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帙恒,周林熙,杨思,叶艳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5-06 23:22:43
1992年,邓小平南下视察途经长沙,作出了“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经济发展要快一点,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等重要指示。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席卷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推动湖南驶向对外开放的快车道。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视察南方途中在长沙火车站接见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等人。资料图片)
高耸的钟楼,“红辣椒”火炬,整点奏响的《东方红》……建成44年的长沙火车站,不仅是长沙的地标性建筑,还在迎来送往间见证了一段载入湖南发展史册的永恒记忆。
“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下深圳,路过湖南,作短暂停留,我到火车站迎候他。”回忆起29年前长沙火车站月台上的一幕幕,93岁的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依然记忆犹新。
那辆把稳中国改革方向的列车,于1992年1月17日从北京开出,载着邓小平和家人,从严寒的北方向春暖花开的深圳奔驰而去,开启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南方视察”。
18日下午4时许,邓小平乘坐的专列驶入长沙火车站。熊清泉和时任省委副书记孙文盛,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沈瑞庭,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夏赞忠,长沙市市长张明泰等在月台迎候。
“小平同志当时已是88岁高龄了,但双目炯炯有神,步履轻捷稳健。我们迎上前去,小平同志与我们一一握手问候。”熊清泉回忆说,邓小平高兴地应允并下车在月台上散步,听取了湖南工作的简要汇报。
1991年,湖南气候反常,多灾并发,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全省党政军民千余万人参加抢险抗灾,在大灾之年夺得了大丰收,粮棉油产量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最高历史纪录,农业产品商品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
熊清泉说,邓小平对湖南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表示这样的灾害不仅是第三世界受不了,发达国家也受不了,而我们获得了丰收,正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我见小平同志兴致很高,重视情况汇报,又把湖南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目标做了简略介绍。”熊清泉说,小平同志话虽然不多,但给了大家很大启发和鼓舞。
“构想很好。实事求是,从湖南的实际出发,就好嘛!”听取汇报时,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抓住机遇,现在就是好机遇。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点,经济发展要快一些,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随行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庄唯后来回忆说:“老人家见到省委一班人就像和久别的老朋友见面一样高兴,无拘无束,无话不谈。小平同志告诉他们,湖南人杰地灵,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不少人都出生在这里,他们有胆有识,勇于创造奇迹。你们要向他们学习,把湖南经济搞上去,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湖南资源丰富,是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庄唯说,看到小平同湖南省委同志谈话的情感让人感动,“他总是循循善诱讲清道理,不强加于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平凡可亲’。”
开车的时间快到了,邓小平在月台上与湖南的同志们亲切合影留念。
得到邓小平的肯定和指导,湖南人民深受鼓舞,全省迅速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2月28日,中共中央将邓小平南方谈话印发全党,湖南省委随后召开了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南方谈话精神,提出了“放开南北两口”、“建设五区一廊”、“加快西线开发”、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海外企业、组织劳务输出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其中,“放开南北两口”就是要求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和沿江开放口岸岳阳市要更加开放;“建设五区一廊”是指沿京广线和107国道的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5市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一条从岳阳到衡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加快西线开发”是加快以办好怀化试验区为重点的西线山区开放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十四大以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指导,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1992年12月1日至3日,湖南省委召开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熊清泉作题为《高举党的十四大旗帜,向湖南经济的新台阶迈进》的讲话,提出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力争国民生产总值跻身全国十强的战略决策。会议还决定调整“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将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由6.5%调整到10%以上,力争提前三年实现翻两番目标。
此后,湖南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奋勇前进,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发展佳绩。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宣言书。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勉励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为湖南指明前进的方向,湖南人民鼓足干劲,把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转化为加快推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具体行动。
(1985年5月3日,长沙火车站。陈金华 摄)
《春天的故事》是这位湖南人 谱写的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4年,一曲热情歌颂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深刻变化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横空出世。而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正是出自湘籍著名作曲家王佑贵之手。
出生在宜章县迳口村的王佑贵有一位爱唱歌的客家妈妈。“我是在母亲的歌声中长大的。母亲不仅生了我,更在我心里播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赐给我音乐的灵魂。”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王佑贵饱含深情地说。
15岁那年,初中毕业的王佑贵凭着自制的竹笛,考上了县文工团,成为了一名专业演奏员。“一天,县城的朋友告诉我,湖南师范大学的周家澧老师来了,要在全省招民族吹管乐学生。周老师听了我的竹笛演奏后,特准我参加文化考试。我就这样成了湖南师大艺术系的学生。”王佑贵说。上大学后,王佑贵如鱼得水,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
1989年,年近40的王佑贵下海,踏入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在这里,王佑贵经历了刻苦奋斗,先后创作出《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经典歌曲。
说起《春天的故事》,王佑贵下了一番功夫,甚至有了灵感,凌晨3点多爬起来谱曲。几经锤炼,《春天的故事》终于诞生了。1994年10月,音乐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炮而红,随后成为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主题曲,获得了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等奖项。
正如歌中所唱的“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天的故事》成为真正代表国人心声、记录时代风采的歌曲,王佑贵的名字也因此载入了中国音乐的史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帙恒 视频 周林熙 杨思 视觉 叶艳娜 )
责编:周杨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