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1-06-03 17:04:1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柏润
大美新疆!美在吐鲁番。
吐鲁番有多美?沉浸在浓浓的葡萄甜汁和维吾尔姑娘的优美舞姿里;吐鲁番在哪里?天山山脉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丝绸之路的重镇,蕴藏西域古代文明的地方;吐鲁番有多远?从长沙出发一路向西,约3500公里。吐鲁番被称作湖南的第“15个地州市”,遥远又亲切。
春华秋实,湘吐情深。
从三湘大地到天山东麓、吐鲁番盆地,相隔千山万水。援疆,将湖湘儿女和新疆人民的心紧紧相连,收获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情谊。
2020年3月,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队工作队骨干踏上了西行的征程,开启新一轮对口支援吐鲁番工作。
一年多来,援疆工作队用青春、热血、汗水,尽展“湖南力量”,不仅创新打造了象征湖南与新疆纽带的湖南援疆特色品牌——“红石榴”,还以“红石榴”品牌建设为主线,贯穿于人才援疆、产业援疆、“组团式”医疗教育援疆、文化润疆等湖南省援疆工作的各个领域,倾情浇灌了民族团结之花。
为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加强湘吐两地交往交流交融,近日,吐鲁番市市委副书记、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刘中杰带队赴湖南开展湘吐两地特色村交往交流活动。
“这是一次学习交流之旅,也是一次民族团结友谊之旅。希望两地坚定不移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动湖南所能与吐鲁番所需相结合,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共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刘中杰表示,今年是“红石榴”品牌建设年,湖南积极开展产业援疆、乡村振兴建设,以及人才、企业、项目、消费和交往5个“100工程”,让湘疆情接续传承、开花结果。
初心未与年俱老,步履坚定始终向前。从开荒时代的“八千湘女上天山”,到如今湘吐两地民族团结共建村交往交流,湘、吐两地人民结下了更难以割舍的情谊;“红色力量”在这里得到了更好的升华;“民族团结一家亲”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湘潭市韶山村---高昌区布拉克村
故居钟灵毓伟人,韶山精神薪火传。5月29日,湘潭市韶山市韶山村与高昌区葡萄镇布拉克村共创“党建友好示范村”签约仪式在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家乡韶山村举行,开启了两村跨地域交流合作、共赢发展之路。

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联手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经双方协商,今后将常态化开展有利于湘吐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两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工作。
该活动的顺利实施,对加快两村党组织建设,推进经济、文化、旅游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两村谱写了一首强强联手、合作共赢、跨越发展的时代篇章。
2,“矮寨不矮,时代标高”
湘西州十八洞村——高昌区西门村
5月30日,在湘西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身着盛装的苗家姑娘敲着苗鼓、唱着苗歌,喜迎新疆亲人,并与亲人们共跳新疆舞蹈。

湘西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八年来,十八洞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山泉水加工、苗绣等产业,脱贫攻坚硕果累累,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神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目前,在湘疆两地党委的领导和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十八洞村与西门村以发展村级产业为重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促进乡村振兴。西门村辖区内吐鲁番馕产业园(湖南援疆民族团结示范园)、科技民生产业园、肉鸽养殖示范基地等蓬勃发展。2020全村人均收入达16420元。
湘疆真情如一家,十八洞村与西门村结对认亲以来,湘西州与吐鲁番市各民族交流更加广泛、联系更加密切、友谊更加深厚。

3,“只要主义真”
衡阳市明翰村——鄯善县乔克塔木村
5月31日,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迎来了一群尊贵的“亲人”,湘吐两地特色村代表团来此感受红色力量的伟大。明翰村是革命先烈夏明翰的家乡,“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革命精神在这里传承。明翰村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等配套服务产业,成为了乡村旅游胜地。
鄯善县辟展镇乔克塔木村是多民族聚集的村庄,先后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是鄯善县民族团结的典范,也是“衡鄯一家亲”的代表。去年10月,乔克塔木村与明翰村结对共建,成为衡阳市第九批援疆工作队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当天,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代表团们向夏明翰烈士铜像敬献花篮、鞠躬致敬;走进夏明翰故居,聆听夏明翰生平事迹讲解,观看一幅幅历史图片和文字史料,还上了一堂微党课《生命为信仰燃烧——夏明翰烈士的最后三天》。大家边走边看边听,深切感受到夏明翰正气凛然与真挚的家国情怀,被革命先烈追求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的斗争精神所震撼。

“湘吐两地人民往来频繁,像亲戚一样越走越亲!”吐鲁番市基层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表示,将把红色基因融入“民族团结一家亲”,借鉴明翰村的乡村振兴经验,通过农旅结合、村企合作等形式,推动吐鲁番市的乡村振兴。
4,“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汝城县沙洲村——托克逊县克尔碱村
5月31日下午,代表团一行先后来到郴州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等地,聆听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感悟中国共产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血脉相通的鱼水情。随后,大家还参观了湘疆优品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特产展示区,并为特产展示区揭牌。

自结对以来,汝托两地深入推动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共同探索和共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经验,相互开展宣传推介,相互开设农产品专柜等合作共享方式,实现了汝托两地民族团结合作共赢发展。

红色力量使沙洲村巨变,沙洲村牵手克尔碱村,携手共同探索和共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有效途径和做法。克尔碱村借鉴沙洲村的发展经验,着重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5,“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益阳市清溪村——兵团十二师221团3连
“亚克西!亚克西!”6月1日,吐鲁番代表团参观完“山乡巨变第一村”——清溪村后,连连竖起大拇指。

清一色的青瓦坡屋顶、灰白搭子墙、腰檐平开门、胡桃花格窗;人行道路旁、农家房前屋后,种的都是紫薇、桂花、楠木之类的景观树;清溪渠里潺潺流水声,周立波故居掩映在一片竹林、茶山之中......从落后小山村,到中国幸福村,再到智慧乡村示范村,清溪村一直在变。

近年来,兵团十二师221团3连也走上了靠科技农业转型,靠思路走向市场之路,进入新时代,农业不再只是苦、累、脏的代名词,观光、旅游、休闲正在成为新型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内涵。清溪村与兵团十二师221团3连结对,各自充分发挥优势,将两地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与资源、政策、环境、区位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担当建设美丽边疆的历史重任,共襄盛举、共谋发展。

“‘一村一策’签订结对协议,把受援村‘所需’与湖南结对村‘所能’结合起来,精准确定村村共建内容。”刘中杰说,从过往援疆市与市的对接,到如今村与村的牵手,援疆工作开创出精细化帮扶的“湖南援疆模式”,将推进援疆工作深入基层末梢“毛细血管”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吐鲁番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湖南省援疆干部主动作为,吐鲁番市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民族团结、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湘吐两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走亲戚一样亲上加亲,建立共建互学互助机制,创建乡村振兴“援疆样本”,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责编:周听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