暗,警报长鸣,“卡曼机器人被破坏,快拯救它吧!就现在!”同学们纷纷进入紧张状态,有序地转移场地,准备解救卡曼。
来到了第一个区域,这里呈对称排布,绿、黄、灰、蓝、红五色桌子依次放置,两边的黑板上放着许多块拼图。团队立马行动了起来,照着图片开始拼图。队员们颇有默契,没有多话,分工却非常明确,看着拼图中的人物逐渐成形,队员们都非常有成就感。“卡曼系统恢复60%”。
马不停蹄地,团队一次来到了第二区域——“镜子迷宫”。为了快速找到五个打卡点,队员又是分工互助,遇到岔路口便兵分两路。当我因为找不到路而迷惘时,总能听到自己的队员在呼喊并带着我去打卡点,这时候我打心眼里感到温暖。“卡曼系统恢复80%”。
接下来的三、四区域,队员们都携手共进,顺利度过了所有难关,成功修复了卡曼。
经过这几个区域的游戏,我更加地心系集体,心向同学了。每个队员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闯关,可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都应该养成团结与互助的好习惯。将友爱当作心灵的一部分,生活定会花香满园。
指导老师:杨季芳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