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帙恒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1-02 22:09:22


由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以引导民众放眼世界、改造中国为宗旨,虽然只存在了一个多月时间,但它精深的议论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无畏精神,影响了大批青年投身到救国革命事业中来。

百余年前的"爆款"刊物长什么样?
答案在《湘江评论》。
长沙市都正街街道马王街28号,坐落着历经百年沧桑的修业学校。
(《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纪念墙。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沿着修业学校往西行进数百米,便是解放路街道化龙池社区白果园33号——当年《湘江评论》印刷处。今天,这条被现代化高楼环绕的古巷依然回荡着百年前的足音。
1919年4月,26岁的青年毛泽东结束"北漂"回到长沙,成为修业学校的一名教员。五四运动随即爆发,并席卷全国。在这场大潮中,毛泽东觉得湖南急需办一个刊物,以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巩固群众的革命热情,发表自己的政见,推动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在与湖南学生联合会会长彭璜等人商议后,毛泽东决心创办《湘江评论》, 从一名教 员转变为意见领袖。修业学校南楼一层的一间房间便成了《湘江评论》的编辑部。
(位于长沙市都正街街道马王街28号的修业学校,1919年7月,青年毛泽东在此创办了《湘江评论》。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经过10来天的筹划,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创刊。刚一面世,《湘江评论》便以"文风新颖,通俗易懂,笔调尖锐,气势磅礴,切中封建统治的要害",受到广大青年人的欢迎。创刊号2000份当天全部售出,第二天又增印2000份仍不够,于是第2期改印5000份。这个发行量,在当时可谓"爆款"。
毛泽东白天在修业学校教书,晚上还要写稿、编稿。有一次,朋友易礼容去看望他,无意中揭开蚊帐,不料惊动了几十只臭虫,在用做枕头的暗黄色线装书上乱窜,每一只都显得肚皮饱满,饱尝了《湘江评论》主编的血。
湘江评论全是白话,文字通俗而富有激情,对于热门话题更是从不缺席,从呼吁北洋军阀释放因批判时局而被捕的陈独秀,到号召妇女解放,歌颂俄国的十月革命,甚至敢和军阀张敬尧叫板,直言湖南省的言论不自由。如今看来,毛泽东是"爆款"不断的"新媒体传播高手",而这也导致了《湘江评论》第五期尚未发行,就遭查封。
(长沙市解放路街道化龙池社区白果园33号,当年《湘江评论》印刷处。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在《湘江评论》的影响下,一大批青年投身救国革命事业。比如郭亮、向警予,就是受到《湘江评论》的影响才投身革命的洪流之中,后来均成为我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
如今的白果园33号公馆,青砖铺地、白墙黛瓦,仍有百年前的韵致。正值元旦假期,不时有游客穿行于古巷之中,追寻青年毛泽东的激荡岁月。
如何写出“爆款”,是流量时代新闻人一直思索的问题。其实,一百年前,《湘江评论》和主编毛泽东,已经给出了答案——面向人民群众宣传主张,内容和方式要接地气,通俗易懂,贴近民心,才能聚人气,为大众所接受和喜欢。
一本“打开了洞庭湖的闸门”的刊物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如何承受它?如何传播它?如何研究它?如何施行它?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
……
这是署名泽东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一个世纪前的呐喊,穿透历史,划破星空,今天依然令人心潮澎湃。
《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办报宗旨,所刊文章中影响最大、反响最强烈的当属毛泽东撰写的《民众的大联合》。此文连载于二、三、四号,对民众大联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大联合的方法以及民众大联合必定成功的道理,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俄罗斯打倒贵族,驱逐富人,劳农两界合立了委办政府,红旗军东驰西突,扫荡了多少敌人,协约国为之改容,全世界为之震动。”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里公开赞颂了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成为他早期革命活动史上的重要一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帙恒 视觉 陈琮元 视频 杨思
湖南日报社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联合出品
责编:贺威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